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真正的我(一本让你认识自己天赋才能的工具书)

做真正的我(一本让你认识自己天赋才能的工具书)
作者: 吴建国//(美)查大伟
出版社: 上海远东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8.70
折扣购买: 做真正的我(一本让你认识自己天赋才能的工具书)
ISBN: 9787547610060

作者简介

查大伟(D**id Chard),1953年生于美国堪萨斯州。1975年毕业于堪萨斯州立大学,即前往**从事媒体公关与心理咨询辅导及企业培训的工作,有极为丰富的专业实务经验。曾担任跨国企业的**地区与亚太地区总经理等职务。他特别强调与重视对企业员工个人潜能的开发、训练与发展,以达到员工个人价值*大化的目标,在人力资源方面为企业争取*大化的利益。 吴建国,1950年生于**高雄。1972年毕业于**大学数学系,1978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材料科学博士。曾任美国劳伦斯**实验室研究员、加州硅谷ZILOG电子公司半导体制程工程师。1980年返台参加**“中山大学”建校工作。历任**“中山大学”电机工程系主任、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校长,**“***”科技顾问、参事,第二届“国民大会”代表,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太平洋文化基金会副执行长,**文化人上海联谊会会长,**中华世纪文教发展协会理事长、台北“市**”市政顾问等职。著有《向前看中国》《来自柏城》《唯尽我心》《怀念李焕》《做真正的我》等书,并策划出版《中国发展大战略》一书。

内容简介

第二章 快乐成长、快乐学习 父母在迎接家庭新生儿诞生的那一刻,都会充满 了喜悦与欢乐。这是人生*美妙的一件事,新生命的 到来代表人类生命有着生生不息的力量与希望。 不论说过或是不曾说出口,相信每一个父母都会 在心里许愿,要给这个新生命“快乐幸福的一生”。 是的,快乐幸福的一生是每个人都想要拥有的, 也是每个人努力为之奋斗终生的*重要目标。 因此,当这个小生命逐渐成长,开始充满好奇地 探索、学习周遭一切新鲜事物时,他的兴致是高昂的 ,是充满正面与积极盼望的。此时,父母*重要的责 任就是不要让孩子高昂、充满**的学习热忱,*到 不必要的打击、挫折,要一直确保他在积极、快乐的 氛围中成长与学习,直到他渐渐长大,有了承*失败 的力量。这才是具体实践给孩子“快乐幸福的一生” 承诺的*好办法。 但是很多父母实际做的却往往正好相反。 许多孩子不能在快乐的情绪中成长、学习,原因 就在于父母的干扰。父母认为重要的,会要求孩子们 不论喜欢不喜欢,有兴趣还是没有兴趣都一定要学; 父母认为不重要的,就算孩子们喜欢、有兴趣去学, 都不会*到重视。有了这样的干扰,学习对孩子们来 说,就不再是有趣、不再是快乐的事了。 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这个问题,他们会觉得满腹 委屈。 因为孩子觉得有兴趣,想深入探索、学习的,或 者自己*擅长,总会做得*好的事,时常得不到父母 与老师的认同、夸奖,他们得到的是强迫——去学自 己没有兴趣、不想学的东西。 一旦这样的矛盾、冲突存在于孩子与父母、老师 之间,学习就不再是快乐的事。孩子开始视学习、学 校为畏途,接着连串的问题接踵而至,父母原本要给 孩子快乐幸福的承诺,也许尚未丢到脑后,但是距离 快乐幸福却好像越来越远,甚至幻灭了。 这样的事在大多数的家庭里从过去到现在,未曾 间断地、重复着上演。而我们的教育体系也从来没有 针对问题的根本,发展一套适才适性的教育方法,“ 理想教育”似乎只是学术上研究的课题。从事教育工 作的人似乎已经放弃了在现实里尝试的可能,以致我 们的教育越来越如一潭死水,使孩子们在其中被压抑 得无法呼吸,*不要说快乐了。 我们要奉劝所有的父母与老师,“快乐成长、快 乐学习”*非口号,而是要身体力行的庄重承诺。 不要消灭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与热忱,不要认为孩 子的想法怪异,或他们提出的问题愚昧可笑。父母、 老师应该担忧的是那些从来不问问题,或者对什么事 都漠不关心的孩子,而不应该对经常发问、凡事好奇 的孩子进行打压或感到厌烦。 本书作者之一查大伟与他的妻子一直坚持一个原 则:孩子问的所有问题都是有理的,应该得到父母一 定程度的重视。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才能保 有一颗愿意时时学习、快乐学习的心。 另外,对于一些从小就有明显偏科趋向的孩子的 父母,千万不要为此担心而责怪你的孩子。相反地, 你们应该感谢上帝,赐给你们一个这么好的礼物,让 你们提旱知道孩子的天分与兴趣,以便顺着孩子的天 分与兴趣去栽培他。只要坚持灌溉,假以时*,孩子 必有成才的时候,又何必担心他不是一个全才呢? 对于有明显偏科趋向的孩子,在成长和学习过程 中,*大的困扰就是来自学校老师的压力。由于学校 在升学压力下,目标要求每位学生各门学科均衡发展 ,如此才能提高总分,进入较好的初中、高中或大学 。是以,当你的孩子数理能力强,语文能力弱,或是 语文能力强,数理能力弱的时候,学校老师照例会把 家长找去,告诉家长“你的孩子数学不好,要加强补 习数学”,或是“你的孩子语文不好,要加强补习语 文”。大多数父母听到学校老师的建议或要求后,都 会马上照做。但是,如果你的孩子不论是补习数学或 语文,或是他自己也很努力想学好,结果成绩就是不 好。渐渐地,他就没有兴趣再多学习了,甚至出现对 这一个科目的逆反心理。这时你就要思考:是不是他 没有学习数学的天分或语文表达的天分,过分强迫孩 子去学他缺乏能力的学科,*后导致他在学习上*挫 折,这样的强迫学习是否值得? 作者认识一位很有智慧的母亲,她的儿子从小表 现得聪明而得人喜爱,这位母亲很重视对他的教育。 她认为,*重要的教育是要养成孩子喜欢求知、喜欢 学习的习惯,以及对事物具有逻辑思考的能力。至于 孩子对什么有兴趣,喜欢看什么书,她**尊重孩子 的意愿与表现。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成长的孩子,因而得到充分 发挥自己天分与兴趣的机会。在学习上,他明显对有 兴趣、学得好的学科**主动,甚至课本以外的知识 ,都会自己去寻找答案。不过,对自己没有兴趣,或 是付诸努力学习但成绩总是不够理想的学科,他却也 可以做到**不理,甚至作业不做,为此考试得零分 也在所不惜。(p0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