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为幸福埋单
作者简介
胡学庆,1956年2月出生,山东省博兴县人。学生时代随军人老爸东跑西颠,读过两所小学、四所中学。1974年9月下乡插队。1976年12月入伍。军旅起步南昌兵营,接着北上京城磨砺,继而南下海口戎边。得益于文学爱好滋养,日子过得丰饶充实。1991年7月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著有长篇人物传记《肖劲光大将》(合作)、长篇小说《履历》(上、下)、《回廊》,短篇小说集《一夜惊魂》等。
内容简介
我这人天资聪颖。 母亲曾充满母爱不无自豪地在我耳边絮絮叨叨地 说起过,我在周岁那年的一个深秋夜,猛丁从被窝中 探出毛茸茸的小脑袋,脆生生喊出三个惊鬼泣神的字 来:阿波罗——,震撼得钢筋水泥构筑的天花板轰然 作响。酣梦中惊醒的父母触电般地跃然起身,围住了 床前的摇篮,用肃穆悲怆的目光死死盯着我天真无邪 滴溜溜转的眸子,一口咬定是小保姆照顾不周让我白 天受了惊吓夜里在说梦话。谁曾想,若干年后美国的 “阿波罗”号宇宙飞船风度翩翩地和地球一声拜拜扬 长而去,给混沌的人类甩下了一条时粗时细时浓时淡 曲曲弯弯的弧线。此可见一斑。 父亲得知我十分争气地在连队提干时,一反平日 言辞生硬的笔调来信说,我五岁光景未经调教,便能 如数家珍般地把他讲的腥风血雨尸殍遍野红旗招展的 战斗故事,有鼻子有眼地描绘得如同是自己的亲身经 历。他面对四尺小儿煞有介事的稚嫩面孔,在瞠目结 舌之余,断言我日后定是军中不可多得的将才。果不 其然。十八岁上,调养得一身肥膘的我懵里懵懂地裹 上了簇新的军装,步了父亲的后尘,美得他两眼凶巴 巴地盯着我直想抽我的耳光。此可谓其二。 我无法对父母的夸耀进行考证。但我信。虽说团 长师长都说我骨子里流淌着傲气,但傲气归傲气,孝 心之心不可失。只是我先天有余后天不足,终未如母 亲的愿,攀上科学家的宝座,也没能遂父亲的意,戴 上军事家的桂冠。自打我鬼使神差地迷上了文学这玩 意儿,尽是一大堆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事。 最令人伤神费脑的,莫过于和已经离职休养但思 维定势还停留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我们家老爷子交 涉了。 “不管怎么说,谈谈你在战争年代的经历吧,好 歹让我写个战争题材的小说。” 老爷子扬眉收颌从老花镜上端射来两道裹着怀疑 且冷峻的目光,定定打量我好一阵,又埋下头去看他 每天必读的官方报纸。 “谈谈吧,爸。”我傻模傻样极力恭维着,“这 可是您军旅生涯的一大专利。” “别出心裁!你知道什么叫战争?”老爷子摘下 眼镜朝茶几上一丢,开口就让人泄气得像拉了几天肚 子。“身边那么多可以写的人和事,你的眼光上哪儿 去了,就非得写战争?” 我自知这种场合下再让老爷子开口无异于跪在泥 菩萨面前求它唱一曲董文华成名的《十五的月亮》, 只能悻悻且恹恹而去。 如此这般真诚的恳求算不清发生过多少次。老爷 子像窥探到我心怀叵测地瞄上了他的遗产似地和我□ 上了。我们处于胶着的对峙状态。有几回甚至是用沉 默的对视来支撑僵持的抗衡。我到底没能抵御住老爷 子昏花的双眸中溢出的密集射线。他那浑浊的目光恍 如固若金汤的八卦阵,你根本看不清那里面潜伏着多 少兵马,谋划着什么战术,只觉得自己心里虚得不行 ,大有一不留神便上当受骗误入歧途陷落圈套之感。 我只好败下阵去。惨烈地无可奈何地落荒而逃。再不 敢斗胆相向的后遗症鼻涕虫似地纠缠着我那不肯泯灭 的虚荣心,以至于一连几夜尽做些男人生崽母鸡啼呜 大姑娘长出男性象征物之类的荒唐梦来。 我想我是不是该寻一僻静之处痛定思痛地反省一 番了。妻子曾不厌其烦地将那张拉得驴面般长的脸架 在我的鼻梁上。你缩在小屋里半宿半宿地鼓捣来鼓捣 去,扒出的那一大堆手纸不如的纸片能当饭吃还是当 钱花?我惊讶地注目着她突兀的颧骨处星罗棋布的雀 斑,宛若在浩渺无垠且充满太空垃圾的宇宙问遨游。 你看看,都下半夜两点了,你当我是来尼姑庵修行的 ……罢,罢了,我明白,我全明白。尽管我的精力体 力,我的一百三十二斤的软体物质,和我的无法计量 的灵魂,全耗在了那手纸不如的纸片上,但我毕竟还 未修炼到超然世外不食人间烟火的境地。于是乎,我 吞食春药般抖擞起精神,用最温柔最炽烈最疯狂的举 止,簇拥着妻子肥沃的身躯埋进了地狱般森冷的卧室 …… 天无绝人之路。至理名言。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