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论明史(上中下)(精)/民国大师经典书系

吴晗论明史(上中下)(精)/民国大师经典书系
作者: 吴晗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原售价: 90.00
折扣价: 63.00
折扣购买: 吴晗论明史(上中下)(精)/民国大师经典书系
ISBN: 9787568220095

作者简介

吴晗(1909―1969),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中国著名明史专家。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代表作品有《朱元璋传》《明史简述》《读史札记》《历史的镜子》等

内容简介

刘福通起兵之后,声势很大,得到了各个地方的 响应。在江苏萧县有芝麻李起兵响应;安徽凤阳有郭 子兴起兵响应,一下子就发展到几十万军队。他们从 山里把韩林儿找出来,让他做了皇帝,建立了统治机 构。同时分路出兵攻打元朝:一支由华北打到内蒙, 以后东占辽阳,转入高丽;另一支打到西北;还有一 支打到四川。 以上讲的是东部红军的情况。 西部红军的主要领导人叫彭莹玉,他是一个和尚 ,原来在江西袁州组织过一次武装起义,失败以后, 就跑到淮水、汉水流域,秘密传教,组织力量。后来 他找到徐寿辉,组织武装力量,进行反元斗争。徐寿 辉被他的部下陈友谅杀掉以后,西部红军的主要领导 人就是陈友谅。此外,徐寿辉的另一个部将明玉珍跑 到四川,在那里也建立了政权。 从二十年的长期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几种 基本情况: 第一,不管是东边韩林儿这一支,还是西边陈友 谅这一支,他们遇到的最坚强的敌人不是元朝的军队 。这时元朝军队已经失去了建国初期那种勇敢、剽悍 的特征,无论是军官也罢,还是士兵也罢,都腐化了 ,不能打仗了,在与红军作战时,往往是一触即溃。 既然元朝军队不能打仗,为什么战争还能延续二十年 呢?原因就在于坚决抵抗红军的是一些地主阶级的武 装力量。这些武装力量,元朝政府把它称为“义军” 。这些力量很强大,最强的有察罕帖木儿、扩廓帖木 儿父子所领导的这一支;此外,李思齐、张思道、张 良弼、张良臣等也都很有实力。至于小的地主武装, 就举不胜举了。这些地主武装为什么这样坚决地反对 农民起义呢?因为红军坚决反对阶级压迫。应该说当 时的农民革命领袖并没有消灭地主阶级的思想,若要 把现代人的意识强加于古人,那是错误的。那个时代 的人不可能有消灭地主阶级的思想,但是,他们恨地 主阶级,因为他们世代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压迫,现 在他们自己有了武装力量,就要对这些地主阶级进行 报复。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的地主阶级都组织力量 来抵抗红军。其中最强的是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这两 支力量。所以,红军在几路出兵的千里转战中,所遇 到的主要敌人不是元朝的正规军,而是这些地主阶级 的武装。在红军遭到这些地主武装的顽强阻击而受到 损失之后,元朝政府就承认这些地主武装,封给察罕 帖木儿、李思齐、张思道、张良弼、张良臣及其部队 以官位和名号。 一方面是红军,他们要改变“贫极江南,富夸塞 北”的局面;另一方面,顽强抵抗红军的主要是地主 阶级的武装力量,其中主要的数量最多的是汉人地主 的武装力量。这就是从1348年到1368年二十年战争中 的第一个基本情况。 第二,在二十年的斗争中,尽管起义的面很广, 战争区域很大,军事力量发展得很快,但是始终没有 形成统一的指挥。不管是刘福通这个系统,还是徐寿 辉这个系统,都是各自为政,互不配合。尽管在战争 的过程中,东边的胜利可以支持西边,西边的胜利可 以支持东边,可是战略上没有统一的部署,缺乏统一 的领导。不只是东边这一支和西边这一支二者之间出 现这种情况,就是在刘福通领导下的军事力量也是这 样。军队从几路分兵出发,不能采取通盘的步骤,而 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尽管他们也有根据地(刘福 通建都今开封,陈友谅建都今武汉),但是在当时交 通不便的情况下,前方和后方的联系很差,这支军队 和那支军队之间的情况互不了解。尽管他们的军事力 量都很强大,一打起仗来往往是几百里、几千里的远 征,所到的地方都能把敌人打败,所消灭的敌人也很 多,可是并不能把所占领的地方安定下来,没能建立 起各个地方的政权。因此红军走了之后,原来的蒙古 人和汉人地主的联合政权又恢复了。最后,这几支军 队都由于得不到后方的接济,得不到友军的配合而逐 个被消灭了。他们虽然失败了,但在历史记载上很少 发现有投降元朝的,绝大多数都是战斗到最后.相反 ,不属于红军系统的那些反元力量,像浙江东部的方 国珍(佃户出身)、以苏州为中心的张士诚(贩私盐 的江湖好汉出身),他们也是反抗元朝的,也都有自 己的政权,建号称王,可是在顶不住元朝军事压迫的 时候,就投降元朝,接受元朝的指挥。过一个时期看 到元朝军事力量不行了,又起来反对元朝。方国珍也 罢,张士诚也罢,都这样经常反复。 P6-P8 (合作 合作 王俊洁)(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