给你一双发现投资机遇的眼睛

给你一双发现投资机遇的眼睛
作者: 马广编
出版社: 中国纺织
原售价: 23.00
折扣价: 17.20
折扣购买: 给你一双发现投资机遇的眼睛
ISBN: 750643278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1节 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 一、转变理财观念 当两个老太太快要去见上帝的时候,外国老太太说,我终于还清了房 子的贷款;而中国老太太则说,我终于攒下了买新房子的钱。 这个故事的表现形式虽然较为夸张,但反映了中西方理财文化所存在 的深刻差异。 海外的个人理财服务已相当成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个人理财已几 乎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国外把个人理财分为生活理财与投资理财两部分。 生活理财,指的是如何把未来妥善安排好,不断提高生活品质,即使到老 年,也起码能保持相当高的生活水平;投资理财,指的是不断调整存款、 股票、基金、债券等投资组合,取得最好的回报。 因长期受传统理财文化的影响,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理财业务仅兴于20 世纪90年代中,并盛于近年。但它兴起后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一种时尚, 并为大多数国人所接受,这对崇尚勤俭节约、君子不言钱、有着传统生活 价值观的国人来说,无疑是思想认识的飞跃。 在轰轰烈烈的发展浪潮中,两个普通人的故事很有代表性: (1)被称为“中国散户第一人”的杨怀定就属于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快 速转变理财观念的先行者。1988年4月21日,杨怀定从当时非常吃香的国营 大工厂辞职。很快他发现国库券存在异地交易的差价,得知这一消息后, 他当即从银行里取出了全部存款2万元,又从亲友处借了9万元,乘火车往 返于上海和合肥,开始了国库券买卖的日子。正是通过这种异地证券交易 ,通过这种钱生钱的特殊的长途跋涉,杨怀定皮包里的货币不久就以6—7 位数计算了。杨怀定的大名很快传开,他也被人戏称为“杨百万”。 (2)吴莲子。1997年9月17日《华商时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你也能 成亿万富翁》的文章,文章开头有这样一段话:人们淡论亿万富翁的时候 ,也许会认为离自己是那样的遥远。是的,李嘉诚、霍英东等富豪实在太 少了。那么,有没有一条路使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也能走上亿万富翁之路 呢?有!这样的豪言壮语出自一个刚毕业的22岁的女大学生,她就是吴莲 子。16岁那年,刚上高中的她发现爸爸的同事中有人买股票,她数数自己 积攒下来的不知该如何花掉的3000元压岁钱,觉得自己也应该试试这一新 生事物。而当她说此话的时候已经持有了价值40多万元的股票。 杨百万和吴莲子仅仅是发生在两个普通人身上的例子。改革开放以来 ,国人理财观念普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现代人的理财观念变化 长一辈的人常慨叹年轻人挥霍无度,年轻人则讥笑老人家是守财奴, 两者之间,怎样巧妙地拿捏,是一个大学问。过去的人,可以省吃俭用养 活一大家子,觉得日子其实没有那么难过,只要努力工作,钱好好存起来 就一定可以有房子,有饭吃,教养子女,平安过日子。反观现代的人们, 却好像如果不能积蓄一笔相当的财富,就很难得到一个安全的生活保障。 事实上,相比过去父母的年代,我们现在对生活的期望已经有很大的 不同,有更多的竞争、压力,但同时却拥有更多的资讯、工具、知识、资 源。生活不再那么单纯、安全,但却充满机会和无限的可能。其实在过去 ,中国有许多俗语充分体现了理财的观点:“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要穷”。这里的算计就是今天我们说的理财 ,就是用钱的计划性。用钱没有计划,钱自然会像水一样地流出去,自然 存不下钱。以前我们的父辈们虽然工资不多,但是用钱有计划,以那么微 薄的收入供养子女上学,在子女成家或买房时还能拿出一笔不小的积蓄, 在这方面我们不能不佩服他们。 到了这一代,我们对理财的理解已经不同于我们的父辈(他们那个年代 只能如此,因为收入是如此的微薄)。理财是为了家人更好的生活,为了父 母、亲人的医药费打算,为了子女的教育金打算,为了自己将来的养老金 打算。总之理财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有保障,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过得 更好。本着这个目的,我们在生活中该花的钱一分不会少花,不该花的钱 他不多用。 世界已经进入新世纪,时代在更新,观念亦不能落后。新时代赋予我 们新的使命,如何转变理财观念,正确认识“存钱”和“用钱”的关系是 我们投资理财者所必须度过的关卡。在很多观念上,理财的概念不能只是 会赚钱、会省钱,更要会“理”财——也就是“管理”钱财。 2.做会“花钱”的现代人 曾在一本时尚类杂志上看过一篇记者对某知名演员的采访。文中提到 了她的消费观,她说她和她的好友江某、徐某是三种消费观不同的人,如 果有10元钱,她会花5元,江某会花10元,而徐某则只花3元。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