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传奇性人物(上下)/大家史说

中国历史上的传奇性人物(上下)/大家史说
作者: 苏同炳
出版社: 紫禁城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4.60
折扣购买: 中国历史上的传奇性人物(上下)/大家史说
ISBN: 978780047925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魏延脑后有反骨吗? 一月廿四日在长河版刊出的钟老先生大作《脑后反骨是叛像——忠于 西蜀却被见疑的魏延》,读后颇有感慨,因此在这里提出一谈。 钟先生说,魏延本是长沙太守韩玄之部将,在关羽取长沙之时杀韩玄 归降。但到刘备与诸葛亮来到长沙,关羽为魏延引见时,诸葛亮却要刀斧 手将魏延推出斩首,理由是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 绝祸根”。此事虽因刘备之解救而得免,但诸葛亮对之始终存有偏见。他 后来还曾对参谋邓芝说:“魏延素有反像,吾知彼常有不平之意,因怜其 勇而用之,久后必生患害。”可证诸葛亮并未把魏延当自己的部属看待, 随时都在防他造反。钟先生因此说,“诸葛亮一生以为魏延会造反,结果 魏延却十分忠于西蜀。如马谡、苟安、李严、杨仪等为孔明所赏识的,却 表现得令人失望。魏延实在是个悲剧人物”。对于钟先生的此一说法,笔 者不敢苟同。因为所谓“诺葛亮一生以为魏延会造反”的话,其实只是《 三国演义》怍著所自撰的“一家之言”,事实上并无其他证明,怎可相信 他所说的便是真人实事呢? 魏延是否在长沙“阵前起义”的降将?看正史的记载即可知其不然。 《三国志·魏延传》云:“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人蜀 ,数有战功。”所谓“部曲”,就是由招募而来的私人军队。中国历史上 每当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之时,这种私人军队就会很多。《三国志·邓艾 传》云:“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势。”又《晋书·祖逖传》云 :“将部曲百余家渡江。”所指即此。刘备要想成事业,当然得先招兵买 马,建立他自己的军队,魏延因此而成为他的部曲,可证他们间的主从关 系开始得很早。“部曲”身份等于是嫡系部队,所以刘备对魏延一直非常 信任。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刚刚自做汉中王,由汉中还军成都,即命魏延 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畀以镇守汉中之重任,其倚信程度仅次于关 羽、张飞二人。此后他更因战功累次加官晋爵,一直做到“前军师、征西 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当时关羽、张飞和黄忠早已故世,马超闲 置,赵云的名位亦远在魏延之下,屈指算来,蜀中将领竟以魏延的官职为 最高。这固然是魏延的嫡系身份使刘备对之倚信有加使然,他自己的战功 亦具有很重要的因素。如其不然,随刘备入川的“部曲”何止干百,为何 只有魏延能脱颖而出呢? 魏延的战功,以后主建兴八年率军入羌中,大败魏后将军费瑶、雍州 刺史郭淮于阳溪之战为最著。魏延因此由“丞相司马领凉州刺史”进官为 “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并由都亭侯进封为南郑侯。但尽管史传 中对魏延的功绩记载得如此明白显赫,演义中却毫无记述。不仅如此,演 义还在建兴八年诸葛亮复出祁山之战中,将他写成一个不听诸葛亮节度, 擅自出兵箕谷而中伏大败的有勇无谋之人。演义此一回中还有一段话说: “此时孔明不杀魏延,欲留之以为后用也。”颠倒黑自如此,其目的无非 借此强调魏延乃是“素有反相”的不可信赖之人,并为其后来因与杨仪内 讧而被加上“反叛”罪名预留伏笔,证明诸葛亮从来都不曾相信过他,如 此而已。昔人描写旧时酷吏如何设法人人于罪,每谓之“善于罗织周内” 。看演义作者对待魏延的态度,实在十分相似,真可令人深长叹息。 以魏延在蜀汉的战功而言,较之位列“五虎将”的马超、黄忠并无逊 色。但《三国演义》描写马超、黄忠二人的作战情形,看起来都虎虎有生 气,唯有对魏延则始终将他塑造成为一个反复无常而不可信赖的小人模样 ,真不知其何所据而云然。钟先生以为,诸葛亮说魏延脑后有反骨,所以 一生都不信任他,这是魏延的悲剧。我则以为诸葛亮并不曾说过这样的话 ,魏延之所以会成为悲剧人物,完全是《三国演义》歪曲渲染的结果。其 间意义则全不一样。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虽然同样叙述三国时代的历史,但二者的 性质截然不同。《三国志》是正史,其叙事皆有所本,即使难免错误却仍 大体可信。《三国演义》乃是一部演义体的小说,所叙史事真赝参半,而 且常因夸张渲染而失实太甚,不可轻易相信。以魏延为例,此人以刘备嫡 系之部曲而被写成阵前叛变的降将,已失实太甚,再凭空添出“脑后有反 骨”的无稽之谈,以刻意将他塑造成一个反复无信的不义小人,岂不是太 冤枉了吗?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