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经验(增订本)(精)

历史的经验(增订本)(精)
作者: 口述:南怀瑾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46.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历史的经验(增订本)(精)
ISBN: 9787506082778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台湾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南怀瑾先生在台讲学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数年,2004年落脚上海。2006年,他定居于江苏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终其晚年在这里讲学、授课,培养下一代文化种子。 南怀瑾先生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部作品,并曾译成多国语言。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内外各层次读者的喜爱,半世纪以来影响无数中外人士;而南怀瑾先生融会东西精华、重整文化断层的心愿,亦将永续传承下去。

内容简介

正反相生 (《长短经·反经第十三》) 《反经》在领导哲学的思想上很重要,我们看过 去很多的著作,乃至近七八十年来的著作,都不大作 正面的写法。所以,我们今日,对于一些反面的东西 ,不能不注意。 《反经》的“反”字,意思就是说,天地间的事 情,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没有绝对的善,也没 有绝对的恶;没有绝对的是,也没有绝对非。这个原 理,在中国文化中,过去大家都避免谈,大部分人都 没有去研究它。这种思想源流,在我们中国文化里很 早就有,是根据《易经》来的,《易经》的八卦,大 家都晓得,如“三”是坤卦,它代表宇宙大现象的大 地,“三”乾卦,它代表宇宙大现象的天体,两个卦 重起来,“□”为天地“否”卦,否是坏的意思,倒 楣了是否,又有所谓“否极泰来”,倒楣极点,就又 转好了。但是,如果我们倒过来看这个卦,就不是“ □”这个现象,而变成了“□”地天“泰”卦,就是 好的意思。《易经》对于这样的卦就叫作综卦,也就 是反对卦,每一个卦,都有正对反对的卦象(其实《 易经》的“变”是不止这一个法则,这都叫卦变)。 这就说明天地间的人情、事情、物象,没有一个 绝对固定不变的。在我的立场看,大家是这样一个镜 头,在大家的方向看,我这里又是另外一个镜头。因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立场不同,观 念就两样。因此,有正面一定有反面,有好必然有坏 。归纳起来,有阴就一定有阳,有阳一定有阴。阴与 阳在哪里?当阴的时候,阳的成分一定含在阴的当中 ;当阳的时候,阴的成分也一定含在阳的里面。当我 们做一件事情,好的时候,坏的因素已经种因在好的 里面。譬如一个人春风得意,得意就忘形,失败的种 子已经开始种下去了;当一个人失败时,所谓失败是 成功之母,未来新的成功种子,已经在失败中萌芽了 ,重要的在于能不能把握住成败的时间机会与空间形 势。 我们在说《反经》之前,提起卦象,是说明人类 文化在最原始的时代,还没有文字的发明,就有这些 图像、重叠的图案。这种图案就已经告诉了我们这样 一个原理:宇宙问的事没有绝对的,而且根据时间、 空间换位,随时都在变,都在反对,只是我们的古人 ,对于反面的东西不大肯讲,少数智慧高的人都知而 不言。只有老子提出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 所伏。”福祸没有绝对的,这虽然是中国文化一个很 高深的慧学修养,但也导致中华民族一个很坏的结果 (这也是正反的相对)。因为把人生的道理彻底看通 ,也就不想动了。所以我提醒一些年轻人对于《易经 》、唯识学这些东西不要深入。我告诉他们,学通了 这些东西,对于人生就不要看了。万一要学,只可学 成半吊子,千万不要学通,学到半吊子的程度,那就 趣味无穷,而且觉得自己很伟大,自以为懂得很多。 如果学通了,就没有味道了。(一笑)所以学《易经 》还是不学通的好,学通了等于废人,一件事情还没 有动就知道了结果,还干嘛去做!譬如预先知道下楼 可能跌一跤,那下这个楼就太没道理了。《易经》上 对人生宇宙,只用四个现象概括:吉、凶、悔、吝, 没有第五个。吉是好,凶是坏,悔是半坏、不太坏、 倒楣,吝是闭塞、阻碍、走不通。《周易·系传》有 句话:“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告诉我们上自天 文,下至地理,中通人事的道理尽在其中了。人生只 有吉凶两个原则。悔吝是偏于凶的。那么吉凶哪里来 ?事情的好坏哪里来?由行动当中来的,不动当然没 有好坏,在动的当中,好的成分有四分之一,坏的成 分有四分之三,逃不出这个规则,如乡下人的老话, 盖房子三年忙,请客一天忙,讨个老婆一辈子忙,任 何一动,好的成分只有一点点。 这些原理知道了,反经的道理就大概可以知道。 可是中国过去的读书人,对于《反经》的道理是避而 不讲的。我们当年受教育,这种书是不准看的,连《 战国策》都不准多读,小说更不准看,认为读这方面 的书会学坏了。如果有人看《孙子兵法》、《三国演 义》,大人们会认为这孩子大概想造反,因此纵横家 所著的书,一般人更不敢多看。但从另一观点来说, 一个人应该让他把道理搞通,以后反而不会做坏人, 而会做好人,因为道理通了以后,他会知道,做坏的 结果,痛苦的成分占四分之三,做好的,结果麻烦的 成分少,计算下来,还是为善最划算。 其次所谓“反”,是任何一件事,没有绝对的好 坏,因此看历史,看政治制度,看时代的变化,没有 什么绝对的好坏。就是我们拟一个办法,处理一个案 件,拿出一个法规来,针对目前的毛病,是绝对的好 。但经过几年,甚至经过几个月以后,就变成了坏的 。所以真正懂了其中道理,知道了宇宙万事万物都在 变,第一等人晓得要变了,把住机先而领导变;第二 等人变来了跟着变;第三等人变都变过了,他还在那 里骂变,其实已经变过去了,而他被时代遗弃而去了 。《反经》的原则就在这里。 P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