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探海/创新中国

蛟龙探海/创新中国
作者: 许晨
出版社: 五洲传播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1.40
折扣购买: 蛟龙探海/创新中国
ISBN: 9787508540085

作者简介

许晨,男,59岁,山东德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文学》杂志社原社长主编、一级作家职称。青岛市政协委员,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89年7月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2003年12月鲁迅文学院高研班结业。出版有《居者有其屋---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纪实》、《人生大舞台---样板戏启示录》、《血染的金达莱》、《钢铁铸造的岁月》、《巍巍“泰山”》、《真情大援川》和《再生之门》等十几部长篇报告文学。电视文学剧本《战歌没有消逝》、《鲁氏兄弟》(合作)。作品曾获得《人民日报》文学版一等奖、“冰心散文奖”、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电视剧飞天奖提名等多种奖项,并入选山东新文学大系。2014年6月至8月,许晨受国家海洋局、中国大洋协会之邀,随同我国深海潜水器“蛟龙”号前往太平洋科学考察,走进一线,体验生活,经受住了种种考验,积累了丰厚的素材,为写作反映我国载人潜水器研发海试、及其重大意义的长篇报告文学《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内容简介

最后,他清了清嗓子提高声音说:“作为总体组成员 ,我的初步设想是,一,形势紧迫,时不我待。世界正在 进行蓝色圈地运动,我们中国人不能当观众。目前结核富 矿区已被瓜分完毕,国际海底管理局正在制定海底硫化物 、海底富钴结壳规定,但我们苦于没有手段,无法进行详 细调查。二,条件具备,加速发展。我国在深海运载器技 术领域已经具有一定基础,可以再接再厉。现在有了明确 的用户需求和业主支持,我们大洋协会的基本方针就是‘ 持续开展深海勘查,大力发展深海技术,适时建立深海产 业’,要求在‘十五’期间研制出能实用的载人深海运载 器。应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果我应聘成功,一 定在上级机关的有力领导下,团结各个单位科研人员,克 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这项任务,为我国的深潜事业、为 大洋开发做出应有的贡献。我的陈述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评委和领导!” “哗——”他的话音刚落,立时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 与会专家学者领导们对刘峰的应聘报告印象深刻、十 分满意,认为他有观点、有思路、有例证、有信心。看得 出来,他做了充分的准备,既熟悉研发7000米载人潜水器 的来龙去脉,又具有献身祖国深海开发事业的高度责任感 和进取心。所有应聘人员陈述完毕后,评委们开始了紧张 的评判工作。晚餐时间到了,他们还在激烈地讨论…… 经过严格、科学、公开、公正的选拔程序,评委会从 全局出发,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确定了总体组成员 名单:刘峰(大洋协会主任助理、项目管理处处长、教授 级高工)、徐芑南(中船重工702所研究员)、万正权(中 船重工702所副所长、研究员,后改为崔维成,702所所长 、研究员)、吴崇建(中船重工70l所所长、研究员)、张 艾群(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朱维庆(中科 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其中刘峰为总体组组长。 那天晚上,虽说飘飞了一天的大雪停止了,天气转晴 ,但温度极低,尚未清扫干净的马路上冻结了一道道车辙 印,来往行人小心翼翼还免不了东滑西斜。刘峰回到家里 已经是深夜十二点多了,可他没有一丝一毫的倦意,一直 沉浸在兴奋与激动之中,心中充满了迎接挑战和机遇的豪 情…… 为实施这个国家重大专项,国家海洋局、大洋协会办 公室,特别是以刘峰为组长的总体组全力以赴,一环紧扣 一环地将工作铺展开来,其中首要任务是研讨通过《7000 米载人潜水器总体方案论证报告》。 事实上,这项工作早在动议研发大深度载人潜水器之 时就已经启动了。此前中船重工702研究所曾提交过类似报 告,只不过未能得到落实。如今有了大洋协会这个用户, 该项目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不用说,这个报 告的起草工作又落在了中船重工702所头上,其领军人物— —吴有生和徐秉汉,是中船重工702研究所的两位工程院院 士,也是最早呼吁研发中国载人深潜器的科学家之二。 P4-6 “蛟龙号”深潜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