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明志公民读本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司马迁忍辱修史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夏阳 (今陕西韩城南)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李陵事件” 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 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 ,是当时一位非常杰出的学者,著有《论六家要旨》 一文,系统地总结了春秋战国秦至汉初以来阴阳、儒 、墨、法、名、道各家思想的利弊得失,并对道家思 想进行了高度肯定,该文是对春秋战国以来的诸子百 家思想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总结。司马谈在约汉武帝建 元六年至元封元年间任太史令。他立志要编写一部史 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2600年间的历史。司马迁从 小跟随父亲研读史书,搜集资料。 司马谈临终时,拉着儿子的手嘱托道:“我死后 ,你将会接任我的职务,别忘记完成我的史书,这是 我最大的心愿了。”父亲去世后,司马迁牢记父亲的 遗愿,每天忙着研读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 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的 横祸降落到他的头上。司马迁因替将军李陵辩护,得 罪了汉武帝,被投入监狱。面对从天而降的大祸,司 马迁以接受宫刑为条件保全了性命。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但是,他想到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监狱里,却写成了一 部《周易》;屈原遭到放逐,却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写成了著名诗篇《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却写了 《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也凭借顽强的毅力写 成了《孙膑兵法》……而父亲交待的《史记》自己才 刚刚开始写。于是,他便打消了自杀的念头。他想: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 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 去,把史书写完。”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杀的念 头,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新开始写 作。就这样,尽管遭此奇耻大辱,但继续完成父亲未 竞事业的恒心没有改变。之后,司马迁将自己的全部 才学、卓识和文化良知倾注笔端,司马迁发奋写作, 用了整整18年时间完成这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 史记》。 这部被后人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 千秋名著,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言”为主旨,以四项史源取材,五种体裁编纂,记载 了中国自黄帝以来直到汉武帝时期3000年的历史文化 和民族风情,为后世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同 时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 是他用生命写成的。不久,他就去世了,而他留给后 人的《史记》成了不朽的著作,也成就了他“重于泰 山”的死亡意义。 评点 司马迁家族世代掌管太史的官职,修史是家族的 事业。他写《史记》前,是中国封建时代空前绝后的 漫游者,他在父亲的指导下,从二十岁开始曾作为期 两年的漫游,司马迁的漫游,是一次实地考察。他亲 自采访,获得了许多第一手材料,保证了日后写《史 记》的真实性、科学性。 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汉武帝震怒,司马迁下 狱。他想到了接受死亡甚至有自杀的念头。但在死刑 与宫刑之间选择时,为了未竞的事业他毅然接受了令 人不耻的宫刑。 宫刑,这在汉代对于一位有血性的男人来说是奇 耻大辱,这场横祸给司马迁的打击是异常惨重的,是 对司马迁精神和肉体的摧残。为了著述的理想,司马 迁忍辱含诟,隐忍苟活,才选择了辱没祖先和个人人 格的宫刑。生前人所不耻,死后光耀千古,成为一个 另类的英雄。 P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