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的智慧(精)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 有容 柏林墙是被音乐电视摧毁的吗? 长乐先生: 1989年11月,在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冲突的日子 ,世界冷战时代的标志物柏林墙倒塌了。有人说,是 音乐电视摧毁了柏林墙,音乐电视的10亿观众拥有巨 大的心灵能量。物质之墙是无法与这种能量抗衡的。 2001年9月11日,数十亿人目瞪口呆地看着直播 的电视画面里,飞机在秋日的朝阳下,撞向纽约110 层的世贸大楼,然后,大楼慢慢地塌下来,烟尘像原 子弹爆炸一样,带着巨大的能量,迎面向人们扑过来 。有人说,这次震惊世界的惨烈袭击源于“文明的冲 突”,而且这种冲突将越来越深刻地出现在我们的身 边。 当亲身经历这些标志性的事件发生之后,我常常 想,自以为聪明的人类虽然能看清大到宇宙小到原子 的物质世界,却仍然无法学会如何相处这样的生活细 节。而恰恰是这些细节,可能决定着一个人、一个团 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人类的命运。 “认识你自己”,这句苏格拉底在两千多年前说 的话,在今天依然是人类的一个重大课题。 这样的时刻,一种浸透着宗教精神的东方价值观 ——“包容”进入了人们的视界。 星云大师: 一位观众在凤凰电视台看了关于我与刘长乐先生 的对话后写道:“我不太明了的是,节目的名称叫《 包容的智慧》,但整个节目中并没有怎样触及智慧。 但当我静下心来思索时,突然开悟:‘包容的智慧是 什么?不就是包容吗?对,智慧就是包容!’” 中国词语意味无穷,包容不仅意味着平和、宽容 ,也经常有另外一些意思:眼开眼闭,难得糊涂,吃 亏是福。还讲究忍让、苟且、退守,即所谓的“妥协 ”。 妥协是一条路径,变通是一种境界。佛教本身就 很会妥协,有时妥协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云 游世界各地弘法,记得有一次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讲演 ,该校一位约翰?麦克雷教授在叙谈时说道:“你来 美国弘法可以,但是不能开口闭口都是中华文化,好 像是故意为征服美国文化而来的。”当时我听了心中 就有一个觉悟:我应该要尊重别人的文化,我们来到 这里只是为了奉献、供养,如同佛教徒以香花供养诸 佛菩萨一样。大家常说,让一分山高水长,退一步海 阔天空,就是这个意思。 还有人把战胜对手当成成功的标志,其实,真正 的制胜之道,不在于屈人之兵,而在于化敌为友。 长乐先生: 在释迦牟尼、孔子、苏格拉底那个时代,古希腊 、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 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 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 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 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 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遗憾的是,在两千多年之后的当代,东西方文化 产生了一些严重的冲突、分歧和对立。恐怖主义、自 杀式袭击、隔离墙、定点清除等等。死亡与战争,像 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类,面对这些严重的危机,东西方 的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相互依存的思路。但是怎样才 能让人们真正认识到谁也离不开谁呢?包容的思想为 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思维方式。 星云大师: 许多宗教学者与文化学者都认为,佛教文化具备 独有的“包容性”,能广泛顺应人心与区域文化的差 异。这种文化的特质,符合现在多元化与全球化的文 化发展,值得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近年来,佛 指舍利分别来到台湾和香港,造成各地万人空巷、万 人争睹的盛况,各种政治纷争也暂时告一段落,显现 出华人民众对佛教文化的普遍认同,无论政治立场再 怎么对立,回到家中,“家家念弥陀,户户有观音” 。 我曾经用“虎豹山林”——虎豹聚集的地方,形 容社会现状。但是,另一方面,“虎豹山林,共生和 解”,连动物都能和睦相处,何况人类呢?这对于思 考目前的两岸关系现状是有启发的。 长乐先生: 探讨包容的智慧,我以为有许多问题需要大师开 示,比如: 1.?包容的真义是什么? 2.?人类为什么要互相包容互相尊重才能生存? 3.?办任何事,困难不怕,危险不怕,就怕没有 伟大的精神。这个伟大的精神指的是包容吗? 4.?有一颗善心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吗? 5.?原谅恶,会不会导致恶的泛滥? 6.?文化对社会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什 么地方?影响有多大? 7.?佛家讲究平常心,但追求卓越的社会群体需 要企图心,两者如何统一和协调? 8.?中国人是不是一个有包容性格的民族呢? 9.?大众传媒对于两岸的和解、交流应该发挥何 等功用? 醍醐灌顶“一句话” 长乐先生: 大师身居佛门而办报、办电视台,可以称得上是 “媒体人”;外界看我做媒体而热心佛教文化,也算 是与佛有缘了。我有幸聆听过大师在万人场馆的佛法 开示,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堪为传媒人的榜样。记 得您那次向信众说过一些道理简单又寓意深刻的“一 句话”,会让很多人受用终生。 星云大师: 佛教是开启智慧之教,教人也教己,度己也度人 。我平时在世界各地来去匆匆间,常有人要我给他一 句话,希望对他的人生有所点拨。尽管行程绵密,时 间紧迫,我总是尽力满人所愿,因此多年来随缘应机 说过很多的“一句话”,现在也在徒众与信众之间流 传,例如:忙就是营养;要争气,不要生气;多说OK 少说NO;感动就是佛心;疾病就是良药;拒绝要有代 替;立场互换;给人利用才有价值;自己就是自己的 贵人;有钱是福报,用钱才是智慧;宁可失去一切, 但不能没有慈悲;有人批评毁谤我们,不一定是自己 不好,可能是别人给我们的勉励。 P2-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