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家之旅——四位初中生现场限时创作集

中学生作家之旅——四位初中生现场限时创作集
作者: 贾楚隽、鲁芳宇、李佳颖、杨雅钧著;郑北京主编
出版社: 深圳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2.40
折扣购买: 中学生作家之旅——四位初中生现场限时创作集
ISBN: 9787550738775

作者简介

主编郑北京,1972年生,安徽安庆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个人已公开出版《战争王牌》《作文班的故事》《勇闯试用期》等专著。 本书作者(4人):贾楚隽,15岁,男,深圳市科学高中高一学生。爱好与特长:阅读、二次元、写作、手游、足球等。个人感悟: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 李佳颖,14岁,女,深圳南山外国语(集团)高新中学初三学生。自小爱写作,喜欢阅读、唱歌、弹钢琴,长期担任校合唱团低、中声部部长,并在南山区中学生英语美文朗读、英语话剧表演比赛均获一等奖。本人希望成为一名知名作家和创作型音乐家。 鲁芳宇,14岁,女,北京师范大学深圳南山附属学校初二学生。爱好与特长是阅读、音乐,多次在国内外各类钢琴比赛中获奖,还自编一些较有特色的钢琴曲。 杨雅钧 ,13岁,女,北京师范大学深圳南山附属学校初二学生。喜欢阅读、写作、画画、音乐、游泳等,四岁开始练习小提琴,英皇八级,多次获得国际比赛金奖。个人感悟:看起来毫不费力,你必须要十分努力。 (以上作者排名不分先后)

