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死亡诊断书
作者简介
何乃强,新加坡出生,祖籍广东顺德。毕业于养正学校、中正中学与圣安德烈学院。1966年新加坡大学医学院毕业,1971年获医学硕士。1975年获哥伦坡奖学金赴澳洲深造。1975年获新加坡医学研究院士,1978年获澳洲大洋洲皇家内科学院院士学位。
内容简介
皇帝也中毒 历史上皇帝能够安枕善终的不多,他们不少是被人下毒致 死,或是自己甘愿“服毒”,毒死自己。 被人下毒毒死的皇帝不胜枚举,他们多数是宫廷斗争、皇位 继承争霸战的牺牲者。例如汉朝的平帝(前9—5)传说是被岳父 王莽献上的毒酒毒死。汉末质帝刘缵(138—145),这童言无忌 的小娃娃,只因为叫了大将军梁冀一声“跋扈将军”,被后者毒 死。西晋的白痴皇帝惠帝司马衷(259—306)传说是被东海王司 马越毒死。北朝北魏献文帝拓跋弘(454—476)传说是被“养 母”冯太后用毒酒鸩杀。唐朝的中宗李显(656—710)传说是被 妻女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杀。有名的五代词家南唐李后主(937— 978),就因写下《虞美人》,宋太宗不满他那句“故国不堪回 首月明中”,命人在他七夕生日那天将他毒死。元朝的太宗窝阔 台(1186—1241)和长子定宗由贵(1206—1248)相传也是被毒 死的。 还有那些自己毒死自己的皇帝。他们长期服用含有重金属化 55 古代帝王死亡诊断书 56 合物的丹药,导致慢性中毒而丧命。 当上了皇帝,养尊处优,天天享 乐,当然想当个名副其实、长生不老 又不死的万岁爷。故此很多帝王迷恋 上能够令人长生不老的神丹灵药。所 以秦始皇访仙求药,汉武帝炼化益寿 不死丹药,唐太宗李世民服食古印度 方士的长生药,宋太祖赵匡胤询问养 生秘术。这些封建帝王对道家的丹术 走火入魔。在明朝,先后有5位皇帝明显死于丹药:仁宗、世 宗、光宗、熹宗和南明帝。清朝雍正帝也长期吃可能含有汞、 铅、硒等重金属的丹药而中毒。他算是中国*后一位宠信道士、 迷恋丹药的皇帝。他所吃的所谓丹药,是道士们用铅砂、硫黄、 水银等天然矿物做原料,用炉鼎烧炼而成。道教认为吃了丹药可 以长生不老。 丹药即丹砂,其化学成分是硫化汞(HgS),在自然界中呈 红褐色,被称为辰砂、朱砂或丹砂,后来泛指“长生药”或“点 金药”。有些药物如“金英丹”含有水银、砒霜(砷)。 传统医学文献中,水银(汞)是“大毒之品”,“入骨钻 筋,绝阳蚀脑”。过量的或长期使用水银都会引起水银中毒。水 银能破坏人的神经系统,损害脑部及消化系统,严重的甚至会破 坏肾脏,造成难以补救的伤害。英文医学文献中也有很多实验报 告,如用硫化汞喂食动物,查出汞可被吸收入体内,在脑、肝、 李后主 皇帝也中毒 57 肾等器官累积,造成这些器官永久性的损伤。慢性中毒会导致口 部溃疡,有金属味,牙龈肥厚,容易出血,呈现蓝线,唾液增 加,动作失调,过度兴奋等。 在唐朝,炼制丹药活动达到高 峰,唐朝皇帝也是遭受丹药之毒* 为严重的。《新旧唐书》记载,唐 朝21位皇帝中,至少有11位皇帝 迷恋丹药(太宗、高宗、武则天、 玄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 武宗、宣宗、僖宗),而其中应该 有6位死于丹药(太宗、宪宗、穆 宗、敬宗、武宗和宣宗)。中国历 史上被“长生药”毒死的第一个皇 帝,应该算是唐太宗了。 中国古代的春药是用来增强性功能和提高性快感的药物或处 方,来自道教的炼丹士。这些所谓长生丹药,无非是淫乐纵欲春 药的代名词和体面用语。炼丹士们配制过很多“春药”,主要原 料包括处女经血、童男精液、汞、铅和一些硫化物。这种以透支 生命来兑换快感的春药,弊多于利,害处很大。 明朝服用丹药和春药*出名的皇帝恐怕非世宗朱厚熜 (1507—1566)莫属。他的儿子穆宗朱载垕(1537—1572),也 继承父“孽”,热衷于春药,因纵欲过度而英年早逝。 为什么明世宗因为春药而“出名”?原因是他选过很多女孩 三角杯 古代帝王死亡诊断书 58 入宫,准备用她们的经血来炼 制“元性纯红丹”、长生不老 丹及房中药来供他淫乐,从而 导致1542年的“壬寅宫变”。 不堪摧残凌辱的宫婢杨金英等 乘世宗熟睡之际,企图把世宗 勒死。事败后,杨金英等和几 个王妃同被处死。 现在,一些成药及食品中 也含有重金属化合物。如果经 过药品检控处查出有关成药超 过“标准规定”,这些药物就 会被有关当局禁止售卖和服用。新加坡法律规定,任何人售卖 或供应含过量有毒重金属,如砒霜、铜、铅和水银等药物是犯法 的。一旦罪名成立,可被罚款或坐牢,或两者兼施 研究历史的人,少有对帝王的疾病与死因多加重视或研究。一般上,对他们的死亡原因,都是寥寥数语带过,没有详尽的记录可供参考。这是一本从医学观点切入,探讨古代帝王的疾病以及死亡原因的历史笔记。作者是一位接受现代医学教育,行医将近半世纪的医生。他以现代医学的专业知识,为这些帝王把脉诊断疾病并且从临床病理学的角度,考证真正死亡原因;然后提出疑点、疑问,分析及解读人物的行为个性,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