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谎言

亲密谎言
作者: (美)苏珊·福沃德//唐娜·弗雷泽|译者:任立新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5.90
折扣购买: 亲密谎言
ISBN: 9787559675279

作者简介

苏珊·福沃德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同时也是一名畅销书作者和演讲家,经常作为嘉宾出席脱口秀,并在美国广播公司主持一档面向全美播音的节目。除洛杉矶的私人门诊,她也在南加州诸多心理与医疗机构担任咨询师。她的作品《原生家庭》(Toxic Parents)与《恨女人的男人们和爱他们的女人》(Men Who Hate Women and the Women Who Love Them)曾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

内容简介

第一章 谎言通览 ● 电话接通,听筒那端传来一个女声。“是贝蒂吗?我觉得是时候告诉你了,其实,我和你丈夫已经在一起两年了。他根本不爱你。所以,你怎么就不肯放他走呢?” ● 银行发来通知,告诉你支票被拒付了。你怒气冲冲地打电话给银行,因为你确信,你和丈夫的账户里的余额至少是支票数额的8~10倍。但银行告诉你,你们的账户早就透支了——可你知道自己没花过那么多钱。 ● 你的伴侣对你发誓,他现在戒酒了,而且还会定期参加戒酒互助会的活动——可你却在他的工具箱里发现了一瓶苏格兰威士忌。 突然之间,你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你的脑海里开始不停地闪过各种各样的念头:我一直信任的这个人到底是谁?他究竟还有多少事瞒着我?想到这里,你的胃里开始翻江倒海。你不知道你和这个人是否还有未来——你想弄明白,他说过的话究竟有几分真几分假。可现在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你的伴侣说谎了。 但是,在这个让你痛苦难捱、无所适从的时刻,做出理性的选择才是真正重要的——因为这是一段关乎你终身幸福的关系。然而,无论我们有多么警觉,在这样的亲密关系中遭受欺骗时,大部分人都不知该如何处理,也不知该如何应对这些谎言带来的伤害。面对欺骗和背叛,我们往往会走入两个极端:要么不愿承认事实,甚至试图替伴侣的行为找借口,要么怒气飙升,大脑空白。关心我们的人可能会大喊“赶快分手”,可这句话却让我们更加血气上涌,失去理智。无论哪一种方式,都不能给我们的内心带来真正的平静与持久的满足。 谎言总是会让我们失去行动的力量。它瓦解了我们和伴侣之间的信任,让我们连做一个小小的决定都异常艰难。我们无法确定他们是不是说了真话,到底什么时候才是诚实的。我们无法判断真假,这成了一种无时无刻不在折磨我们的痛苦。和说谎者的这段感情甚至开始践踏我们的自尊,摧毁我们对自己认知的自信,干扰我们的判断。最可怕的是,它能让一个原本性情友善的人变得疑神疑鬼、怨气满腹,从此心墙高筑,以防再受伤害。 我的一个朋友最近总结了很多女性都会遇到的一种问题:“我曾经最信任的男朋友一边说着爱我,一边却继续和前女友鬼混,所以我可能再也没法毫无保留地相信一个男人了。” 对很多女性而言,伴侣的欺骗带来的打击往往是致命的。 但其实大可不必如此。 因为我会给你一张通往另一个隐秘世界的路线图,帮助你走出感情世界里的这座谎言迷宫。接下来的几页里,我会对谎言进行分析——从善意的到致命的;还会向你展示各式各样的说谎者——从死鸭子嘴硬型到谋求我们原谅和忘却的习惯性忏悔型。另外,还有一种你一旦发现就应该果断与之分手的说谎者,针对这种类型,我会给出更为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我还会告诉你,究竟是什么力量在驱使人们说谎,他们又有着怎样的行为模式,以及如何在早期及时遏制这种行为。