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以北
作者简介
埃莉诺·罗莎蒙德·巴勒克拉夫是杜伦大学“中世纪历史与文学”课程讲师。她曾就读剑桥大学“盎格鲁-撒克逊、北欧与凯尔特”学系,后获得牛津大学“利华休姆青年培养奖学金”。 2013年, BBC3台举办竞赛,发掘有潜力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广播节目的年轻学者,她入选十位“新一代思想家”。 译者简介 梁卿,长期从事翻译,曾任职高校,参与外文局翻译专业资格考评工作。近年出版译作《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白瓷之路:穿越东西方的朝圣之旅》《里根:想象的胜利》《权力组织》等。现居北京。
内容简介
**章 海上入侵 诺森布里亚上空的群龙 维京人在中世纪社会一向享有坏小子的名声:他们顶着诸如“无骨者伊瓦尔” “血斧王埃里克”“毛裤子拉格纳”之类的外号,挥舞战斧洗劫乡村,杀害僧侣,嗜血成性。对于这样的负面报道,他们没什么可抱怨的。毕竟,他们在公元793年夏天**对英格兰发动大规模袭击时,残暴地洗劫了林迪斯法恩岛上的修道院。据《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记载,维京人到来之前,诺森布里亚曾经出现过天空一片火红的不祥之兆: 这一年,诺森布里亚的土地上出现了可怕的异兆,人们*到极大惊吓。当时旋风大作,闪电劈空,只见群龙如火,在天空飞腾。这些征兆出现后不久就发生了大饥荒,紧接着……卑鄙的野蛮人大肆**践踏、烧杀抢掠,把林迪斯法恩岛上的上帝的教堂夷为废墟。 林迪斯法恩也叫“圣岛”,是一座潮汐岛,坐落在诺森布里亚海岸边3000米外。袭击发生之际,它处于盎格鲁-撒克逊北部的政治中心地区,是一处极其富裕的教会重地。让我们了解一下这座修道院的影响力:公元700年前后,《林迪斯法恩福音书》正是在这里问世。这部美丽的手抄本是盎格鲁-撒克逊世界的璀璨瑰宝,它凸起雕饰的图案细密交织,缓缓铺开,彩墨和金箔构成厚重的纹理;它*初用皮革封面装订,镶嵌以价值连城的宝石和金属—这种“镶嵌宝石的书籍装帧”是隐士兼金匠比尔弗里斯的手笔。制作这部手抄本是为了纪念圣卡斯伯特(生卒年约634—687年),当年他是林迪斯法恩的地方首脑,今为英格兰北部的守护神。人们在公元19世纪打开了圣卡斯伯特的棺椁,在里面发现了公元7世纪时林迪斯法恩令人咋舌的贵重物品,其中有一把象牙梳、一块压花银饰圣坛布和一柄镶满石榴石的金十字架。 图书、圣徒和祷告无从抵挡跨北海而来的野蛮人手中挥舞的利剑和斧头。林迪斯法恩无遮无拦,它在潮水高涨时顺势与外界隔*,而它地势低洼的沙湾则是浅底长船理想的登陆地点。对维京人来说,林迪斯法恩不啻是一只坐以待毙的肥鹅。仲夏前两个星期,漫漫天光与浩淼的地平线远远相接,天边隐隐出现了团团黑点。渐渐地,黑点变成了长船,它们划破水面,向诺森布里亚海岸驶来。夏*海风吹拂,一艘艘长船鼓着方帆,向岛屿逼了过来。 这些船只采用了**的造船技术,橡木船体强劲有力,龙骨稳定性高,木质船身轻薄灵便,不过这些对林迪斯法恩的僧侣谈不上安慰。当水手离开相对安全的海岸边,继续在广袤浩瀚的大洋里航行时,这些船只能够经得起可能遇到的狂风巨浪。站在斯堪的纳维亚人的角度,这种设计巧妙的小海船是精心构造的美丽之物,是科技成就和精湛工艺的明证。站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角度,它却是上帝发动天谴的工具。 来历不明的船只正在逼近海岸。消息传来时,僧侣们也许或在祷告,或在干活,或在大口吞吃午饭。也许他们连忙跑出去察看:“出了什么事,这么大惊小怪?”抑或赶快设置障碍物,在室内躲起来,并祈祷得到解救。