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光明:写给中国人的抑郁自救指南
作者简介
张久祥 国内知名实战派心理咨询专家。从事心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35年, 一直秉持“以匠人的精神做咨询”的理念,咨询个案数达10000余例,个案小时数超30000个小时,团体辅导2200小时以上,培训辅导10万以上人次。拥有大量的个案积累和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
内容简介
用东方智慧来还原抑郁 症真相 不知大家思考过一组问 题没有。 为什么在中国,精神方 面的症状会比西方更易引发 身体症状?比如抑郁症常常 伴随着心绞痛,在西方国家 却不是这样? 为什么近些年医学调研 表明,中国人的抑郁症初诊 或复诊,最早会出现在综合 医院内科及神经科?患者多 是因躯体症状而去求诊,由 这些科室转入精神科就诊的 患者中,抑郁症占很大比例 ? 这些疑问其实指向了一 个深层次的答案,就是我们 中国人多年传承的文化影响 与西方是有诸多不同的。西 方的文化基础,比如古希腊 的几何学、逻辑学等等,决 定了相关人员在对抑郁症展 开研究时,多具有理性主义 的原发力,既有理性的科学 、技艺训练,还有大量理性 的神学、法学、医学等等做 支撑。尤其是西方近代医学 ,更是在近代科学发展大背 景下,才可以成体系化地推 进着,抑郁症正是在此背景 下被纳入现代医学的管控范 畴。 一个无法争辩的现实情 况是:所有落脚于现代医学 中的抑郁症临床治疗,似乎 都在“术”的层面游走和徘徊 ,反而致使我们在面对抑郁 症时,有些茫然和力不从心 。换句话说,在面对抑郁症 这一复杂而综合的现象时, 仅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理性思 维本身,是无法窥其全貌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认知上的 无奈、肤浅,人们才会用“ 抑郁症”一词,来表达对这 种所谓病理现象的恐惧,用 药物和治疗技术来表达出对 它的敌对态度。 反观中国传统文化的理 念和思维方式,无论是易经 或儒释道学说等等,天然带 着西方文化思想无法挖掘到 的人性源动力,以及对一些 复杂现象的还原能力,在这 些方面是有着自己的独到优 势的。这些年,正是当我试 着逆向思维、返璞归真,在 曾经忽略的传统文化中找寻 答案后,才有了一些令人惊 喜的收获。 我在讲课时常会抛给学 生们一个问题,请他们思考 。 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是 否该继续停留在低层次、表 面化的认知状态中,用对抗 态度来掩饰内心中对抑郁症 的无知与恐惧?还是应该去 勇敢正视,从更深刻的东方 智慧中来挖掘真相,彻底揭 开它的面纱?在我看来,这 个选择权,原本就在我们自 己手中。 中医在对人的心理认识 方面是有独特贡献的,尤其 在情绪病因学方面,有着独 到视角和观点。 比如最早的中医典籍《 黄帝内经》已然把“忧”“郁” 等等与抑郁症相关的概念, 从“道”的层面清晰地刻画出 精髓。 《内经》第一次将“郁” 的概念引入医学,在《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提到“郁极 乃发,待时而作”; 对于“忧”,它的记载是“ 忧则心无所寄,神无所归, 虑无所定”; 针对抑郁症的内在互动 关系,它也有详细的论述, 在《素问·举痛论》中就曾 提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 则气乱…思则气结”等说法 。 这些观点对于我们研究 抑郁症的真相很有帮助,可 惜的是,我们在以“术”为导 向的探索中走过了几千年, 可谓是离“经”绕“道”的几千 年。 举个小例子。 我在咨询过程中,经常 会和求助者有这样的对话: 张老师,我一直在用恨自己 的方式,来爱着自己,我每 天都会对自己说一个恨自己 的暗示性语言:你是抑郁症 、你是抑郁症。 我通常会应答:你为什 么不可以用爱自己的方式, 来恨自己呢?P3-5 ◆李松蔚、罗大伦、张其成、楼宇烈、申荷永诚意推荐 ◆央视《心理访谈》长驻嘉宾、《明星大侦探》专业嘉宾、实战派心理医生张久祥35年、10000+案例、30000小时临床心理咨询经验首度集结出版 ◆抑郁症是洪水猛兽吗? 抑郁症是一件难以言说的事吗? 抑郁症真的很难根治吗? 抑郁症真的只能依靠药物治疗吗? 我的家人、我的朋友得了抑郁症, 我该怎么办?我能为他/她做些什么? ……张久祥医生将在本书中为您一一解答 ◆助你看透抑郁症的本来样子,减轻病耻感 ◆通俗易懂,0心理学基础也能轻松上手 ◆“三步解围术”“四大实操战”“七字密码” ◆手把手指导,做真正的有效陪伴 ◆既写给身处抑郁困扰中的你,也送给一直陪伴你的家人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