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快讯](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1019/02/20231019021054207.jpg)
出版社: 格致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3.80
折扣购买: 战地快讯
ISBN: 9787543234833
迈克尔?赫尔,1940年生于纽约锡拉丘兹,美国作家和前战地记者,以回忆录《战地快讯》闻名。该书记录了他在越南战争期间,作为《时尚先生》记者(1967—1969)的经历。他的其他作品有《大房间》《沃尔特?温切尔》《库布里克》,曾参与著名越南战争电影《现代启示录》和《全金属外壳》的剧本创作。他于2016年去世,享年76岁。
吸气 有一张越南地图挂在我西贡公寓的墙上。某些夜里,我晚归至这座城市,躺在床上看着它,什么也不想做,只想赶紧甩掉靴子。这张地图真是神奇,尤其是现在,它挂在那好像不是真的。它格外老旧,是多年前的一个租客留下的。我猜那是个法国人,因为地图上写着“巴黎制作”。由于西贡的湿热天气,经年累月,图纸已在画框内褶皱变形,看起来就像在它所描绘的国家上笼上了一层面纱。地图上,越南被以更古老的方式划分为东京、安南和交趾支那,向西穿过老挝和柬埔寨,就是暹罗王国。它很古老,我会告诉访客,这真是一张非常古老的地图。 如果这些过去的地名能够重现,像逝者那样萦绕不去,它们可能会将这张地图标为“当下的”,然后烧掉那些自 1964 年以来一直被使用的地图,但这不会发生。现在已经是 1967 年末了,而即使是最详细的地图,也无法传递更多信息,阅读它们就像阅读越南人的脸,就像阅读一阵风一样,徒劳无用。我们知道,大多数的信息都被“灵活使用”,不同立场的人对着不同的听众,讲述着截然相反的故事。我们还知道,许多年来,这里没有国家,只有战争。 代表团总是对我们讲,越共正在被攻击、摧毁,然后过一个月,他们又全副武装地重新出现,这并不是什么惊悚的怪谈。而当我们攻入他们的阵地时,通常会强调“占领”,哪怕我们无法一直占领它们,但至少你能看到,我们曾经去过那里。当我到越南一个星期时,我在第25师古芝司令部遇到了一位信息官,他向我展示了他的地图,后来又在直升机上告诉我,他们在洪波林做了什么。那片雨林,被巨型罗马犁、化学药品和漫长而缓慢的火焰摧毁。数百英亩的人工种植园和原始森林,就这样永远消失不见了。他说:“敌人失去了宝贵的资源和掩体。” 这是他近一年来的部分工作,告诉人们这里的战况。他对记者讲述,对来巡的国会议员讲述,对电影明星、公司总裁,以及世界上半数军队的参谋讲述,他不能自已地讲述战争。这似乎使他变得年轻起来,他喋喋不休的热情,甚至让人觉得这些内容占满了他写给妻子的信。他完全展现了一个口才出众的人所能做到的极致。可如果此后的几个月里,C战区周围的敌人活动“显著”增多,美军损失一再翻倍的话,那么在该死的洪波林就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你 最好相信他们的话…… 一 晚上外出的时候,医护人员会给你一些药片,右旋安非他命的味道闻起来就像是一条在罐子里闷了很久的死蛇。不过我从未遇到需要用它们的时候,小规模交火,或者任何听起来像是交火的声音,都会给我带来超出承受范围的刺激。每当我听到我们凑紧的小圈子外有什么动静时都会格外紧张,向上帝祈祷我不是唯一注意到它的人。当一公里外有几发子弹划过黑夜,那感觉就像一头大象突然跪在我的胸口。我艰难地呼吸,像是被闷在靴子里一样。曾经我看到一道亮光在丛林中移动,耳边突然响起低语:“我还没做好准备,我还没做好准备。”那时我很想放弃这一切去做些别的事情,在属于我的夜晚。我既不是夜晚的伏兵,也不是远程侦察部队队员,他们每晚都在外面做长途巡逻,匍匐着靠近越共营地或北越纵队。我的生存环境总是很严峻,而我所能做的全部就是接受它。不论如何,我必须把这些药片存起来,留给之后的西贡,以及那里如影随形的深深绝望。 我知道第4师的一位侦察队队员,他直接从他虎斑迷彩的左口袋里掏出一把药片,塞进嘴里,又从右口袋里抓了一把。第一把帮他清理出了条小路,第二把帮他沿着小路前进。他告诉我,这些药片能让他冷静下来,让他在夜里也能看清这片古老的丛林,就像透过夜视仪一样,“它们的确能让你看得更远、更清楚”。 