无论他们作何反应,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之凶残都超乎所有人的想象。维京人用过惯海上生活的粗糙双手紧握**,“像利刺大黄蜂”和“恶狼”一样扑向林迪斯法恩—公元12世纪作家达勒姆的西蒙这样描述。他们抢劫了修道院,挖开圣坛,把找得到的贵重物品席卷一空。僧侣们有的就地遭到砍杀,有的被赶到海边淹死。运气稍好的人遭到驱逐,“赤身**,*尽羞辱”,其他人被绑起来,大概要送去奴隶市场售卖。2这次血流遍地的袭击没有留下目击者的叙述。如今,修道院方面仅有的证明是在事件发生100年后竖立的一块纪念石碑,也许是后代僧侣为了缅怀当时惨遭屠杀的修士而立的。这块石碑是6月初那天发生的可怕事件的见证。石碑的一面刻着七名武士把刀剑和斧头高举过头,正要劈砍刺杀;另一面刻着几个跪在十字架前的小小身影,太阳和月亮高挂空中,两只张开的手环抱世界:末*审判已然来临。 这次袭击的消息传了出去,冲击波在全国范围内**开来,进而跨过海洋进入欧洲大陆。消息传到了盎格鲁-撒克逊僧侣、学者阿尔昆耳中,他当时生活在查理大帝的宫廷。阿尔昆十分惊骇,他写信给诺森布里亚的国王埃塞尔雷德: 不列颠以前从未发生过有如我们**所*的来自异教徒的恐怖凌虐,也从未想到过此类海上入侵可能发生。看呀,圣卡斯伯特的教堂,溅满神的祭司的鲜血,它的装饰物被洗劫一空。 阿尔昆是约克人,他与诺森布里亚当地的僧侣界颇为熟络;或许他本人还认识其中几位*害者。他肯定认识袭击发生之际担任林迪斯法恩主教的西格博德。阿尔昆在写给友人的信中百感交集,为修士们所*的苦难感到痛心;为异教徒的侵犯十分苦恼;对后续的灾祸怀有不祥的预感;为人们必然是犯下罪愆才招致此次天谴而犹疑不安;还有,他坚决号召修士们奋起自卫: 我虽然不在场,但你们遭遇的灾祸让我**伤心难过;异教徒亵渎了上帝的圣地,让圣徒的鲜血在圣坛周围流淌,把我们的希望之屋变成废墟,在上帝的殿堂内,像践踏街边的粪便那样践踏圣徒的尸体……这要么是*大灾祸的先声,要么是由居民的罪愆招致。事情的发生*非偶然,而是有人理应遭此报应的征兆。不过现在,你们余下的人要昂然站立,勇敢战斗,守卫上帝的营地。 不幸的是,阿尔昆对即将到来的艰难困苦忧心忡忡,并非杞人忧天。他虽然不可能未卜先知,但是当他听着来自北方的事态严峻的报告时,听到的却是山体滑坡*初的碎石滚落声,今后几个世纪,它将轰然作响,发出雷霆之声,让西欧的海岸线和航道为之撼动。从此以后,中世纪编年史的羊皮纸和历史书页中便会浓墨重彩地记录下公元793年:这是维京时代拉开大幕的不祥年份。 1.以独特的切入点将北欧历史娓娓道来,填补**北欧历史类图书的空白 ·萨迦是中世纪北欧留给世界的文学瑰宝,其题材和广度涵盖地理、历史和人文领域 ·萨迦紧张激烈的叙事即使削去枝叶,也足以媲美希腊悲剧、莎士比亚喜剧或好莱坞的史诗巨制 ·扬帆萨迦的戏剧与幻想世界,探寻中世纪文学瑰宝中真实的北欧历史 2. 抛弃传统的撰写方式,以四方位为脉络,追寻北欧人探索世界的足迹 ·向西:他们曾跨越北大西洋,在格陵兰岛定居数百年,并尝试在北美洲的外缘安家落户; ·向北:他们曾在北极圈以北与游牧部落开展贸易、缔结盟约; ·向东:他们曾在罗斯的江河上航行,沿路做皮毛和琥珀生意,直至里海岸边,乃至*远的巴格达; ·向南:他们前往罗马和耶路撒冷朝圣和征战,还在遥远的君士坦丁堡加入皇帝的贴身精英卫队。 3. 《魔戒》《权利的游戏》……许多耳熟能详的西方文学、影视作品,都*到北欧文化与萨迦的影响 ·托尔金根据古诺尔斯语文本创作了霍比特人、矮人和魔戒的故事 ·《权力的游戏》临冬城大战前“野人”在炉火前讲述的自身经历,正是萨迦主人公常常遇到的情景 ·儒勒·凡尔纳《地心游记》中关键的羊皮纸正是出自冰岛萨迦作者的卢恩文手抄本 ·《驯龙高手》、美剧《维京传奇》……无数影视作品中回响着“古代北国”的传奇故事 4. 全彩印刷,精选萨迦手抄本书页与作者游历北欧的亲眼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