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的奥秘——著名科学家谈天文学/大科学家讲科学

探索宇宙的奥秘——著名科学家谈天文学/大科学家讲科学
作者: 王绶琯,赵世英
出版社: 湖南少儿
原售价: 22.00
折扣价: 13.90
折扣购买: 探索宇宙的奥秘——著名科学家谈天文学/大科学家讲科学
ISBN: 9787556236343

作者简介

王绶琯,天文学家、科普教育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开创了中国射电天文学观测研究领域,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1945年赴英国留学;1946~1949年在英国皇家格林尼治海军学院深造;1950年被聘为伦敦大学天文台助理天文学家;1953年回国,先后就职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北京天文台,历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台长、名誉台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主任;1985年担任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后改任名誉理事长;1993年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为3171号的小行星命名为王绶琯星;1996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8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世纪90年代与苏定强院士等提出大天区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的主创方案。 赵世英,历任北京天文馆副研究员、一室主任;中国天文学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和北京天文学会秘书长等职。主要从事天文观测和科学普及教育工作。参加人造地球卫星观测、全国太阳黑子联合观测、多种特殊天象和巡天观测。1957年起先后发表《太阳黑子观测》、《月理学的诞生与发展》等专题论文十几篇, 并撰写天文科普文章70多万字,出版天文科普图书10余册, 编写10余部人造星空天象节目。1958年后数次全程参与我国国产大型天象仪从方案策划到仪器的研制、试验、安装等环节并主持天文项目的检测和验收工作。1987年起开始收藏和研究陨石,普查了全国陨石分布情况,初步搞清了我国陨石蕴藏量的状况,1990年在北京创办《首届中国陨石大联展》,受到国内外天文学界专业人士的广泛重视和高度评价。

内容简介

《大科学家讲科学·探索宇宙的奥秘》 一、历史悠久的天文学 ( 二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祖先以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科学文化。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早已为世人瞩目,是世界天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丰富的天象记载 在我国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己有丰富的天文现象的记载。这表明远在公元前14 世纪时,我们祖先的天文学己经很发达了。举世公认,我国有世界上最早最 完整的天象记载。我国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天文现象最精确的观测者和记录的最好保存者。 日食记载。我国甲骨文中就有日食的记载 (见图 1)。 在古籍《诗经·小雅》中载有:周幽王六年“十月之交, 朔日辛卵,日有食之”。这是指公元前776年 9 月 6 日发 生的一次日食,距今己有 2790 多年;在《春秋》一书中,就有37次日食纪事。据考证,在清代以前,我国共有约1000次日食纪事,已成为天文学、物理学和年代学的珍贵史料。 太阳黑子记载。我们祖先在没有科学仪器的情况下,仍观测并记录了有关太阳黑子的状况 在 《汉书 ·五行志》 中载有:汉成帝“河平元年,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是指公元前 28年5月10日见到的大黑子群。我们祖先仅用20几个汉字就清楚地记下了黑子出现的年月日和时刻、天气状况、黑子的形态和在日面上的位置。我国古代有 100多次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己成为今日研究太阳活动和日地关系的非常珍贵的史料。美国著名的太阳物理学家海尔在著作中高度称赞我国古代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而欧洲,一直到伽利略发明望远镜以后,才注意到太阳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