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文学世界研究
作者简介
张志忠(1953—),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第十届鲁迅文学奖评委,第八届、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研究”首席专家。著有《莫言论》《迷茫的跋涉者——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心态录》《在场的魅力——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集》等。本丛书主编。
内容简介
引论?红高粱上飞翔的自由精灵:莫言综论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后,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是中国当代文学赢得世界关注的一个标志。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中国文学华丽转身,进入了一个面向世界、多元探索、蓬勃进取的时期,在四十余年间,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堪与世界文学比肩者亦可以数出若干,他们以艺术的方式向世界传递了来自古老而又年轻的东方国度的信息,他们显示了正在经历巨大的历史转型期的中国特色和中国经验。莫言是这灿烂星河中的一颗明星,也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莫言的作品,数量众多,门类繁多,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电影及电视连续剧剧本和话剧、歌剧、戏曲剧本,都有所涉猎,就其文学意义和代表性而言,他是以小说名世的。纵览其四十余年的文学创作,对其小说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轨迹进行有深度的阐述,并且力图由此辨析中国文学如何与世界文学对话的内在机制,即如何处理普世性和本土性的关系问题,是导论的用心所在。 “我本质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莫言创作的一个精神特征,是身为农民,为农民立言。在百年来的文学中,为农民代言者不在少数,但是,能够作为农民自身,表现原生态的农民的精神状态、感觉特征和情感方式的,却极为难能可贵。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到当下,就是通常所说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时段,表现乡村题材的文学作品,一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分量非常重的一个板块。然而,在此前的中国古代小说中,农民形象却是付之阙如的。譬如说《水浒传》,在特定的语境下,被诠释为表现农民起义的作品,而且,就梁山义军的基本构成而言,也确实是以农民为兵卒的。但是,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有几个是出身于农家而且以务农为业呢?宋江是郓城县小吏,卢俊义是豪门富商,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就连黑旋风李逵,也是江州的狱卒;严格地说,只有阮氏三雄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以打鱼为生,是渔民。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和斯诺谈话时,说到他从小读了很多古书,《三侠五义》《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这些作品都有其各自的魅力。“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爱看的是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这位老先生讨厌这些禁书,说它们是坏书。我常常在学堂里读这些书,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用一本正经书遮住。大多数同学也都是这样做的。许多故事,我们几乎背得出,而且反复讨论了许多次。关于这些故事,我们比村里的老人知道得还要多些。他们也喜欢这些故事,常常和我们互相讲述。我认为这些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① 后来,毛泽东接受父亲的安排,辍学而帮助父亲种田,晚上和业余时间仍然坚持了阅读的习惯。读到后来,毛泽东发现一个重大问题,这么多书,为什么就没有表现中国农民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