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 1948年初,解放区开展 的土地改革运动,进入到一 个关键时期。 土地改革的目的,正如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 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所说 ,是“在反奸、清算、减租 、减息斗争中,直接从地主 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 其田”。从1946年起,在中 共中央的领导下,由各分局 具体负责,新老解放区广大 农村中陆续开始了土改。 1947年7月至9月全国土地 会议之后,特别是10月《中 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把 土改运动推向了高潮。 中国农村有长达两千年 的封建社会基础,地主和乡 绅是维持封建关系的核心。 美国学者费正清描述他们的 地位和作用时说: 在地方上,绅士们左右 着众多的事情。他们共同主 管各种公共事务,如修桥梁 ,设津渡,建围墙和寺庙, 筹措学校和书院的费用,发 起和印刷地方志,参与地方 的祭祀活动。当发生骚乱时 ,他们可以在皇帝的认可下 资助、招募甚至统率民团。 在所有这些活动中,地方上 层人物运用他们在民众中的 声望和与政界的关系,还运 用他们对儒家行动准则和地 方行政的知识,既提供钱财 ,又发挥个人的领导作用。 他们构成了地方官吏和官府 统治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 ,官府是不能有所作为的。 他们对官府施加影响和免除 劳役或肉刑的特权被审慎地 维护着。绅士们有一派绅士 风度来表明他们的身份—— 长袍,长指甲,能诗善赋, 有欣赏艺术的闲情逸致。总 之,过着一种与老百姓脱离 的生活。这些地方上层人士 ,即统治阶级,有着强烈的 自觉性和内聚力。他们的理 想就是组成一个内有若干庭 院的大家庭,几世同堂,婢 仆成群,共同聚居在一起。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在经历了大革命时期城市 革命失败的教训后,毛泽东 走出了一条以广大农村为基 础,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 命道路。农村是中国共产党 生存发展的基础,广大贫苦 农民是共产党依靠的基本力 量。要动员千千万万农民拥 护革命,全心全意地参加革 命,就必须摧毁封建地主阶 级在农村的统治,使贫苦的 农民得到土地。抗日战争时 期,由于统一战线的原因, 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民主改革 是减租减息,在维持原有土 地关系的基础上,尽可能使 贫雇农的生活有所改善。虽 然有些地主采取了开明合作 的态度,参与抗日民主政权 ,自愿减少租税和献出部分 土地,但他们在农村中的地 位和影响依然存在。地主以 其经济实力、知识、宗族关 系等优越条件控制着乡村的 一切,不是改良和妥协能够 改变的。中国共产党要依靠 农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就必须确立在农村的各级政 权。要建立一个新的社会, 就必须铲除地主阶级在农村 的基础。这是一场彻底的现 代民主革命。 中共中央领导人在讨论 由刘少奇主持起草的“五四 指示”时,毛泽东强调:“解 决土地问题,是一个最根本 的问题,是一切工作的基本 环节,全党必须认识这一点 。”从1946年起,陕甘宁、 华北、山东的老解放区就陆 续开始了土改。1946年“五 四指示”发布后,各解放区 掀起了土地改革运动的高潮 。各级干部组成工作队,深 入农村开展反奸清算斗争。 在大大小小的斗争会上,面 对贫雇农血泪的控诉,那些 平日在村里不可一世的地主 低下了头。他们的土地被没 收,财产被抄查。1947年6 月15日太行区党委《关于太 行土地改革的报告》记述了 农村的变化: 翻身以后的农村,完全 换了一副崭新的面目。砖瓦 门楼好房子里,完全住上了 一辈子辛勤的老农民。他们 家家户户去掉了灶王爷,挂 上了毛主席像,门口的横联 是“劳动门第”而不是“诗书 门第”。广大农民自己欢欣 的呼喊着:“有了房子地, 摆上桌子柜,头顶的足踏的 都是自己的。”旧历正月的 时候,五六十岁的老太婆和 老头子,也穿上了自己分到 的好衣服,到处扭起秧歌来 ,歌唱着翻身以后衷心的快 乐,颂扬自己的翻身斗争。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