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与贫困(国民财富的创造和企业家精神)(精)
作者简介
乔治·吉尔德(George Gilder),当今美国知名未来学家、经济学家,和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和马歇尔·麦克卢汉一起,被誉为“数字时代的三大思想家”。毕业于哈佛大学,并曾服务于美国海军陆战队。 20世纪80年代,他成为供应学派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财富与贫困》被誉为里根革命的改革指南,在美国销售超过100万册;90年代,成为新经济的倡导者,曾被白宫授予“企业杰出奖”。在90年代中期的美国高科技领域,乔治?吉尔德就已经声名远播,经常与安迪?格罗夫、彼得·德鲁克等同场演讲。他还是《福布斯》《哈佛商业评论》等著名杂志的撰稿人,《企业之魂》《知识与权力》《通信革命》《货币之惑》等著作影响极大。
内容简介
第一章 胜利者的悲歌 回眸世界近代思想史,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社会主义 阵营中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在美国,直到近些年来, 社会主义只能在象牙塔里面的讲堂、教堂里面的会客室及 消极避世的左派知识分子的交流小组里面才会成为主要的 谈资。 第二重大的事件是资本主义没有取得相应的胜利。在 大学、社团、政府和教堂里面(这些地方会催生一些朦朦胧 胧却依稀可辨的新思想),自由企业制度对人们的吸引力似 乎依然明显逊于社会主义制度给人们的承诺。如果真的像 有的人所说的那样,社会主义已经陨灭了,并且在某种意 义上已经在理论上站不住脚了,在道德上破产了,那么为 什么资本主义非但没有取得相应的胜利,还踉踉跄跄,岌 岌可危,仿佛要被丢进一个历史垃圾箱里面呢?为什么那 些令人信服的驳斥集体主义论调的作家在颂扬自由企业制 度时总会掺杂悲伤的论调呢?为什么他们为自己支持的资 本主义制度撰写的保守主义文章总是以悲伤论调结束呢? 虽然关于资本主义的论述存在不同的曲调和不同的编 排方式,但本质上都如同悲歌一般。那些被称为“资本主 义制度救星”的新保守派知识分子在讨论资本主义制度的 本质和未来时,所用的措辞竟然与那些备受打击却依旧满 怀信心的社会主义拥护者用的措辞一样,弥漫着悲伤的论 调。与此同时,那些“老右派”(Old Right)知识分子往 往不愿协调其哲学思想与经济观点,而且他们同样可能吐 露出“资本主义正在衰落”的心声。至关重要的是,他们 并没有激情澎湃地否认“资本主义是历史与道德的败笔” 这一论调。 然而,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在回顾了右派作 家们在长达75年的时间内表达的论调之后,得出的结论是 :“无论是浪漫主义者还是传统主义者,无论是启蒙主义 者还是非理性主义者,无论是活力论者还是自然主义者, 无论是人道主义者还是种族主义者,无论是有神论者还是 无神论者——在怀有上述激情和信念的人里面,几乎没有 一位值得尊敬的知识分子为资产阶级那些清醒的、平凡的 和审慎的事业辩护,更不用说为资产阶级那些野心勃勃的 、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和追逐金钱的事业辩护了。”。事实 上,由于很多重要的思想家曾经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因 此,贝尔这一言论的客观性是值得商榷的。然而,有一个 事实被贝尔说对了,即尽管有些人曾经为资本主义辩护, 但辩护的措辞往往不够清晰明确和直截了当,几乎总是在 重复“不得已而求其次”的论调,也就是说,他们之所以 颂扬资本主义制度,是因为没有其他制度能够更符合他们 的宗教信念或无神论信念,以及他们对世界运作方式的认 知。资本主义制度一直被表述为一种临时性、条件性、折 中性的制度,正如丘吉尔在谈到资本主义民主时曾经说的 那样,资本主义民主可能是最糟糕的政体,但是还没有其 他任何政体比它更好。 这种消极观点导致左派和右派的思想家们在没有遭到 有力反驳的情况下就一致认为私营企业制度虽然存在一些 表面上的优点,但在现实中却会接二连三地失灵,也缺乏 无法辩驳的正当理由,因此会引发深刻的社会冲突和道德 矛盾。根据这些思想家的观点,我们的财富源自以享乐为 基础的消费伦理,源自持续不断地通过广告刺激人类欲望 ,而这种做法最终会对主宰资本主义生产与分配的道德规 范造成毁灭性的影响。这些思想家还认为资本主义会不可 避免地滋生大规模的官僚架构,从而扼杀私营企业制度的 本质和根基,即企业家精神。这些矛盾在一定时期内可能 因经济增长而得到缓和,但经济增长取决于技术进步,而 技术进步则会催生一个新的精英阶层,并促进理性主义的 思维模式,与民主和宗教的价值观念是格格不入的。 P2-4 供给经济学和供应学派的奠基之作,被誉为里根革命的改革圣经,在美国销售超过100万册。 本书作者系供应学派代表人物,全球“数字时代三大思想家”之一,是20世纪知名的经济思想家。 美国近20年来发生的经济事件和金融危机,进一步印证了作者的观点。《财富与贫困》对此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进一步拓展了供给经济学的内涵。 中国的供给侧改革依然如火如荼,本书恰逢其时。作者在书中探讨的以减税为重点的税费改革,对于当下中国正在持续进行的税改,也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