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优秀的60种方法--心理效应与家庭教育方法趣谈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教育原则 科学实施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案例一 由于家庭原因,徐蓉(化名)小时候没有得到 良好的教育,长大以后在工厂工作。看到很多小时 候的伙伴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有的是公务员,有的 是老师,有的是律师……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而 自己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心里很不是滋味。结婚 后,靠着丈夫想方设法“走后门”进入一个事业单 位,感觉自己高人一等,说话的腔调也变了,尽量 显得自己多么“有文化”;走路的姿态也变了,想 方设法走出一种“品味”来;穿着打扮也变了,摆 出一副“白富美”的架势……即便成了“月光族” ,也要借钱把自己显摆好。 徐蓉有了女儿芳芳后,便把自己过去错失的个 人理想,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女儿成了这个虚荣 心很强的妈妈进行显摆的一个道具。 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徐蓉看到别人家孩子学 什么,就让自己的女儿芳芳去学什么——今天看到 人家孩子学舞蹈,徐蓉就给芳芳报舞蹈班;明天看 到人家孩子学钢琴,她便想方设法凑钱给孩子买钢 琴,改学钢琴;后天看到人家孩子学主持、学唱歌 、学画画、学英语,她就再让芳芳改学主持、学唱 歌、学画画、学英语……家里来客人,徐蓉的一个 保留节目就是让女儿给客人展示自己的才艺。然而 ,由于孩子缺乏艺术天赋和学习兴趣,学什么都是 三分钟热度,各种兴趣班都没有坚持下来,最终没 有学成一项自己感兴趣的特长。 芳芳小学毕业时,徐蓉到处找人找关系,想把 自己的女儿送入当地的重点中学。老师建议说:“ 您的孩子学习基础差,自尊心又强,进了重点中学 后学习跟不上,反而会伤害了她。”徐蓉却说:“ 左右邻居家的孩子都进了重点中学,我的孩子不上 重点中学,就会让人笑话。”便交了大量赞助费, 如愿以偿地让女儿上了当地的重点中学,徐蓉感觉 自己很有面子。可是,芳芳上中学后,学习成绩一 直很差,在班里总是倒数第一,连倒数第二都没拿 过。从此,芳芳变得回家不敢说话,在同学面前抬 不起头来,见了老师就想溜到一边。一学期还没结 束,芳芳就得了抑郁症。 正如柏格森所言:“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 ,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 虚荣心的手段。” 案例二 阳阳出生之后,就成了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 他们成天怕孙子吃不饱,把阳阳喂得又白又胖。阳 阳上了幼儿园吃得比别的小朋友都多,经常要求添 饭。妈妈无奈向奶奶提议,阳阳从幼儿园放学时不 要给他买零食,可奶奶说,现在家里经济条件这么 好,孩子想吃点东西还控制,那不成了旧社会?结 果,在奶奶的溺爱下,阳阳现在已经约40公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