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激荡年代的小城大事
作者简介
吴国方 浙江日报集团图片中心原高级记者,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原理事,杭州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曾获得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年度杰出图片专题奖、“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典藏作品奖等多个国家级摄影大奖。代表作《排队的变迁》。 他对城市风貌观察入微,用纯熟的摄影技术记录生活点滴,擅长捕捉市井朝气与美好瞬间,于2011年举办《梦回钱塘》个人影展,并推出多部个人作品集。2009年出版的《悠悠杭州》被收入“新中国杭州文史资料丛书”,2010年出版了《新闻摄影实例谈》,2014年出版的《吴国方》画册被编入“杭州优秀文艺家系列丛书”(摄影篇),此外还著有《展痕》《杭州变迁》《梦回钱塘》《锦绣湖山》《人间烟火》等作品。
内容简介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我 出生在杭州的仁和路,那时 那里属于“旗下”。因为那里 曾经是清政府的旗下营,辛 亥革命后被拆,建起了新市 场,但人们还沿用旧名“旗 下”。 我父亲原来在上海,给 他哥哥干活。新中国成立之 初,他积极参加工会,与他 哥哥及其他两人合资,在杭 州仁和路盘下夕阳楼,开了 三益车胎行,由他和另一位 朋友负责管理。就这样,我 成了一个杭州人。后来我们 搬到羊市街(现在叫江城路 ),大约我4岁时的一个夜 晚,在象山登陆的超强台风 袭击了杭州,瓦片被吹到地 上发出的巨响把我从睡梦中 惊醒,我恐惧地依偎在母亲 怀里,当时父亲与他们的抢 险队正奔波在暴雨之中。这 次台风威力之大,是新中国 成立后,杭州从没有遇到过 的。当天,父亲劝说并背着 两位老人离开他们居住的危 房,前后脚的工夫,房子就 被吹倒了。后来父亲被授予 市抗台二等功,国庆时还上 了检阅台,他一直引以为荣 。 1959年,父亲为了上班 可以近一点,带着我们搬到 了武林门外的洋桥边。墙门 西侧的水门下就是河埠头, 水很清,人们淘米冼菜都在 那里。这条河是从卖鱼桥那 里通过来的,北边有很多竹 器店,就是靠这条河运来毛 竹。1963年左右,河水开 始发臭,我们就靠挑水过日 子。管水龙头的老太太就住 在我家对面,孤身一人,每 天早上,她瘦小的身体挑着 空水桶摇摇晃晃走到水龙头 旁,以此为生。不久,臭河 就被填埋了,变成了一条路 。一到夏天这里就成了大家 乘凉的好地方,“小热昏”也 -照片是历史的定格。 -一位资深记者镜头下的蜕变年代与城市生活: -70年代的晨光,扬尘的集市,挑水的担子,漏雨的瓦顶。 -80年代的广场、新楼、市场与老街。 -90年代拆毁的旧屋,最后的手艺铺子,老虎灶与洋快餐。 -千禧年后的加速键,热闹的商品经济、人口流动与新兴潮流。 -年华流转不自知,人们似乎只顾着朝前走,忘了驻足回望自己的脚印。 -一幅老照片,足以唤起人们未及保存的时代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