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我会告诉你一些更加具体可行的沟通技巧和行为策略,帮助你学会在坦诚相待的基础上重建亲密关系,或者在无可挽回时及时退出。无论你面对怎样的问题,我都会帮你确定最好的解决方案,支持你找出真相,寻回自信,让亲密关系重回正轨。 定义“欺骗” 无论“谎言”还是“说谎者”,都是我们不愿听到的词。用这两个词去形容我们爱的人会令我们感到痛苦。它们背后隐藏着深深的痛苦和无尽的愤怒。你以为自己正身处一段美好的亲密关系,却不想被推进了背叛和怨恨的深渊。因此,这是两个让人一听就会感到恼火的词,不能轻易使用。 当然,不是每个男性都爱说谎,也不是每个爱说谎的人都是男性,更不是每次欠缺考虑的行为都一定意在欺骗。在本书中,我针对的是那些喜欢对女性说谎的男性,因为我看到太多女性无法接受或承认被爱人欺骗的事实。当一段关系中出现背叛与欺骗时,女性感受到的痛苦往往格外剧烈,这是因为,如果男性说谎,双方都会把原因归咎于女性。 不过,我这里所说的“说谎者”并非指那些因疏忽或会错意而不小心误导女性,或许下一些过分乐观却不切实际的承诺的男性。(比如,明明不确定能否在七点之前下班,却仍约你在六点见面。) 同样,我指的也并不是那些为保护他人免遭痛苦而不得不隐瞒或掩盖一些必要事实而说的善意谎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多多少少会说一些与事实有出入的恭维和客套话,否则生活可就太艰难了。在法庭之上,我们当然需要呈现全部的事实,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谁又不会掩盖一下原本残酷的现实呢?遇到多年未见的老友,就算你心里想的是“天哪,你完全继承了你老妈下巴上的肉和她一言难尽的着装品位”,但你依然会客套地说一句“你状态真好,这么多年可一点儿都没变”。这些话真的是事实吗?当然不是,可这样的谎言值得我们大惊小怪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真正会对我们自身和一段亲密关系造成伤害的,是那些从一开始就意在欺骗的谎言。为了歪曲事实,隐瞒真相,说谎者费尽心思,目的是让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他们那些不堪的过去和现在——常常还有未来。 谎言的遗害 每每说到“欺骗”和“背叛”,我们想到的往往是“不忠”。当然,每个女性都害怕自己的爱人欺骗自己,比如,和另一个女人牵扯不清。这种谎言一旦暴露,对女性的打击无疑是巨大而沉重的。它会摧毁我们的精神内核,击碎我们的安全感,甚至让我们失去生活的希望。它能让我们火冒三丈,同时也会让我们陷入恐惧的漩涡,痛苦且难以自拔。即使男性宣称所谓的婚外情“根本不是认真的”,但这种出轨行为会永远改变你们的关系,甚至使它无可挽回。 不过我们可能很难相信,有些谎言对生活的毁灭性并不亚于男性出轨本身。谎言就像蒲公英的种子,可以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肆意生长。我们会发现,这些所谓的爱人的谎言涉及金钱、不良嗜好、承诺、能力以及他们过去和未来的某些重要事件。这类谎言的案例贯穿本书始终。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觉得这类谎言无关紧要,甚至还会长舒一口气,觉得“至少他没出轨”。但日后你便会发现,这类谎言产生的影响甚至更为深远。 谎言的两个类别 谎言既可以存在于说过的话中,也可以存在于未说出口的话中。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将这两类常见的谎言分别称为“蓄意捏造的谎言”和“蓄意隐瞒的谎言”。 蓄意捏造的谎言常指对个人生活、行为方式或过往经历的不实陈述,比如下面这些: ——我没有出轨。(其实出轨了。) ——我一个星期前就还了房贷,支票肯定是落在邮箱里了。(其实根本没寄过什么支票。) ——我已经离婚一年了。