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发展(精)/国民阅读经典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大约在弗洛伊德发表“小汉斯”案例的同时,一 位熟悉精神分析的父亲也向我发来了一封信件,信中 描述了他对四岁女儿的一系列观察。 这些观察与弗洛伊德的“小汉斯”个案紧密相关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补充了“小汉斯”个案,因此 ,我很乐意使更多公众接触到这些材料。自“小汉斯 ”个案公布以来,公众多抱以不理解的态度,更别提 愤怒;因此,对于我来说,这也构成了发表此文的原 因,虽然我这里的材料不如“小汉斯”的全面。我提 供的材料包含了一些因素,它们表明,小汉斯案例有 多么典型。而所谓的“科学”批评虽然涉及所有这些 重要事件,但还是操之过急,因为我们发现,人们仍 然没有学会先检验后判断。 我们应该感谢这个小女孩的聪慧和她的敏捷思维 ,从下文我们还可以看出,她健康活泼、感情细腻。 她从未生过大病,也从未流露出“神经”症状的迹象 。 大约三岁时,她开始经常表现出活跃的兴趣,比 如提问,或编织充满愿望的幻想。遗憾的是,在接下 来的报告中,我们必须放弃前后连贯的叙述风格,因 为报告由许多趣事组成,它们来自一个连贯的系列, 我们只是从中攫取了一些孤立的经验,因此无法以科 学且系统的方式进行表述,而必须采取故事的形式。 我们目前的心理学还不能抛弃这种叙述形式,因为要 达到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准确区分出哪些是有典型意义 的,哪些是为了猎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这个孩子名叫安娜,大约三岁时,她和奶奶有了 如下的对话: “奶奶,为什么你的眼睛这么暗?” “因为我老了。” “但是你还会再变得年轻吗?” “哦,宝贝,不会了。我会越来越老,最后就死 了。” “死了以后呢?” “我会变成天使。” “接着你就又变成婴儿了吗?”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巧妙地使一个问题得到了暂 时解决。有一段时间,安娜常常问母亲,她是否可以 有一个真正活着的洋娃娃——一个小弟弟。这自然引 出了小孩是从哪里来的问题。安娜总是在不经意间自 然提到这个问题,因此并没有引起父母的重视,于是 他们就同样轻描淡写地回答了她。直到有一天,她听 说了一个美丽的故事——鹳鸟带来了孩子。后来安娜 又从某处听到了一个更为严肃的版本,即孩子是住在 天堂里的小天使,鹳鸟把他们从天上带了下来。似乎 以这个故事为出发点,孩子开始了探索之旅。从与奶 奶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理论的应用范围十 分广泛,以一种令人满意的方式,不仅处理了与死亡 有关的痛苦想法,还解决了婴儿由来之谜。安娜似乎 在告诉自己:“人死时会变成天使,随后又变成了小 孩。”这种一石二鸟的解决之道,甚至在科学领域也 曾被顽固地坚持着,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震撼,孩子 是不会放弃这种想法的。在这个简单的想法中,潜藏 着轮回理论的种子,正如我们所知,轮回理论依然活 跃在上百万人的心灵中。 在“小汉斯”的经历中,妹妹的诞生是个转折点 ,同样,在这里是弟弟的到来。安娜四岁时,以前鲜 少触及的婴儿由来问题再度浮出水面。从表面上看, 安娜并未注意到母亲怀孕;也就是说,她没有对这件 事发表任何看法。临产之夜,母亲开始阵痛,父亲把 女儿带到自己的房间并把她抱上膝头,问道:“告诉 爸爸,如果今晚你有了个弟弟,你觉得怎么样?”“ 我会杀了他。”安娜立即答道。“杀”这个字听起来 令人心惊,但实际上却无害,因为正如弗洛伊德曾多 次指出的那样,不管是主动的杀还是被杀,在孩子的 语言中,都仅仅意味着“摆脱”。以前,我不得不为 一位十五岁女孩做治疗,在分析中,她经常出现的联 想是席勒(Schiller)的《钟歌》(Song of the Bell)。她从未真正读过这首诗,只是浏览过,因此 仅仅记得大教堂塔楼这部分,而遗忘了其他更多细节 。这段诗是这样写的: 钟声从塔顶飘落 沉重且哀伤 因为一场葬礼…… 啊,是妻子,是母亲 年轻的妻子 忠实的母亲 来自阴问的黑暗王子 把她从丈夫的手中夺去…… 她当然很爱自己的母亲,从未想过她会死。但是 另一方面,当时的情况却是这样的:她必须和母亲一 起离家五周并与亲戚同住;去年是母亲单独去的,女 儿(被宠坏的独生女)则和父亲留在一起。不幸的是, 今年,“年轻的妻子”被从丈夫身边夺走了,当然, 女儿最喜欢的还是“忠实的母亲”离开了自己的孩子 。 因此,当孩子说“杀”时,表达的绝非字面意思 ,特别是当我们知道,在面对各种可能的破坏、移除 和拆毁的情况时,安娜都一股脑儿地使用这个字,那 我们就更明白了。但是,不加区分地使用“杀”字, 这种情况仍然值得我们留意(试对比对“小汉斯”的 分析)。P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