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历探原
作者简介
辛德勇,男,1959年8月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古地理与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研究,兼事中国地理学史、中国地图学史和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主要著作有《隋唐两京丛考》《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秦汉政区与边界地理研究》《建元与改元:西汉新莽年号研究》《旧史舆地文录》《石室滕言》《旧史舆地文编》《制造汉武帝》《祭微食赋》《海昏侯刘贺》《中国印刷史研究》《〈史记〉新本校勘》《发现燕然山铭》《学人书影(初集)》《海昏侯新论》《生死秦始皇》《辛德勇读书随笔集》等。
内容简介
这本小书算不上什么著述,只能说是我学习中国古 代天文历法知识的读书笔记。 我是因为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书,需要给本科生 讲授古代天文历法知识,这才从零开始自学此道的,诚 可谓独学无侣,暗中摸索。好在从小学到大学,主要都 是靠自学学过来的。几乎所有的课,在老师讲之前,我 都看懂了,而且连习题也都做过了。反正都是念书学知 识,学什么都是学呗。 这样的经历,造成了两个特点。 一是如孔夫子所云,“学而不思则罔”,靠读书自 学,就更不能不动脑筋去想,去理解。不理解,就意味 着自己根本没弄懂。就这样,一边学,一边琢磨,就产 生一些想法,有了自己新的认识。 这些认识,是一点一点,日积月累形成的(我在北 大教书已经二十年了),但连贯起来,形成系统的一些 看法,有一个触动的契机—这就是2021年春,我在郑州 巩义双槐树的仰韶文化遗址,看到了坐在斗车里的一头 猪。 我认为这头猪是天帝也就是天极(天北极)的象征 。按照我的理解,它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体系的核心 要素。这样的认识,也是我和这一领域某些专家的根本 差异。 除了巩义双槐树遗址之外,在郑州荥阳的青台,还 有一处同一时期的原始文化遗址,那里发现了最早的圜 丘(也就是世俗所说的天坛),这同样是一处至关重要 的天文历法遗迹。2021年那个春天,我也去现场直接观 看了这一遗址。 双槐树和青台这两处新石器时代的天文历法遗迹, 给我以强烈的震撼—它们具体印证了我对中国古代天文 历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看法,让我有信心以天极为核心把 其他各项认识串联起来,写出这本小书。 二是这样独自揣摩得出的认识,与通行的说法往往 会有所出入,甚至差别很大,其中难免存在疏误,有些 甚至可能还很严重。特别是天文历法研究涉及很多数据 的运算,而算术是我天生的弱项,不会算,也很难耐下 性子来做演算,因而只能从基本原理上去理解个大概。 这样,也就天然带有犯错的“基因”。 好在不管对错,都是我认真思索的结果。把这些认 识记下来,写出来,不仅期望对学术有所贡献,也真诚 地想通过这种形式与感兴趣的朋友交流,同时更希望能 够得到读者的指教。 除了书中阐释的内容之外,在这里,我想稍微扩展 开来,谈一点儿中国古代由天文历法引申出来的一个重 要观念—“道”。 前面我已经谈到,天极(天帝)是中国古代天文历 法体系的核心,也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特色。重视天极, 决定了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体系是天赤道坐标体系,而不 是古希腊式的黄道坐标体系。 不过天极的影响,远超于天文历法范畴之外,社会 思想方面的“道”,就直接源出于此。在早期的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