(其实根本没有离婚。) ——我以前很喜欢喝酒,但现在已经戒了。(其实现在还在酗酒。) ——我没有约过其他女人。(其实约过。) ——我再也不会动手打你了。(其实还会打。) 只是朋友 我的一位咨询者李曾对一段感情寄予厚望,但在这段感情开始后不久,她就被这种蓄意捏造的谎言深深地伤害了。 李今年39岁,离异,在洛杉矶一家男士服装店里担任经理助理。她来自中美洲,说话抑扬顿挫,带着一点儿口音。她有一个常客巴里,一位年近30岁的律师。他外表迷人,充满魅力。有一天,巴里突然开始和她暧昧起来,还约她共进晚餐,这让李感到十分受宠若惊。 我当时就告诉他,我比他大。可他却说,他就喜欢找三四十岁的女人,因为他觉得和他同龄的女人太过幼稚和单纯。听了他的话,我终于放下心来。我们开始约会,一周两三次。一天晚上,眼看就要迟到了,我想通知他,那时才发现我没有他家的电话号码——只有呼机号码。当我要他家的电话号码时,他告诉我他有好几个室友,所以不能经常接听电话,而且他的电话还有问题,所以,我只要有他的呼机号码就够了。我开始有些起疑,坚持再三,他才把他家的电话号码告诉我。 巴里的推诿和回避其实已经说明了某些问题。当你发现新恋人对像住在哪里、和谁住在一起、是否已婚、家庭电话是多少这样一些基本问题闪烁其词时,你就要格外注意了,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行为信号。如果你不重视甚至忽视这一点,后面很可能出现令你始料未及的麻烦。 一天晚上,我打电话邀请巴里参加派对,结果是一个女孩接的。我迅速挂断了电话。带着一肚子的困惑,我去找巴里求证。他告诉我她只是他的室友,来自危地马拉,他们住在一起已经有三年了。巴里说自己只是想帮帮她,他们之间是清白的。所以我很快相信了他,继续和他约会,对他也越来越着迷。他热烈地追求着我,向我深情告白:“我爱你,我想和你一起走下去。”但奇怪的是,他从来不留下来过夜。他总是想方设法回避这件事,找一些类似“我明天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必须早起”的借口。所以,当我又问起这个问题时,他陷入了紧张和沉默,然后说他不能做对不起那个女孩的事。我问:“哪个女孩?”他说:“就是和我住在一起的那个女孩。”我问他,他们到底是不是情侣关系,他终于结结巴巴地承认了。 我们知道,对这个案例放马后炮当然容易。的确,当发现巴里对自己的一些基本信息都支支吾吾时,李就应该有所察觉,但就像其他许多女性一样,李选择将自己的性格和价值观投射到巴里身上。她自己对巴里毫无保留,坦诚相待,就想当然地认为巴里对她也一定如此。当她终于忍不住质问巴里时,他先是闪烁其词,不敢直接回应,然后对她说谎,骗她说只是室友而已。当李意识到根本不是这样后,他进一步扭曲事实,把一段肉体关系谎称为纯洁的友谊。到最后关头,巴里还想继续隐瞒事实,他加大追求力度,并向李保证,自己的确想和她认真谈恋爱——但其实他根本不打算和家里那个女孩分手。 正确的问题,错误的回答 一个蓄意捏造的谎言如果是对人格本质进行掩饰的行为的一部分,常常会给人留下具有说服力的假象,最后即使真相显露,也很难真正打破谎言。我们努力通过“问对所有问题”来保护自己时尤其如此。 凯西是一位持有执照的护士,在城里一家大型医院的儿童病房工作。她是我一个同事的好友,听说我正在筹备写这本书,就设法与我取得了联系。她想给我讲讲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帮助其他女性朋友。 我和戴维是通过我们共同的朋友在一次戒酒会活动上认识的。这个活动建议成员在开始戒酒后一年内不要谈恋爱,所以在那一年中,我和戴维就真的只是朋友。我们没有急着发展关系,仅仅是保持一种普通友谊。一年以后,我们开始试着约会,虽然进展得很慢,但我渐渐被戴维吸引了。我们有许多共同爱好——音乐、猫、书——还有相同的幽默感和相似的价值观。我们都希望未来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大家庭,虽然我们都不想要孩子,但我们和我们兄弟姐妹的孩子们以及其他家庭成员都非常亲密。