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马什的磨难:一个女人的世界史
作者简介
【英】琳达·科利 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和皇家文学学会成员,普林斯顿历史学教授,曾任教于剑桥大学、耶鲁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史、帝国史、全球史。其他代表作品包括《挑战寡头政治:1714—1760年的托利党》《纳米尔》《英国人:国家的形成,1707—1837年》《囚徒:1600—1850年的英国、帝国和世界》。《纽约时报》曾评价她为“当今最杰出、最尖锐、最具原创性的英国历史学家之一”。 译者简介: 侯奕茜 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隐喻翻译及女性主义翻译,出版译著多部。
内容简介
这部传记讲述了三段故事,它们跨越时空、相互联 系。第一段故事的主角名叫伊丽莎白·马什 (Elizabeth Marsh,1735—1785),一位了不起但又 默默无闻的女性,她乘船跨越了四个大洲,她的航海距 离和途中面临的危险超越了同时期任何一位女性。第二 段故事有关伊丽莎白的家族,她的父母、叔叔、兄弟、 丈夫、孩子、同辈堂亲和远房亲戚。这些人的职业、旅 行经历和价值观体系深刻影响着伊丽莎白那颠沛流离的 一生。正是因为他们,伊丽莎白得以接触她所处时代的 变革力量,这些力量一方面成就了她,另一方面也伤害 了她。此外,这部传记还描述了一段世界史。伊丽莎白 的时代充满动乱,各大洲、各大洋之间的联系日益广泛 ,沟通方式在多个方面发生转变,这一时代背景不断影 响、塑造着伊丽莎白的成长。可以说,本书不仅通过伊 丽莎白的一生探索她所生活的世界,也站在时代洪流的 高度探索伊丽莎白的一生,它独特的视角证明了传记同 样可以加深读者对历史的认知。 马什的一生 和同时代其他女性相比,伊丽莎白的一生异乎寻常 ,同时兼具代表性和启发性。她的母亲在非洲牙买加怀 上了她,她可能是混血儿。她在子宫里就跟随母亲从牙 买加首都金斯敦漂洋过海前往英格兰,完成了人生中的 第一次跨洋之旅,从此以后她的汪洋人生便拉开了序幕 。陆地和海洋对她的影响同样大,而且即使是在陆地, 她也是辗转于国际性港口和海滨城市。童年时期,伊丽 莎白往返于英国朴次茅斯和查塔姆(Chatham)之间, 多次乘坐皇家海军战舰的底层甲板。1755 年,她跟随 家人移居地中海地区,最先安顿在西班牙梅诺卡岛 (Menorca),但法国的入侵迫使他们一家搬到直布罗 陀。1756 年,她被俘去非洲摩洛哥(其中也有她自己 的原因),在那里她作为第一批欧洲人和时任代理苏丹 西迪·穆罕默德(Sidi Muhammad)进行了长时间的接 触。那时,她深入马拉喀什(Marrakech)的皇宫,差 点沦为他的情人。伊丽莎白的父亲是一名船匠,他未能 给女儿提供良好教育,但她依 然成为首位发表关于马格里布地区的英语作品的女 性。 18 世纪 50 年代后期至 60 年代中期,伊丽莎白 因为结婚生子而暂时安定下来。她的丈夫是生意人,业 务遍及东欧、西欧、北非、北美大陆、加勒比地区以及 南美和亚洲部分地区,她也密切关注着丈夫的国际贸易 生意。这对夫妻曾计划移居美洲的佛罗里达州,但丈夫 因生意破产不得不逃亡印度。1771 年,伊丽莎白乘坐 当时唯一一艘两次环游世界的轮船前往南亚次大陆与丈 夫团聚,途经里约热内卢和好望角。他们的新家位于孟 加拉国首都达卡(Dhaka),然而她只在那里短暂停留 便又踏上旅途。1774 年 12 月,伊丽莎白将年幼的儿 子送去了波斯,将女儿送回了英格兰,之后她便坐船前 往印度港口城市马德拉斯(Madr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