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植物园/京华通览

北京植物园/京华通览
作者: 编者:李明新|总主编:段柄仁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6.60
折扣购买: 北京植物园/京华通览
ISBN: 978720013435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树木园 树木园位于北京植物园东区,面积44.9公顷。树木园 是植物园的主体。它根据树种的生态要求,以属为布置的 基本单元,以重点属为骨干,相对集中,分区展出。在规 划上分为不同植物风貌的七个大区,即:银杏松柏区、木 兰小檗区、械树蔷薇区、椴树杨柳区、悬铃木麻栎区、泡 桐白蜡区和引种驯化试验区。 七大区有序地组成植物园最大范围、最有气势的主体 。截至2017年9月11日北京植物园2016年底,已经建好的 区域有银杏松柏区、木兰小檗区、械树蔷薇区、椴树杨柳 区。悬铃木麻栎区、泡桐白蜡区和引种驯化试验区虽然尚 在建设中,但已经具备植物景观效果,供游客游览。 树木园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栽培以“三北地区”(东 北、西北、华北)为主的、种类繁多的木本植物,培育、 驯化和推广优良品种,向广大参观者展示中国丰富的植物 资源,普及植物科学知识。这与北京植物园的科研、科普 任务息息相关。 引种驯化工作是北京植物园担负的基础科研任务之一 。其工作内容是“变外地为本地,变野生为栽培,丰富本 地的植物种类,把引种成果通过试验和示范生产介绍给生 产单位。通过快速育苗方式向生产单位提供种子和苗木” 。1972年,北京植物园开始了引种驯化工作,多年来北京 植物园收集了大量森林树种,特别是侧重对园林树种的引 进和驯化。引种范围以“三北地区”为主,同时顾及长江 流域下游省市,国外则以北美、东欧、北欧为种苗来源。 根据建园及首都绿化的需要,集中引种了裸子植物、竹亚 科、木兰科、杉科、丁香属等植物,开展了小檗属、枸子 属及多种花卉植物的引种驯化工作。 树木园的建设不仅与植物园的初创、停滞、恢复、发 展的几个阶段息息相关,又在三次大的规划变化中做过多 次调整。在1957年的第一次规划方案中,树木园占地面积 133.3公顷,占植物园规划总面积(400公顷)的33%;占 游览总面积(200公顷)的66%。由于没有经验,盲目借鉴 国外模式,以大而全的恩格勒植物进化系统排列,称为系 统树木园,分为:白蜡、忍冬、五加、柿树、杜仲、鼠李 、柽柳、瑞香、卫矛、小檗、蔷薇、银杏、胡桃、七叶树 、芍药、木兰、泡桐、松柏、械树、椴树、槐皂、樗树、 桑榆、杨柳、壳斗和桦木26个区。 1956~1960年初创期内,先后在26个区域内栽植乔灌 木2.36万株,栽植芍药5种359株,“文化大革命”中,除 白蜡区、松柏区、杜仲区等少数分区所栽植物基本保留外 ,其余各区均破坏严重,个别地区仅留存一些树木,且有 些树木已开始老化。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为减少土地流 失和生活需要,植物园在原规划的松柏区、械树区、蔷薇 区等处,大量种植了商品果树和高梁、玉米、大豆、白薯 等粮食作物,山地部分还建造了“大寨式”梯田。 在1976年的第二次规划中,树木园规模缩小,规划面 积调整为53.3公顷。在1979~1982年完成的第三次规划中 ,树木园确定了以收集、栽培、展示北京地区能露地越冬 的树木原种为主,兼顾品种。裸子植物按郑万钧分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