我们也非常尊重对方渴望戒酒的心愿。相信我,我一直在观察他,听他诉说,向他的朋友们打听他的情况,尽我所能确保他没什么严重问题,而我也不会成为一个一问三不知的妻子。我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容易被骗的我了。 我们开始恋爱四个月后,他在工作中不小心割伤了手,很严重,很多事情他都不方便做,所以我决定搬过去照顾他。自那之后,我就没有搬走。我知道当时进展得有些快,但换个角度看其实也不尽然。因为那段时间我们才开始慢慢地了解对方的种种。 我也一直都很小心翼翼。在金钱方面我们讨论了很多,因为我赚得比他多不少,我不希望这在将来变成一个隐患,而且我也想了解他的经济状况。他告诉我他从来没有被银行拒付过支票,虽然他的预算一直很紧张,但他除了车贷以外再没有其他债务了。他想买什么东西,就会存钱去买。这一点让我非常满意。 凯西的做法都是正确的。在正式确立关系前,她和戴维从朋友做起。她没有急着进入婚姻,提问的方式也直截了当,得到的答案看起来也很真实。在关于子女、财务状况以及戒酒方面,她和戴维都进行了充分的沟通,所以她感到很有安全感,也很有信心——直到她亲眼看到了与戴维的话截然相反的证据。 就在我们开始同居后几个星期,我收到了一封邮件,那是一张来自国税局的通知单。原来戴维已经有三年没报过税了,欠下了1.3万美元的债务。我当然很担心,可他对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准备好了答案。他说他早就想好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了,这不过是他在以前酗酒的那段时间里犯的错,他还向我保证,他和国税局已经在补缴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协议。 凯西在不自觉地为戴维的谎话找理由。不主动报税本身就是很严重的问题,戴维如果真像她以为的那样有责任感,就不会欠下 1.3万美元的债务了。而且凯西很快就发现,他根本就没有偿还这笔债务的计划。可面对戴维前后表现出的巨大差异时,凯西仍旧选择相信她对戴维的最初印象。她觉得自己可以相信他—因为他过去非常“坦诚”,他对财务状况的描述怎么可能都是编的呢? 如果凯西想一探究竟,她能得到这些信息吗?她是否早该意识到戴维根本就不是一个对金钱有强烈责任感的模范男人?当然,其实她早就可以考察戴维的信用评级,或者问问他的债务情况,不然她在和他结婚后仍然要面对这些问题—我不是在说女性不应该这样做。事实上,我们中有多少人愿意在一段关系刚开始时就做个私家侦探呢?特别是在没有理由疑神疑鬼的情况下。爱和怀疑看起来是如此水火不容的两个词。戴维说的都是对的,似乎也都照做了,而且他还会定期参加戒酒活动——但就像大部分习惯性说谎者那样,凯西对他的了解程度全在他的掌控之中,凯西知道的都是他想让她知道的,而且他还想继续这样。可结果却是,随着谎言的不断加深,他们的关系也渐渐恶化。漏税只是一切的开始。戴维蓄意的谎言其实远不止这点,可当婚后凯西发现这些事实时,她已经很难脱离戴维以及他的家庭了。 ◎“他还是我当初爱的那个人吗?” “我是不是从来没了解过真正的她?” “我以为爱可以拯救他,是我太天真了吗?” 爱能保护,也能伤害;能成就,也能毁灭。《原生家庭》《情感勒索》作者为亲密关系刮骨疗毒,摇醒恋爱脑,特训判断力,戳穿假象骗局,明辨枕边影帝。 ◎美国著名心理咨询师苏珊·福沃德又一力作,以数十年咨询经验为基础,大胆触及婚恋中的黑暗面——习惯性欺骗。帮助在爱中感到不安的人练就火眼金睛,保持头脑清醒,及时止损,疗愈伤痕。赋予恋爱中人全身而退的勇气和方法,保全不被情感动摇的独立人格。 ◎怎样判断故意欺骗和隐瞒?如何看穿习惯性说谎行为?当爱人说谎成性,受骗的一方如何应对?什么时候能救则救,什么时候当断则断?从定义谎言,到解剖谎言,再到终结谎言,福沃德以一贯犀利明朗的笔锋,清醒地冲破感性的迷雾,助人安全逃离亲密关系的甜蜜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