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解读《三国演义》](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191028/20/20191028205645747.jpg)
出版社: 天天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1.00
折扣购买: 为孩子解读《三国演义》
ISBN: 9787501615025
李天飞,作家、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硕士,曾在中华书局担任编辑。有《万万没想到:<西游记>可以这样读》《为孩子解读<西游记>》《为孩子解读<三国演义>》等专著。多年来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播,为“中国诗词大会”等知名电视节目出题人,并担任北京电视台“故事大会”等节目的演讲嘉宾。亦工诗词、书法。《为孩子解读<西游记>》入围“桂冠童书”终评,获《中国教育报》“教师*喜欢的100本书”,并入选百道网好书榜、中版好书榜等榜单。
“三国”是怎么回事? 我们就从《三国演义》开头**句话讲起。 《三国演义》**句话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稍微了解一点历史的人,自然认为《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是汉朝统一了几百年,然后分成三国;三国分裂的时间久了,然后又被晋统一。 其实这个认识,是有一点问题的。这段历史实际上是这样的: 公元二世纪末,东汉开始衰落,中国又开始分裂,二三十年间,先后建立了魏、蜀、吴三个**。 又过了七八十年,也就是公元280年,中国总算被西晋统一了。不过,事情远远没有结束:刚刚过了三十多年,西晋又被北方民族匈奴灭掉。西晋皇族跑到南方,也就是吴国的老地盘(包括蜀国的一部分),建立了东晋。北方则是一堆小国乱打一气,这就是十六国。 后来,南方的东晋和北方的十六国,又各自被新的政权取代,南北仍然分裂,这就是南北朝。直到公元六世纪的隋和唐,才把全国重新统一起来,建立了稳定的大一统王朝,这时候,离东汉衰落已经过了四百年。 如果真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话,*应该认为,隋唐的“合”,持续了三百年,才算真正的“合久”。西晋那种“合”,根本不“久”,各种问题都没有解决,只是三国的问题拖延到晋,所以晋很快就又“分”了。许多三国时期的人,还没等到老死呢,又赶上了大分裂。 所以,历史学家经常把三国和晋连起来,叫“魏晋”。因为这段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没有发生断裂;或者干脆把三国、晋、南北朝时期合起来,当成一个大分裂时代来看,叫作“魏晋南北朝”;甚至把吴国和后来在吴国地盘上建立的东晋、宋、齐、梁、陈五个政权合起来叫“六朝”。 “魏晋”或“六朝”的意义,其实不亚于“三国”的意义。如果你想查一些历史材料,去查“魏晋”或“六朝”,得到的结果,比光查“三国”靠谱。 另外,我们常说的“三国时代”和“三国政权”是两回事。三国成立的时间分别是公元220年(魏)、公元221年(蜀)、公元229年(吴),你喜欢的许多热闹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之战……不管历**有没有发生过,时代背景其实都是三国政权成立之前,是汉末的故事。 如果这样算,很多你熟悉的人物,关羽、周瑜、吕布、袁绍、郭嘉、庞统,甚至曹*,都死在了公元220年之前。严格说,他们其实都算汉朝人,都不曾真正经历过三国。 但是,汉末的各种事情,又和三国政权的建立有很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常说的“三国时代”,一般从公元184年的“黄巾之乱”,或者公元1**年的“董卓之乱”算起,到公元280年吴国灭亡结束,一共一百年左右的时间。 这一百年的时间,发生了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在当时就到处流传,到了宋朝,说书先生有一种专门的节目,叫“说三分”,专门讲三国时代的故事。这些故事流传到明代,就慢慢形成了《三国演义》这部大书。 除了《三国演义》,你还应该知道一本书,这本书叫《三国志》,这是三国灭亡后历史学家陈寿写的。这个人曾经在蜀国做过官,很会写文章。蜀国为魏所灭,很快,魏国又被晋取代。晋武帝听说这个人很有才华,就请他来做官,其职责之一就是负责编史书。后来晋灭吴,陈寿就把三国的历史编成一部大书,名字就叫《三国志》。 《三国志》记载的基本上都是真实的历史,而《三国演义》是文学故事。《三国志》不允许有虚构(或者编者认为他收集到的史料不是虚构),《三国演义》却可以虚构。 但是,《三国演义》又叫《三国志通俗演义》,它和《三国志》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关系,等你读这本书时,会慢慢知道。 翻一翻《三国演义》,你就会发现,一部一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有一大半讲的是汉末二三十年的事,直到第八十回“曹丕废帝篡炎刘,汉王正位续大统”写到曹丕、刘备称帝,才算汉朝灭亡,三国正式开始。直到第九十八回“追汉*王双*诛,袭陈仓武侯取胜”,才写到孙权称帝,三国的名号才全部出现。然后剩下的二十二回,竟然一口气写了六十多年的事。 为什么会这样头重脚轻呢?是作者写到后面变懒了吗? 当然不是。这涉及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史书,文学要写得好看热闹,而史书要准确全面。三国故事好看,不在于三国政权建立之后乏味地过*子,而在于建立之前的龙争虎斗。 龙争虎斗的时候,各种可能都会发生,有压抑和奋斗,有背叛和结盟,有*望和反扑,有无奈和惊喜,这些,都是故事的*好材料。 你看西方童话中有很多王子和公主的故事,一般都要写王子怎样打恶龙、救公主,*后来一句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就是文学。 然后呢?然后就不需要讲了,文学的任务,到此就结束了。 从来没有童话接着写王子当了国王,公主当了王后以后,国王**赈济了灾民,明天提拔了大臣,王后**出席了典礼,明天会见了外宾……这就不是文学,而是历史——对于一个**来说,这些事也许比王子打恶龙救公主*重要,然而这种流水账谁爱看! 能分清《三国演义》是文学,三国是历史,这是读《三国演义》之前**个要注意的事情。你一定要记得:这个事情,会贯穿我们读整本书的始终。 作为文学作品的《三国演义》,我们接下来会大讲特讲。现在,只把三国的历史大致说一说。 语言活泼有趣,视野切中当下——讲解孩子们*关心的《三国演义》话题,符合孩子的阅读兴趣,比如《三国演义》里谁武功*厉害,谁智谋*厉害等等,拉近了孩子与《三国演义》的距离 史料扎实可靠,分析宏阔深广——引经据典地为孩子解读《三国演义》的成书背景、人物特色、主要情节等,帮助孩子读懂《三国演义》和《三国演义》背后的内容,全面感悟名著的持久魅力 立意高远,积极向上——全书用一股驰骋纵横的英雄气贯穿,让孩子在阅读《三国演义》时感*到历史的风云变迁和豪迈的英雄气度,涵养一股昂扬向上的内涵 解读名著,传承古今——作品定位为“解读”,**目标是关注名著阅读的现实意义和经典文化的古今传承,在解读中让经典的价值持续传承下去 插图精美,装帧考究——**青年艺术黄箫力作,古香古色,原汁原味,感*中华绘画的*美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