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少年版)/传世经典必读文库

伊索寓言(少年版)/传世经典必读文库
作者: (古希腊)伊索|改编:华明玥//林铭子
出版社: 江苏少儿
原售价: 14.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伊索寓言(少年版)/传世经典必读文库
ISBN: 9787534650567

作者简介

伊索(约公元前620—前560年),古希腊寓言作家。相传曾为奴隶,后因智慧聪颖而被解除奴籍,获得自由。曾四处游历讲述寓言故事,很是有名。最后死于特耳非。留下的数百篇寓言名作,经后人整理结集成《伊索寓言》,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备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其中《龟兔赛跑》等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还被一些国家编选入学生课本。这部伟大的寓言作品集是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对后世寓言作家如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内容简介

狐狸和伐木人 猎人在后面包抄,一只被发现行踪的狐狸慌不择路地奔逃,最后,狐 狸在林地中央见到一个正在休息的伐木人,狐狸恳求伐木人把他藏起来。 伐木人叫狐狸快躲进他的棚屋。 不一会儿,猎人们就气喘吁吁地赶到了,发现狐狸突然消失了踪迹, 猎人感到奇怪,领头的猎人便询问伐木人,有没有看到狐狸从这里经过, 伐木人嘴上说没有看见,同时却拼命打手势,暗示狐狸就藏在他的窝棚里 。没想到猎人急着追赶狐狸,根本就没有留意伐木人的手势。 猎人们一离开,狐狸就钻出棚屋,招呼都不打,低头就要离开。伐木 人骂它过河拆桥、忘恩负义:“我救了你的命,你怎么连一个谢字也没有 呢。”狐狸微微一笑,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以为我没有看 见你的手势?要是你的手势也能跟你的言谈一样保护我,我真的要好好谢 谢你了。” 伐木人的脸红了,他救狐狸,本是为了留着它向猎人邀功,这样在冬 天他就会有一张狐狸皮的坐垫了。谁知他的言行不一都被狐狸看在了眼里 。 公鸡和松鸡 古希腊有斗鸡的风俗,有人专门饲养好斗的公鸡,以在斗鸡比赛中赢 取奖金。这天,饲养公鸡的人在市场上看到个头更为雄壮,羽翼更为斑斓 的松鸡,以为这是更有培养前景的“斗鸡勇士”,便买了一只松鸡带回去 一同饲养。 松鸡一人鸡棚,那些公鸡就对着它又啄又赶,无论松鸡怎样对公鸡表 示友好,公鸡们都不许它踏人自己的领地,否则,松鸡脖颈上的毛,都会 一撮撮地被啄下来。松鸡只有飞上矮墙,放弃了与公鸡交朋友的设想,它 很苦恼,认为准是因为自己长得跟公鸡不一样,公鸡们才会如此厌弃和藐 视它。 有一天,松鸡照例孤独地徘徊于墙头,忽然发现底下的公鸡们也捉对 厮打起来了,它们全身羽毛震颤,称得上是“怒气冲冠”,头上的鸡冠愈 发鲜红,它们跳起来赶啄对方,彼此斗得难舍难分,就像两团狂暴的云。 不时有败者企图退出“战场”,哀叫着,遍体鳞伤,而那胜者仍不依不饶 ,跑过去又在对方的背上狠啄一口,几乎每只公鸡都在厮斗中头破血流。 看到这幅场景,松鸡好过多了,松鸡自语道:“我再也不会为它们啄 我而不快了,因为我看见他们自己也在不断打斗。” 如果发现对方的残暴和敌意不仅针对自己,还针对它的兄弟姐妹,这 种残暴反而让弱者容易接受。 进去容易出来难 狐狸正饿着,忽然闻见腊肉的香味,循味而去,发现牧人把他的干粮 ——面包和腊肉——留在一个橡树洞里,狐狸大喜过望,钻进去把面包和 腊肉都吃了。 然而,吃饱了的狐狸却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橡树洞实在太小 ,饿瘪了的狐狸不费事就能钻进去,而吃饱了的狐狸却无论如何出不来了 ,狐狸在橡树洞里憋得团团转,忍不住哭了起来。 正好有另一只狐狸路过,昕到狐狸的哭声,就问它为什么伤心,可需 要帮忙?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外面的狐狸说:“你本不该这样贪心, 要是你把牧人的干粮留下一半,也不会落到如此田地。”里面的狐狸一听 ,以为一辈子要当橡树洞里的囚犯,急得又呜呜地哭起来。只听外面的狐 狸轻笑一声,说:“老兄,我说你是急糊涂了还是怎么一回事?你能进得 去,就能出得来啊,关键是静等一段时间,等你回复到原来的体形,就很 容易出来了。” 这个故事既是说时间能解决事情的疑难,也是说过分膨胀的贪欲会毁 掉一个人的退路。 翠鸟 翠鸟又名“鱼狗”,是一种性情孤僻的小鸟,它原来是把巢筑在陆地 上的,但有些渔夫会窃取翠鸟的鸟蛋回来煮食,也有些渔夫找到翠鸟的巢 穴,摸出里面还没有长出硬翅的小鸟,给自家的孩子当玩具。久而久之, 翠鸟为了安全,不再在陆地上筑巢,它通常会在海边的悬崖上,找低处的 石缝,搭上几根树枝,成为简陋的巢穴。翠鸟以为只要远离大陆,远离人 ,它和它的后代就是安全的。 有一天翠鸟为不会飞的小鸟出去哺食,为了捉到大一点的鱼,翠鸟越 飞越远,也没有意识到头顶上乌云翻滚,风暴的气息越来越浓。不久,海 上刮起了狂风,掀起了巨浪,翠鸟只有藏在石缝间躲避风浪,这个时候它 开始含泪祈求上苍,保佑它的孩子,不要出什么意外。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风暴过后,翠鸟长途跋涉地赶回“家”,发现 潮水大涨,离水面仅仅半米的石缝上空空如也。风暴毁了翠鸟所有的希望 ,翠鸟哀伤地喃喃自语:“我总以为陆地上的人和野兽才险恶,谁知这里 ,我自以为安全的海上,蕴藏着更大的威胁。” 狐狸和面具 古希腊的戏剧已相当发达,当时所有的演员都是戴着面具上场:国王 有国王的面具,贵妇有贵妇的面具,奴隶有奴隶的面具,据说这会帮助演 员和观众迅速进入剧情所设置的情境。所有的面具都是陶土制作的,需在 塑造匠的作坊烧制,所以塑造匠的作坊,就像剧场的道具间一样应有尽有 。 有一天,狐狸误入了塑造匠的作坊,那么多五颜六色、造型夸张的面 具让狐狸爱不释手,在挨个尝试了所有的面具之后,狐狸戴着一副悲剧演 员的面具回家去了,它在水潭边照见自己的脸,感叹道:“多好的脑壳, 可惜却没有脑子。” 哦,狐狸真是古希腊的先知,它懂得悲剧的蕴含最丰富。而演戏的时 候,很少有演员能够把悲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完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P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