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动物大百科鱼类Ⅱ

国家地理动物大百科鱼类Ⅱ
作者: 西班牙Sol 90出版公司编,刘广璐、董舒琪译
出版社: 天津科译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48.40
折扣购买: 国家地理动物大百科鱼类Ⅱ
ISBN: 9787543337619

作者简介

西班牙Sol 90公司,成立于1990年,是西班牙专业策划和出版科普图书的出版公司,其出版图书,以具有视觉冲击性的图片和高质量的内容见长,畅销全世界。总部设在巴塞罗那,并在多个国家设有分部,与超过45个国家、使用16种语言交流合作。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是世界各地的摄影者们梦想发布自己照片的地方,其印刷和图片质量之高为世人所称道。

内容简介

一般特征 这类鱼很有特点,它们的胸鳍有大约11 根鳍条,一旦舒展开来,就正好位于颈胸部上方或下方。大多数鳕鱼都有着长长的背鳍和臀鳍。鱼鳞通常是呈旋轮线状的。颌骨前的舌头能伸得很长。鱼鳔没有气管,有些鳕鱼甚至没有鱼鳔。 门:脊索动物门 纲:鱼纲 目:鳕形目 科:11 种:500 显著特点 鳕鱼及其同科鱼类身形多样,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具有独特的生活习性。有些鳕鱼喜欢在白天形成鱼群并进行捕食活动,例如大西洋鳕(Gadusmorhua)。其他种类的鳕鱼生活在阳光无法到达的深海,即使这样,个别鱼类仍然只在夜间活动。有些鳕鱼生活在开阔的海域或较浅的水域中,如赫氏无须鳕(Merluccius hubbsi)。它们在海底休息一个白天后游到海面捕食沙丁鱼、凤尾鱼等作为食物。其他鳕鱼都有触须,有些甚至有细如长丝的胸鳍。这些结构组成了敏感的触觉器官。一些鳕鱼(长尾鳕科)有发光器官,可以在黑暗中利用发光器官和同伴交流、传递信息。 大西洋犀鳕 大西洋犀鳕属于犀鳕科,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它们很少进入河口,是热带海域仅存的一个鳕鱼种类。属于小型深海鱼,身长通常不会超过12 厘米。它们有修长的身形、细长的臀鳍和较大的鳞片,通常没有触须。不同种类的成年鳕鱼和幼年鳕鱼会进行大规模的垂直迁徙。 歪尾鳕 歪尾鳕属于多丝真鳕科,是深海鱼,主要分布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周边的海域,栖息深度为水下250~800 米。至今,人们对于它们的行为方式和繁殖习性都知之甚少。它们的身形修长而且扁平,体长可达35 厘米,嘴大,无触须。 它们有两个挨在一起的背鳍:第一个背鳍的基部比较窄,整体却很高;第二个背鳍比较长,基部甚至可以到达尾鳍处。 鳕鱼 鳕鱼分布于北冰洋、大西洋和太平洋,通常栖息于寒冷水域。只有一种鳕鱼栖息于淡水中。大多数鳕鱼栖息于底层或近底层附近,以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如果觉得受到了威胁,它们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多数会结成鱼群进行大规模迁徙。人类捕捞量最大的海洋生物是鲱科(包括鲱鱼、沙丁鱼和与其较相似的鱼),其次是鳕科。 北鳕和江鳕 江鳕科鱼类主要分布在北冰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江鳕是江鳕科中唯一一种在欧亚大陆及北美淡水环境中生活的鳕鱼。 阿根廷水鳕 鼠尾鳕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包括30 多属的300 多种生物。以硕大的脑袋和长长的尾巴著称。虽然它们几乎遍布所有大洋,包括北冰洋和南极洲附近海域,但是它们中的大多数仍偏爱热带地区的深海。有些阿根廷水鳕甚至生活在几乎完全黑暗的水下6000 米处。它们在那里以海底沉积层中的生物为食。它们的腹部有一个特殊的器官,可以产生一种细菌,使其发光。其他的阿根廷水鳕以鱼类、鱿鱼和甲壳类动物为食。 大洋黑鳕 大洋黑鳕属于黑鳕科,生活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南部水域。它们和卡波内罗鳕、桑葚鳕(稚鳕科)比较相似,身形修长,身长通常不超过28 厘米。 无须鳕 属于一个小科(无须鳕科)。在南北半球温带、寒带海域都有分布,但大多数分布于南半球海域。捕食能力很强,以鱼类为食,但也吃鱿鱼和甲壳类动物。有些鳕鱼是群居动物,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近年来,由于人类捕捞活动的增加,很多鱼类的生存受到了威胁。绿鳕和南美犁齿鳕大约有100 种,遍布全球。但是,人们对这个科(稚鳕科)却知之甚少。它们身形修长,通常栖居在深海,不群居。 短须鳗鳞鳕 人们对南极鳕科的了解也不多。它们只生活在南半球,尤其是南极附近。背鳍、臀鳍和尾鳍都连在一起。 犁齿鳕 犁齿鳕是大西洋的特产,与其他褐鳕科的鱼类一样都栖居在温带海域的海底。一些褐鳕科的幼鱼会在海湾生活一段时间。 细身黑鳕 细身黑鳕属于黑鳕科,是大西洋和太平洋南部海域的特产。身形修长,和稚鳕科很相似。 更权威,原版引进:畅销全球的科普百科全书。本书采用原版样式,原汁原味。 更专业,专家编著:世界著名生物学家、博物学家、动物学家、自然科学家精心编制。 更高清,视觉盛宴:来自美国《国家地理》倾情贡献的第一手高清大图,极具生动性的摄影图片,冲击你的眼球。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清晰展现生命组织的复杂,咫尺平面享受3D立体效果。 更丰富,内容精良:超全的动物百科知识,权威的动物分类,科学的编纂体例,普及的信息文本。以4000+物种范例,揭开近200万物种的神秘面纱。 了解自然,不仅为增长知识,我们希望这本书还能让青少年儿童体会人与大自然之间微妙的平衡,以及慎重对待动物界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