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名师1+1导读方案)/语文丛书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尧舜禅让 传说在黄帝之后,有三位非常出色的部落联盟首 领,他们是尧、舜、禹。尧在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 待人和气,兢兢业业,总是努力为百姓服务。一年年 过去了,尧渐渐老了,他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 给别人,自己好度过一个清闲的晚年。 一天,他召集群臣,向大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自己如今已经年老,事事力不从心,大家应该尽快推 举一个贤明而又年轻的人来接替自己。 一个叫放齐的大臣建议让尧的儿子丹朱来接替。 但是,尧果断地拒绝了。因为他非常了解自己的儿子 ,丹朱不仅为人暴虐,而且一向不务正业。比如洪水 泛滥时,举国上下无人不发愁,可是丹朱却对此无动 于衷,甚至以水中泛舟为乐趣,整日乘船东游西荡。 一个叫獾兜的人又推荐了共工。尧觉得共工也不 符合一个君王的要求。这时,大家更加惶恐不安,觉 得自己的德行更加鄙陋,恐怕自己推荐的人都不能胜 任。 尧说:“我选人,不在乎他是不是我的亲信、亲 戚,不在乎他的出身,而要看他是不是仁慈,是不是 有真才实学。要是有这样的人,不论他出身多么卑贱 ,我都可以任用他。” 众人一听,茅塞顿开,立刻有人推荐了虞舜。虞 舜是个实实在在的贫民,出身低贱,三十多岁了,还 没有结婚。但他勤劳,智慧,很孝敬父母,深孚众望 。舜的生母死得早,父亲又是个失明之人,家里的事 全靠他撑持。他以种田捕鱼为生,养活父亲、后母和 幼弟,很是艰难。但他深明大义,诚恳,简朴,善良 ,懂礼仪,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大家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舜究竟能不能即位呢? 尧决定亲自派人去考察虞舜。经过反复思考,尧决定 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考验他 的治家能力。同时,他还让自己九个不成器的儿子和 舜一起生活,以考验他的教化才能。 舜并不知道尧打算把首领之位让给他的想法,成 亲后,他像对待一般媳妇一样,不因娥皇和女英出身 高贵而屈从于她们,仍然叫她们纺织,要她们孝敬公 婆,尽儿媳的责任。 舜的后母心胸狭窄,这女人生了个傲慢无礼的儿 子,叫象。这女人还常常在丈夫面前说舜的坏话,以 至父亲也不喜欢舜。 不久,尧的两个女儿便向父亲报告说:“舜能恪 尽孝道,尊敬父母,对后母照顾体贴,无微不至,而 对于弟弟,他也能宽大为怀。” 尧的九个儿子也来报告说:“父王,舜简直就是 一个大圣人,他对人总是非常诚恳、谦让,别人家的 地和舜家相连的,他总是能让出田界,乡亲们都愿意 和他在一起干活。他和许多乡亲在一起捕鱼时,也总 是把大的鱼让给人家。他制的陶器总是精益求精,从 来没有—件是粗制滥造的。” 尧知道了这一切之后,大喜过望,就奖赏给舜一 座粮仓,分给他很多粮食和牛羊。象见舜得到那么多 好东西,非常嫉妒,就与父母一起商量,想害死舜, 侵吞他的财产。 有一次,舜的父亲瞽叟叫舜去修补粮仓的仓顶。 当舜踩着梯子爬上仓顶时,瞽叟竟然把梯子撤了,还 在下面放了一把火,想把这个儿子活活烧死。幸亏舜 戴了两顶遮太阳用的斗笠。他一只手拿着一顶斗笠, 飞快地跳了下来。舜平安地落在地上,一点事都没有 。 瞽叟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几天之后又派舜去挖 井,等到舜挖得很深时,就用泥土、石块将井填平。 可是舜早就料到父亲可能暗害他,就在井底挖了一条 斜道,在父亲、弟弟忙着填井时,从斜道挖开一个出 口,逃出去了。象以为舜这一次肯定难逃一死,就想 去霸占两位嫂嫂。他跑到舜的房间,拿起一把瑶琴高 高兴兴地弹奏起来。正在这时,舜回来了。象大吃一 惊,只得找了个借口解释。但是舜还是原谅了象。 尧听说了这些事,对舜更加放心了。不久,尧召 见了舜,决定让他代行政事。 舜代行政事以后,首先祈告上天,遥祭名山大川 和四方神灵,又召见各部首领,重新颁赐信物。之后 ,他又驾车巡视各地,协调和订正四季的月数和日数 ,统一音律和度量衡,实施吉、凶、军、宾、嘉五种 礼制,把全国划分为十二个州,还制定了刑法。 虽然四处巡视,但是舜仍担心办事有遗漏,治理 国家有过失,于是就在门前设立“敢谏之鼓”和“诽 谤之木”等,希望百姓提出意见或建议。 舜代行政事期间,政绩辉煌。尧已将近百岁,经 过反复观察,他深信舜完全可以治理好国家,让人民 安居乐业,于是把帝位让给了舜。尧死后,舜继位。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尧舜禅让的故事。这种在上 位者自愿让位给贤能之人的形式,被人们称为“禅让 ”。 P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