那是他的第三个服役期。1965年,他是他们那个骑兵排在德浪河谷战役中唯一的幸存者。1966 年,他随着特种部队重回战场。在一次清晨的伏击之后,越共拿着刀走来走去,确认他们都死了,而他躲在战友的尸体下逃过一劫。越共脱下他们的装备,包括贝雷帽,然后大笑着离开。从那以后,他在战争中一无所有,除了侦察队。 “我回不到那个世界了。”他告诉我,最近一次回家时,他整天坐在自己的房间里,有时会把猎枪伸出窗外,对准经过他家的人和车,直到他唯一的意识落在那握扳机的指尖上。“这曾让我的家人非常不安。”他说。其实,即便是在这里,他也让人感到不安。 “没有人像他那样,对不起,他实在太疯狂了,”他队伍中的一个人说,“你所要做的就是看着他的眼睛,那就是全部故事。” “是的,但你最好快点,”另一个人说,“我的意思是,你不会想让他发现你在看他的。” 的确,他好像总在戒备着什么,我想他睡觉都会睁着眼睛,反正我很怕他。我只快速地看了他一眼,仿佛看向海底。他戴着一枚金色耳环,扎头带是从一块迷彩降落伞上撕下来的。因为没人愿意提醒他剪头发,所以他的头发垂落到肩膀以下,遮住了一道很深的紫色伤疤。即使在营地,他的随身装备也不会少于一把.45口径的手枪和一把刀。他认为我是个怪胎,因为我不携带任何武器。 “你以前没见过记者吗?”我问他。 “屁用没有,”他说,“不是针对你。” 而他给我讲的故事是那么直截了当又回响不断,就像我听过的每个战争故事一样。我花了一年时间才明白它意味着什么: “巡逻队上山,只有一个人回来。在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之前,他死了。” 我等着他继续,但这个故事没有下文。当我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时,他的眼神好像在同情我,为什么他要浪费时间,给一个像我这样愚蠢的人讲故事? 他的脸上涂着颜料,方便在夜间行走,现在看起来则像个糟糕的幻觉,不像几周前我在旧金山剧院看到的脸,它们同样化着妆,但这是两个极端。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他会面无表情地、安静地站在丛林里,就像一棵倒掉的树。只能祈求上帝保佑他的敌人,除非他们有至少半个班的人。他是一个很好的杀手,最好的那一批。他队里的其他成员聚集在帐篷外,与其他队伍隔开些距离,侦察队有他们的专用厕所和独家冻干口粮、三星级战争食品,以及和 A&F里卖的一样的排骨。常规部队在往返炊事帐篷的途中,几乎都会避开这片区域。因为无论他们在战争中变得多么坚强,与侦察队相比,他们仍然天真。侦察队集合后,排成纵队走向山坡下的降落区,穿过跑道进入防线,最终进入森林。 后来我再也没有和他说过话,但我看见了他。第二天早上他们回来时,他带着个囚犯。囚犯被蒙住双眼,手肘紧绑在身后。审讯期间,侦察队所在的区域是绝对禁止进人的。总之,那时我已经站在了机场跑道上,等待直升机带我离开这里。 “嘿,你们是什么人,美国劳军联合组织?哦,我们以为你是美国劳军联合组织的人呢,因为你的头发太长了。”佩奇拍了一张年轻人的照片,而我把他说的话记了下来。弗林笑着对他说,我们是滚石乐队。那年夏天,我们三个人一起行动了大约一个月。在降落区,一架旅部的直升机(挂着一根狐尾状的天线)进来,指挥官从我们身边经过时,气得要死。 “你们不向长官敬礼吗?” “我们不是军人,”佩奇说,“我们是记者。” 这里酷热,无风,湿度 99%;这里的树木会杀人;这里的人们沉默、愤怒、难以理解。远方的高层永远承诺胜利,但那些死者的声音,又有谁能听见? 即便活着离开,士兵们也回不到这个世界了。 战争就像一个工厂,它唯一的产品就是死亡。 ? 英国《卫报》史上百佳非虚构之一,“新新闻写作”鼻祖。 ? 《全金属外壳》《现代启示录》编剧的越战回忆录。 没有任何一本书,比《战地快讯》更多地塑造了我们对越南战争的看法和它本身的意义……他的写作就像用散文在创作摇滚,充满了切分、快剪以及一种近乎迷幻的气质。 ——《时代》 《战地快讯》以一种不可思议的精准,唤起了越南战争的神髓——它的空间措辞、它的超现实心理、它的苦涩幽默。 —— 罗伯特 · 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