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把鸽子带到几百里外的地方,它照样能飞回自己的鸽棚;燕子在非洲 过完冬后,能穿越浩瀚的海洋,回归旧巢。在这漫长的归途中,是什么让 它们不会迷路呢?是视觉吗?对自然界中的各种动物了如指掌的法国人图 塞内尔曾经写过一本书——《动物的才智》,他认为,鸽子飞行时的向导 ,就是视力和气象。 他说:“鸽子根据经验,知道南方炎热,北方寒冷;干燥来自东面, 潮湿来自西面。把一只鸽子装在篮子里,盖上盖子,从北方运到南方,虽 然它看不见路,但却能感受大气的热度,并由此推断,它是在前往南部。 等它在南方被释放后,就能根据空气的温度,飞回到它的北方旧居。” 图塞内尔的解释非常有吸引力。可惜的是,它只适用于南北向的移动 ,因为南北向的变化,温度自然也不同。但是,东西方向的移动,却是等 温的,这个它就行不通了。并且,这种解释,还无法推广到其他动物身上 。 我们决不能说,这是视觉在指引,更不能说是气候的影响。同样,指 引石蜂回家的,也不是视觉,尤其是它们在密林深处被释放的时候。石蜂 通常只能飞到两三米高,但是,不管前方是什么,它们照样能准确地飞回 家。在这个时候,视觉虽然使它们避开了各种障碍,但并没有告诉它们, 应该往哪个方向飞。至于气象,就更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了。 对于这些神秘的现象,我们无法解释,只能暗自猜想。有一种可能, 那就是:石蜂具有某种人类所不具备的特殊感官。事实上,达尔文也得出 了和我一样的结论。 想了解动物对大地的电流是否有感应,想知道它们是否会被磁针的磁 场所影响,这难道不是承认动物对磁性有某种感觉吗? 因此,达尔文认为:有些动物,天生具备一种无法想象的官能,这种 官能是人类没有的。它指引着远在他乡的鸽子、燕子、猫、石蜂,以及其 他许多动物。至于这官能,是不是就是对磁场的感应,我不敢妄下结论。 除了人类所具备的各种官能,自然界应该还存在着另一种官能,这样的研 究成果,是多么了不起啊,又是多么伟大的进步动力啊! 可是,人类为什么不具备这种官能呢?对于达尔文大师的著名理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来说,这可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武器啊。 如果真像人们所说的,所有的动物,包括人类在内,都遵循着不断进 化和优胜劣汰的规则,那为什么一些微不足道的低等生物,却能具备这奇 妙的官能,而万物灵长的人类,却丝毫不能拥有它呢?我们的祖先居然就 让这么一份神奇的宝贵遗产丢失,这也太不英明,太糊涂了吧! 这份遗产之所以没能保留下来,是不是因为人类和动物之间的血缘关 系,还不够近呢? 这种未知的官能的确是个谜。每当我们对昆虫的种种行为无法做出合 理解释时,总会觉得,是它们的触须在起作用;我们心甘情愿地认为,它 们的触须能够解开所有的谜。可是这次,我有足够的理由怀疑触须的能力 。当毛刺砂泥蜂寻找灰毛虫时,会用触须像手指般的不断敲打地面,它似 乎就是这么发现猎物的。这些触须也许能帮助毛刺砂泥蜂找到猎物,却未 必能为它们指引方向。 我把几只石蜂的触须剪去,然后把它们带到陌生的地方,释放之后, 它们仍和其他石蜂一样,轻而易举地回到了窝里。我曾经也对节腹泥蜂( 栎棘节腹泥蜂)做过同样的实验,这些捕猎象虫的高手,也都安然地回到 了它们的蜂窝。 于是,我们否定刚才的假设,得出结论:触须不会指明方向。那么, 是哪个器官在发挥这种作用呢? 当石蜂被剪掉触须,回到蜂窝后,它们就不再继续工作了。第一天, 它们在未完工的蜂窝前盘旋飞舞,长久地停留在那里;它们走开,又回来 ,就是不运回花蜜和泥灰。第二天,它们干脆不再出现了。没有了工具, 工人们自然也无心工作了。因为当石蜂砌窝的时候,会用触须不断拍打、 试探、勘察,似乎在负责地把工作完成得尽善尽美。 原来,触须就是石蜂的工具,就像是建筑工人的角尺、水准仪、圆规 、铅绳。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