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一战全史·中·遍地烽火
作者简介
特霍兰·汤普森(1873–1940),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著有《新南方:社会革命与工业革命》《世界大战》等,同时也是《知识全书》的主编。 张玉亮,山东科技大学英语教师,中国译典首席自由译员,阿里巴巴特约高级译员,自2013年至今翻译过的资料和作品共计达900多万字,译有《中国能源法》、《醉爱法兰西》、《穆福太太和她的朋友们》、《魔法水晶球》、《鹅妈妈童谣和童话故事集》等六部译著。
内容简介
第二十八章:凡尔登战役(上) 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战役之一 凡尔登一词已经成为“世界货币”,而且后代子孙将他们的祖辈与那些在塞莫皮莱、沙隆、图尔市战斗过的士兵排列在一起。故事发生在一名俄国士兵身上,他在西伯利亚遇到了法国军队,但他无法与这些西方盟友沟通,他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难题,他大喊“凡尔登!”并敬礼示意,沟通的难题瞬间解决了。 凡尔登战役——世界最伟大的战争之一 从心理上说,到目前为止,对法国粉饰的太平展示了未曾预料的忍耐力,而战争将这层面纱揭开了。“他们不会通过!”法国兵重复地说着,即使在凡尔登发生了那么多恐怖又悲惨的事情,他们依然固执地坚持着这样的想法,只有随着战争的推进而变得平静,但是更为坚定的是“我们会赢的!”对比总是令人厌烦,但是不容置疑的是,这场战役见证了世界罕见的最辉煌的精神战胜物质的胜利。如此多的勇气、苦难、忍受以及希望之美,在这场 可怕的地狱般的轰炸和折磨中幸存下来,就如法国俗语所说,“使人思考”。在军事上,双方所使用的武器,动用军队的数量,以及杜奥蒙高原的命运发生的戏剧性的变化,都是非同寻常的,比马恩河战役更突然。 法尔肯海因将军力争作出决定 1915 年,德国军队与俄国对抗,并在巴尔干半岛地区取得了成功,但是,他们缺乏决策,而决策只能从西方获得。在西方,决策是由两大总参谋部决定的。冯·法尔肯海因将军在他战后出版的书 《德国总参谋部及其决策》 中写道:“法国人的压力几乎达到了极限,如果我们能够成功使法国人民看清事实,那就是在军事意义上,他们没有太多希望,这样的话,就能够达到他们的极限,而英国最有力的武器就被破坏掉了。为了达到这样的目 的,许多不确定的方法涌现出来,尽管在许多情况下都超过了我们的设想,也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可以用有限的资源为我们的目标做足够的事情,我们的目标在西线法国区域的后面。为了坚守阵线,法国总参谋部会被迫投入他们所拥有的所有资源,如果他们这样做了,法国的军队就会流血至死,不管我们是否达到目标,都不会自愿撤退。如果他们没有这样做,我们依然会达成目标,而对法国的道德谴责将会是无尽的。对于一次被狭窄的前线限制的行动,德国将不会被迫消耗太多精力,否则会拖累到其他战线。” “法国铁路线在凡尔登距离德国铁路只有不到20公里的距离,因此,凡尔登就成为值得尝试的突破点,付出相对小的努力,来使得法国与比利时的整个法国前线陷入麻烦。去除危险是次要目标,这在军事基础上也是很宝贵的,与这一目标相比,可以说,袭击贝尔福①而达到的‘净化’阿尔萨斯的‘偶然’的政治胜利,只是一个小事情。” 尝试给法国致命一击 德国司令部准备攻击凡尔登,而奥匈帝国的司令部要从提洛尔入侵意大利。凡尔登被选为盟军战线上的据点,据说这里会成为法国的致命伤,进而使英国过早地陷入攻击状态。这至少是德国的第一个目标,虽然攻击低于预期,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也算被改进了。当德国在开始的几周里没有攻下凡尔登,而且霞飞在指定时间之前禁止对索姆河发动进攻,然后,德国的目标仅仅是在默兹河牵制住法军,这样,德国受到英国的压力就会小一些。因此, 1916 年西线的两大战役都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法国在凡尔登的防御为英国训练职业军队提供了必要的时间,英国在索姆河战役中的进攻,为法军提供了必要的救助,当时法军都快要自顾不暇了,最终两方都达成了目标。 凡尔登的重要性 德国为什么选择凡尔登作为进攻的突击点呢?从战略上说,这种选择是很合理的。自从1914年9月,凡尔登及其外围,在德国战线上是法国人的一个突出部——而且,还是使其失去铁路交通的突出部。在此处有两条主要铁路,莱鲁维尔铁路在圣米榭尔被切断,第二条穿过沙隆的铁路笼罩在德军的炮火之下。