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三百年(精)/大家文丛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清朝的统一 第一节 满族的崛起 满族入关以前的明王朝总形势是什么?满族是个很小 的民族,处在东北一隅(辽宁新宾),在明朝强大势力的 包围下,满族是一个很小的部族,它怎么发展的,怎么脱 颖而出的,碰到了什么历史机遇,怎么能与明朝抗衡,怎 么打败了明朝? 建州女真在前三十年主要对付海西女真,避开了明朝 ,没有和明朝直接冲突,首先是整顿和统一女真内部。建 州女真在统一自身之后,接着是与哈达、辉发、乌拉、叶 赫等海西女真部斗争,一面用武力征服女真内部的反对势 力,一面又把它们团聚整合,成为自己的力量,用了三十 多年的时间。后来,入关用了二十二年,倒没有特别长的 时间,统一内部花了很多力量和时间。内部是怎么统一的 呢?它打完了后再收容、整合,善待被征服者,完全当作 自己人。本来敌对双方打完了,杀了人,双方会成为仇人 ,可他们内部在征服以后,经过整合、团聚而成为自己的 主力,不是歧视虐待,而是安抚、重用被征服的部族,这 是满族在崛起之初的包容、团结的精神。例如康熙时的权 臣明珠,本是叶赫部金台石贝勒的孙子,叶赫部与建州女 真是宿敌,连年攻杀。努尔哈赤攻打叶赫,尽焚其村寨, 灭其部落,金台石被俘缢杀。明珠与清廷有杀祖之仇,但 努尔哈赤善待叶赫余裔,并未斩尽杀绝,也不以奴畜之, 而是养育了明珠的父亲等,后来明珠因有才能,得以重用 。明珠也不因杀祖之仇而怨恨清廷,反而化解了仇恨,甘 心效忠,以侍卫晋用,迅速升擢,康熙三年(1664)已任 内务府总管,后来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权倾一时。以明珠 的际遇,可见初兴的满族,有广大的包容力,能化敌为友 ,善用降人,因此,越战越强,四面八方的部族都来归附 ,其势力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即使皇族内部也是如此,努尔哈赤本与其弟舒尔哈齐 位势相埒。舒尔哈齐因与其兄争权,被囚禁,最后和他两 个儿子被杀害。舒尔哈齐共有九个儿子,其他儿子并未被 株连,均被任用授爵。舒尔哈齐第二子阿敏,后来位居四 大贝勒,排序第二,掌国政,阿敏又得罪皇太极,被囚禁 死。舒尔哈齐第六子,阿敏之弟济尔哈朗仍未被废弃,居 高位。皇太极死后,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共同执政,称辅政 王。即使皇族内部相残,亦不株连其兄弟子女。 满族内部最危险的一次内争就是皇太极死后的继承人 之争,他所属的两黄旗必欲立皇太极长子豪格为君,多尔 衮、多铎所属两白旗,必欲立多尔衮为君,其他有从黄旗 者,有从白旗者,也有中立者,双方壁垒分明,剑拔弩张 ,势将火并。豪格见势紧张,表示让步,多尔衮亦表示不 愿继帝位。两人均退出了争夺,形势缓和,商议立皇太极 第九子、尚在幼年的福临(顺治帝)为嗣皇帝,由多尔衮 、济尔哈朗共同辅政,一场势将爆发的严重冲突才缓和消 解。这事发生在李自成攻占北京之前半年多,如果这场内 部冲突不能和解,黄白旗双方势力相当,必有长期激烈之 内战,如同太平天国的内讧一样,力量消耗,人心涣散, 很可能会丧失挥师入关、统治全中国的机会。满族的崛起 和它具有坚强的团结力、凝聚力、包容力有密切的关系。 满族崛起之初,还有开放、学习的精神。满族处在各 种势力的包围之中,外部环境的压力虽大,也有好处,就 是吸收了周围各种势力的文化。如果一个民族不吸收优秀 文化,就不能进步。满族一开始是学习蒙古族文化和朝鲜 族文化,后来接触汉族,又学习汉文化。皇太极积极学习 汉文化,重用投降的汉人,采用汉族的制度。红衣大炮也 很快学会了,而且在战争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 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在形成的时候,当它乘风破浪前进的 时候,会产生一种向心力、凝聚力,会产生英勇作战、努 力学习的精神和风气。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兴起都是这样。 契丹、女真、蒙古,莫不如此。一个民族的崛起会形成朝 气蓬勃的民族精神,否则不可能崛起。这样来理解历史, 写起来可能就与以前不一样,解释了满族是怎么兴起的。 当然还有很多别的优点。 满族正式诞生于1635年,这一年废诸申,改称满洲。 这个日子很重要,在中国土地上崛起了一个民族,同时诞 生了新的朝气蓬勃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推动着它的 前进。 P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