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编制指南](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0713/13/20220713134059863.jpg)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8.88
折扣购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编制指南
ISBN: 9787302505730
第3章毕 业 要 求 毕业要求是对学生在毕业时所应该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描述,是培养方案设计的核心环节之一。毕业要求对于培养目标达成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对于课程体系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3.1毕业要求的作用与内涵 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三者之间具有清晰的层次关系,如图31所示。毕业要求在其中发挥了承上启下的关键衔接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图31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与课程的三者关系 ①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 从设计的角度看,培养目标是毕业要求设计的主要依据。从达成性评估的角度看,培养目标并不要求全体毕业生都要达成,但毕业要求则要求全体毕业生都必须达成。 ② 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 毕业要求是课程体系规划的主要依据。每条毕业要求应由一门或多门课程承载,并通过课程内部的教学环节来具体实现。 在整个教学体系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围绕培养目标定义相应的毕业要求,进而围绕毕业要求构造这里的构造包括设计全新课程、优化已有课程等多种课程建设方式。课程体系。这个规划过程主要以自顶向下为主。为了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则必须评价毕业要求的达成;而评价毕业要求的达成则依赖课程教学的达成情况。因此,实施与评价是自底向上进行的。 〖2〗〖1〗一般而言,毕业要求与课程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首先,一条毕业要求通常需要多门课程与之对应。仅依靠一门课程来达成毕业要求,这往往会被认为是不行的。例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常需要通过讲座、项目开发、社会实践等多个教学活动才能达成。其次,一门课程的某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支撑多个毕业要求。例如,组织一次关于职业道德的辩论,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操守。 一般来说,为了更准确地评价毕业要求的达成,往往需要将一条毕业要求再分解为若干更加具体且可以独立评估的指标点,本文3.5节中给出了如何将毕业要求分解为指标点的案例。 在教学体系的规划上,很难做到完全意义上的“自顶向下”。在规划高层次目标时,我们或多或少地都需要考虑到低层次实现的可行性等因素。这点在已有专业的改进中体现尤为突出。这里的“自顶向下”更多体现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学,即应该尽可能地围绕顶层目标展开教学设计,而不是简单地看看目前已有哪些课程来推演能培养什么样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应该意识到知识、能力和素质在达成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例如,能力通常需要依靠大量实践性训练来达成。素质的达成,除了实践性训练外,也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熏陶。相对于知识而言,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评价需要更多的时间。 3.2毕业要求制定的基本原则 我们建议制定毕业要求时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原则1: 一致性。在制定毕业要求时,其具体内容既不能要求过高也不能要求过低,应该与培养目标保持一致性。另外,如果某专业希望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则其毕业要求不应低于认证标准。 原则2: 可度量。评价一项毕业要求达成的前提是该项毕业要求能够被度量,这就要求毕业要求首先有具体的教学活动来与之对应,其次教学目标的达成要能够被度量。 此外,在制定毕业要求时,各专业还应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些特点和优势。 3.3毕业要求的参考内容 毕业要求可以有多种制定方法。一种方法是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12条标准为基础并结合各专业自身特点来制定能充分反映专业特点的毕业要求。本《指南》在这里介绍另一种方法,即将毕业要求规划为若干类别,然后再细化每个具体毕业要求。例如,可以从知识、能力及素养三个方面定义毕业要求。 在具体定义计算机专业毕业能力时,我们部分参考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本文描述的毕业要求仅仅是一种参考示例。各专业不应简单地模仿,而应该围绕自己的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毕业要求。 知识方面: ① 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等知识。 ② 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 ③ 了解计算机行业发展动态、学习计算机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 ④ 了解经济与管理相关知识。 能力方面: ⑤ 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结合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⑥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模块或算法,并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⑦ 研究: 能够基于包括数学与计算机等领域的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⑧ 使用现代工具: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⑨ 工程与社会: 能够基于计算机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计算机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⑩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个人与团队: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熟悉计算机工程项目的基本管理方法与技术,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沟通: 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 本书是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南,特别是对于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毕业要求、知识、能力与课程体系等核心要素的确定,提出一套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指南,以帮助专业负责人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