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列传

史记列传
作者: (西汉)司马迁|编者:于童蒙
出版社: 江苏科技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0.60
折扣购买: 史记列传
ISBN: 9787553780979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匈奴之事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他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内容简介

伯夷列传第一 原文 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诗》《书 》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 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 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 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 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 、务光者。”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 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 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 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 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 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 。 译文 学者们涉猎的书籍尽管很多,但是还要从《六 经》里考察寻求依据。《诗经》《尚书》虽然残缺 不全,但是还可以从此书中的《尧典》《舜典》《 大禹谟》等篇中了解清楚。唐尧将要退位时,把帝 位让给虞舜;虞舜要把帝位让给夏禹的时候,四方 诸侯和州牧都来推荐,这才把他放在适当的位置上 加以考察试用。禹主持国政几十年,建立卓著的功 绩后,才被授予政权。这表示天下是极贵重的宝器 ,帝王是极尊贵的地位,所以传授政权是如此的郑 重审慎啊!可是诸子杂记里说:“唐尧要把天下让 给许由,许由不仅不肯接受,反而还认为是一种耻 辱,因此逃走隐居起来。到了夏朝,又有不接受商 汤让位的卞随、务光。”这又如何解释呢?太史公 说:我曾登上箕山,山上有许由的坟墓。孔子依次 论列古代的仁人、圣人、贤人,如吴太伯、伯夷这 些人,都很详细。我听说许由、务光的德行非常高 尚,可为什么在经书里却连一点大略的文字记载都 找不到呢? 孔子说:“伯夷和叔齐不把以往的仇恨记在心 里,因此怨恨也就少了。”“他们追求仁德便得到 了仁德,还有什么怨恨呢?”我对伯夷的意志用心 进行思考,看到他们没有被经书栽录的遗诗,又非 常诧异。 他们的传记上说:伯夷和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 儿子。父亲想让叔齐做国君,等到父亲去世后,叔 齐就想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由你继承君位是 父亲的遗命啊!”于是伯夷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 承君位而逃走。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 原文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 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 ,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 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 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 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 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 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絮行如此而饿死!且七 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 糠不厌,而卒蚤天。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 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 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 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 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 ,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 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译文 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善待老人,于是 就去投奔他了!可是到那里时,西伯昌已经去世, 其子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并把他的木制灵牌载 在兵车上,准备东伐商纣王。伯夷、叔齐勒住武王 的马缰,谏诤说:“父亲去世了,尚未安葬就要发 动战争,这能说是孝顺吗?以臣弑君,这怎能说是 仁义呢?”武王的随从要把他们杀掉。太公吕尚说 :“这是有节义的人啊。”于是搀扶着他们离去。 后来武王把商纣王统治推翻,天下都归顺了周朝, 可伯夷和叔齐却认为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他们坚 守仁义,绝不食周朝的粮食,在首阳山隐居,靠采 摘野菜度日。在即将饿死时,他们作了一首歌。歌 辞为:“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薇菜。以暴臣 换暴君啊,居然看不到这其中的错误。神农氏、舜 、禹的太平盛世转眼即逝,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啊 ?唉.只有死啊,命运如此不济!”于是饿死在首 阳山。由此看来,他们是怨恨?还是不怨恨呢? P8-9 中国史学上第一本纪传体通史。记述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享誉文坛数千年的《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其中《列传》就达七十篇之多,若是从文学角度审视此部著作,《列传》是《史记》的精华所在。 其语言简洁凝练,逻辑性强,历史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历史事件生动有趣、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