内容简介

一、《 英 雄 画 像 》作者:贾楚隽 坐在画布前,他陷入了沉思。 为先生画一幅肖像画,这谈何容易!先生的头上是否有几根白发,圆框眼镜上是否有链子,长衫上的扣子哪个掉了、哪个没扣……他仿佛都有印象,却又什么都不太记得。 每天上课,那个儒雅随和的先生,在他的脑海中却宛如一个陌生人。 思考再三,他用一块布包住画布,拿起颜料和调色的木板, 撑开油纸伞,向先生家奔去。 (一)落雨 雨季果然是到了,天上的雨像砂粒一样砸在了他的伞上。 他一步一步地踩在高低不平的小巷道上,有时踩到抖动的砖块,有时踩到聚水的小沟渠。一路小跑,偶尔听到孩童哭闹的声音,或是方言喊出的吆喝声。 “总有一天我会远离这个地方。我要去大城市,要去北京,而不是待在嘉兴。”他在心里默默地想。 一座近郊的农村房子中,亮着昏黄的灯光。先生有晚上看书的习惯。这他知道,因为他常在晚上拜访。但这画不到画里去。 他敲响了门。与以往不同的是,先生过了许久才把门开出一条小缝来。 “喔……是你呀。快进来!没淋着雨吧?”先生回过神来,脸上露出一贯和蔼的笑容。 他进门摆好了画布,先生却迟迟没有进屋。他探出头来,发现先生在门口犹疑地看着些什么。 “来画画?……抱歉,今晚可能不行。家里来客人了。”他随先生走进里屋,果然有几个青年人正坐着,有的在喝茶,有的在拍身上沾的泥土。他心里想,这不是刚刚才来的吗?早知道就来早些了。 他坐在大门内的庭檐下等着客人离开。许久,他觉得有些无聊了,便拿出红色颜料,挤在手上,用屋檐上散开落下的雨滴一点一点把它冲散;然后又挤,等它被冲散,再挤。 他听到一阵敲门声,立马朝门缝看去。有几个警察站在门口,叽里咕噜地叫着开门,有两人还说了一大通外语。此时,他轻微听到先生用方言向他的客人们说了一句:“我们从后门走。”雨仿佛在那一刻停止了,连同他的呼吸、他的心跳、他的思考。 里屋的门被打开,他跟先生四目默默相对。“跟我们一起走!”先生扯住他的衣袖附在耳边说道。 …… 二、《三位同学》作者:李佳颖 (一)努力与收获 紫薇花潇潇洒洒地飘落,给地上铺上了一件紫色的外衣。禹宸刚从高考考场中出来,看到此景,增添了几分胜利的喜悦。禹宸的脸上映着金色阳光,仿佛已经暗示了他即将金榜题名。对于有些人来说,高考就是人生一场可怕的风浪,但禹宸不以为然。 禹宸彻底摆脱了初中三年“学渣”的窘境。自高中以来,他一直在暗暗努力为高考打基础。特别是高二以来,他的成绩突飞猛进。别人高三时焦躁不安,他却早已信心满满。 …… (二)后悔 “唉,还有两周休渔期才过去,这日子该怎么过啊!”李无渡叹气道。“咚咚咚!”我敲响了无渡的门。 “青玄,是你啊!快进!”他忙招呼我。 “老同学啊,好久不见了。今天不是你生日吗?我送你只鹦鹉,会说话的,可有意思了!”我说道。 …… 几朵艳丽的花朵飘进了他的屋里,使原本昏暗的屋子多了几分生机。 他想:“我现在还不如一朵春花呢!但花谢花开,花朵还能再次开放,我也能!” (三)明年花更红 圣诞节的钟声响了,人们欢庆节日。我们却在着手筹备夏天的登山活动。 我们作为一批新的登山者,正攀爬在珠峰大本营的雪岩上,充满危险却又感到神圣、光荣。我踩在厚厚的积雪上,十分艰难地往上爬,没有喊一句累,我的同伴亦是如此。 一时风雪又来袭,数不清的雪花模糊了我的视线。这时,我却惊奇地发现不远处,竟好像有一朵红色的花朵顽强地绽放。 …… 三、《成功的讲师》作者:鲁芳宇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所讲的每一条建议,每一条“客观的分析”,甚至每一句话,乃至每一个字,自认为都没用。 什么做人要讲诚信,老实本分;什么“请”字开头,“谢”字结尾……他自己都从不相信。社会上的人都心知肚明:社会有时是不讲道理的,甚至是不讲诚信的。就有人是靠点关系,靠点伎俩才成功的。 他是一位成功的讲师。但同时他又希望能有一个人推翻他的说辞。 …… 下一场演讲将是他人生的最后一场演讲。他已经老了,这辈子讲了这么多的假话才成功。十五年前,他便厌倦这样的演讲,这样的生活,这样的自己。那时的他已经开始图谋最后一场讲座。他必须否定自己。今天的这次演讲,他准备了十五年。 开始了。会场上聚集的是那些熟悉的身影,他们已经取得成功。想听听这讲师界一流恩师的最后一讲。 他拿起了白板笔。他看见自己的手,粗糙、干燥。他写下了三个词。 “朋友们。你们已经知道社会的残酷。要想在这社会上立足,老实、努力是没用的。”他语出惊人,台下的人面面相觑。 “但我也不全是骗你们的,”他在笑,“我常说‘自立,不能依赖别人’。那是因为社会上只能相信自己。‘坚韧,不被挫折打倒’,那是因为挫折太多。‘果敢,相信自己的判断’,除非你能当上领导。”他很用力地去表达。喝一口矿泉水,也不急着说,而是停顿了三十秒。 “听过我讲座的人,很多成了社会上的成功人士 — 你们为什么不来否定我呢?”他带着悲愤说。 这时,一位中年精英白领站了起来。 他没有阻止。他一直希望有人义正词严地否定他,即便是最后一讲。 精英白领开口了:“不,我们都坚持按您说的去做的。诚信、礼貌……然后,我们现在都成功了。” 他愣住了。他眼里泛着泪花。 四、《记写作兴趣课堂的一次“走神”》作者:杨雅钧 屋顶在漏水。灰尘与光斑在头部上方的玻璃上汇集、跳动,在玻璃与玻璃的连接处停滞。 班长倚在楼梯间的大理石柱上,一条腿架在另一条腿上,怪异地扭曲着,手指捏着数学题卷,脖颈向后仰去,下颌高高翘起,像一匹嘶鸣的马 — 被雨水掐断了声音。 来了一位新队友,坐在楼梯旁凸起的空地上,膝盖弯曲至肩部,五官与关节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有点突兀,手臂的皮肤很黑。“阿鲁哥”现在没束头发了。她将口罩上提,手臂与手腕线条流畅,似乎带着某种奇妙的韵律。奇异而凌乱的发丝搭在连帽衫里,校服裤深到发蓝。 还有一个人总是微笑着,眉毛的颜色同样很浅,酒窝会在笑时很深地凹下去。他靠着柱子 — 那是一种很奇妙的姿态。他站立在台阶上,似乎在雨声中开了口,声音很圆润很稳。 我从窗口的玻璃上看见我的投影,执笔的影像,映照着画纸中的人。 画纸中的人略显单薄、扁平,在玻璃上,怪诞地旋转着,被窗外重叠的景色压成虚影。 画面中,那位指导老师发话了,似乎在提出一个疑难问题。这个问题不简单,六名队友显然都陷入了沉思;每个人思考时的身体姿势各不相同,与考场上低头注目试卷、草稿纸的学生大不同。 班长要继续做出表率,冥思苦想的表情凝固在脸上,突然条件反射式地仰头叹息,像是要将脑勺粘在后背 — 他的头撞在了玻璃上。 …… “阿鲁哥”有时是压轴发言者。她的声音无疑很好听 — 发言声音会比平常声音稍高,停顿前会比平常略低,带着一点犹疑的语气。 老师会等待每人把话说完。他话语间的停顿与声调安排得都近乎完美,似乎是与人的思维逻辑完美咬合的齿轮。 我想象着他们的模样、眼神,还有声音。我仿佛听见了他们的谈笑声。假如睁开双眼,或许可以看见他们 — 在那个下雨天的地铁站,雨水顺着屋檐滴落,附着墙壁蜿蜒而下…… 我睁开眼睛。头顶的台灯亮得刺眼,窗外的雨模糊而低吟,连在一起。 我意识到自己的手肘与笔记本摊开的纸页在摩擦着发出声响。我意识到老师正注视着我,而我还没发言。 我看见我的嘴唇上下开合,发出无意义的单音节。 — 我意识到,正在上课,而我走神了。 1.作品构思新颖,具有一定哲理性、文学性、社会性。 2.掌握了一些创意和写作技巧,尤其是反转的方法把握比较得当。 3.作者想象力十分丰富,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