除了道路交通,唯一一条连接凡尔登和巴勒迪克的窄轨铁路被留了下来。然而,鲁登道夫在回忆录中写道,德军司令部认为这一要塞是非常 危险的突破口,会严重威胁到自己的后方交通,这一预感被 1918年秋季发生的事件所证实。如果能攻破默兹河右岸的防御,德国人在西线的战略阵地以及在圣米榭尔突出部的部队的战术形势就会有重大改善。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梅茨是重要的军事物资及军事活动中心,而凡尔登与这里的距离非常短;凡尔登与洛林的距离也很近,洛林拥有丰富的铁 矿石资源,德国人打算在战争结束后掌控这里,这也使得凡尔登处于危险的境地。占领“法国东部大门”,获取“通往巴黎的钥匙”,其中还包含大量的道德因素。从军事角度来看,德国人希望从法国的失败上得到好处,法国依靠本国的自然条件,一直疏忽对默兹河以西攻坚力量的加强,而且只用二线部队来保护这一要塞。最后,以列日和那慕尔为例,在现代炮火面前堡垒的弱点已经清楚地显示出来了。在守护凡尔登的过程中,法国陷入了这样一种境地,如果被迫撤退,就会面临致命的危险。他们后方的默兹河宽且深,还 易发洪水,只有一座凡尔登大桥成为唯一的退路,这条河同时也把他们的战 线分成两部分,增援问题一直都是一个难题。 凡尔登地区的地形 一个国家的地形地貌决定了它战斗的形式。在默兹河两岸有两个高原,在河的西边有缓坡逐渐上升,连接着著名的山丘,即死人山和“304”高地。东边的高原较为陡峭,这座山有300米高,在它的东边是瓦伏尔平原。数不清的溪流从东边和西边蜿蜒而下,破坏掉东边的河岸,渗入土壤之中,使其变成杂乱无章的小山丘和沟壑。这种特殊的“默兹河岸”形成了凡尔登战线的防御力量。每一座山丘的背面都有一个山谷,攻击方必须经过这一地带。 这里贫瘠的土地上植被稀疏,但是茂密的森林覆盖着山的边缘和一部分山谷。大部分地方的山顶上有一些村庄,这些村庄都在堡垒里面。正是在瓦伏尔平原和默兹河之间的高原上,形成了相对狭窄的战线。越过这些山丘、沟壑和山谷之间,德国人打算一鼓作气占领都奥蒙高原,那里是凡尔登的指挥部。德国的右翼准备攻击西岸的法国部队,左翼进攻东边山 上的堡垒,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包围圈,将法国军队逼退到河岸边。这两场进攻在战争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一地区的天然地形阻止了德军的行动。1914 年的南锡战役已经证实,在此类地形战斗是不合理的。此外,在德国 的进攻开始之时,高原的地形无法容纳大批量的部队,因为那里黏性的土壤保留着冬季的降水。默兹河在此处西面,也许德国人没有充分考虑到默兹河对法国的防御价值。弯曲的河道、突出的山坡带来的优势,帮助法国人不仅可以控制河流的过境点,还可以知晓德国人在高地以外的位置。 凡尔登的行动不是真正的包围战 对于凡尔登行动的本质,大众都有一个误解,这样的误解也许是来自“围城”一词的使用,或是来自十个月的战争时长。事实上,凡尔登从来都没有陷入困境,也从来没有与外界隔绝 (尽管有几个堡垒被隔绝了一阵子),争夺凡尔登的战役与发生在马恩河、索姆河上的战役是一样的。凡尔登是一个巨大的嵌入式营地,外部被分离的堡垒环绕着,默兹河横穿其中。根据法军的习惯,距城镇5至10英里远的堡垒设为指挥的位置。南边的堡垒比北边 和西边的堡垒更遥远,它们是在1880年用砖瓦建成,1885年用混凝土重建,1911 年再次用钢筋混凝土进行重建的。1870 年至 1871 年的普法战争之后,凡尔登被提升到一流的要塞等级,并成为了法国东部其他开放边境的防御工事的一部分。德国为了避开凡尔登,侵犯了比利时的中立地位,这就证明了凡尔登在建造上的技巧。1916年2月,法国战线完整地保护了凡尔登,这些战线从北至东经过大约 9 英里,直到又一次从凡尔登以北 20 英里的圣米榭尔越过默兹河。 ★美国历史学家主编,由战争亲历者撰文,对所属领域进行专业性全面解读。 ★宏大的历史叙事,内容涵盖战场的方方面面。既有主要战场的详细叙事,也有各分战场,如巴尔干战场、阿尔卑斯山战场、苏伊士运河战场、两河流域战场、高加索战场、东非殖民地战场、海空域战场等的详尽叙事。 ★对一战的全方位解读。除了正面战场叙事,还包括各参战国内的政治社会生活,后方民众对前线的各种支援,各民间慈善组织对前线士兵的生活救助和心理辅助等,立体地全景地展现了战争对人类的综合影响。 ★大量的原始照片,是前线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宝贵财富。每幅照片既有说明小标题,也有相关背景和现场介绍,配合正文,方便读者阅读理解。 ★精编精译精印的典藏版本,值得爱好者一生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