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意境

唐诗的意境
作者: 编者:顾南安|
出版社: 湖南人民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57.90
折扣购买: 唐诗的意境
ISBN: 9787556132898

作者简介

顾南安,青年作家,笔下文字或婉转清丽,或朴实温暖,深受青少年读者喜爱。醉心于唐诗宋词,著有诗词札记近百万字。作品常见于《读者》《青年文摘》《课堂内外》《疯狂阅读》等杂志。已出版《青春若有张不老的面孔》 《我们终将会牵手旅行》。

内容简介

野望 (一幅秋野晚景图,于萧然沉寂的暮秋风光中瞥见诗人的惆怅、落寞。) 王绩 东皋1薄暮望,徙倚2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3。 【注释】 1.东皋:诗人辞官隐居的地方。 2.徙倚:徘徊,来回走动。 3.采薇:薇,一种植物。据《史记·伯夷列传》记载,周武王灭商后,伯夷、 叔齐拒绝与之为伍,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遂饿死。“采薇”代指归隐或隐居生活。 沉沉暮色之中,我孤独地徘徊在雾气氤氲的水泽边,让清凉的风和幽黄的阳光作我单薄的衣裳。远远眺望,袅袅炊烟从屋顶缓缓升腾,自山脚徐徐蔓延过山顶,又蔓延至橘红色的夕阳边,最后融入傍晚时分寂美的天空。淡淡的烟火气息随风弥漫,丝丝缕缕侵入肺腑,与我内心的怅惘悄然化作一团,都挥之不去。 一只孤单的飞鸟,从高高的天空中飞过,在心头划下一道寂寥的印痕。它飞旋着徘徊许久,终于降落在一棵高大挺拔的乔木上,在枝叶茂密处敛起翅羽,准备就此栖息。良禽择木而栖,而我又该去往何处呢? 远处的山坡上,高低错落、相互交叠的树林,叶子依然在枝头招摇,只是盛夏时节的葱郁和苍翠,早已被寒凉的秋气借着日月光影的掩护,悄然修改成了枯黄的色彩。它们如万千小手掌般,在晚风中哗啦啦作响,像是对命运的诘问。 在天空行走了一天的夕阳,困乏地向大地的怀抱里坠去。落日的余晖穿过稀薄的云彩,柔柔地映照在远处的山坳、树木和小径上。群山绵延起伏,那光亮因此得以无限拓展。放眼望去,远处竟全是夕阳盛大又静默的落落余晖了。 邻近的蜿蜒的道路上,烟尘微微。牧牛人迈着疲惫的步伐,手中甩得响亮的鞭子不时将沉沉暮色抽开一道口子,放几丝残存的阳光进来。时不时地,他也发出一声响亮悠长的吆喝,肚皮滚圆的牛犊倒也听懂了似的,分散的队形又紧凑了些。 外出狩猎的马背上,驮满了因受伤而噤声的禽鸟。它们或是鲜血布满了伤口,发出低沉的哀鸣;或已失去鲜活的生命,只留下一副干瘪的皮囊。狩猎人奔波一天,疲惫的脸颊上却浮现出笑意,那是满载而归的得意和即将归家的欣喜。 他们声势浩大地经过我身旁,和我打个照面,见我是陌生的面孔,便又匆匆离去。那种熟悉又陌生、亲近又疏离的感觉,让我像一只迷途而找不见羊群的羔羊,徘徊又惆怅,内心时刻反刍着的“吾谁与归”的感慨,又在心底越沉越深。 眼前经过的这些农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有条不紊,朴素安稳。而我,很多时候独自置身高山流水、鸟鸣兽啸之中,以游目骋怀、放牧身心为乐。只是为何每每看到他们怡然自得、陶然忘忧的生活状态,我却萌生出离群索居、孤苦无依之感? 想想真是令人惆怅啊!这样孑然一人放浪山野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愁绪难遣,郁窒难解,不由得让人想起曾归隐山林、守节而死的伯夷和叔齐。如若他们尚在世间,定能懂我这一刻的烦忧和苦闷。无奈,他们早已离世多年,而我,也只能大声地哼唱起“采薇采薇”,趁着暮色尚未浓重,向我寄宿的山林深处踽踽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