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元的铁道旅行
作者简介
刘克襄(1957一) 热爱自然,喜欢涂鸦,喜欢诗,喜欢到处走走看看。博学多闻,多才多艺,写过诗和小说,也写过台湾旅行研究与报道。 熟识他的朋友都叫他“鸟人”,年少时憧憬于棒球、桥牌国手;在海军当兵时,疯狂迷上了鸟与鲸鱼。而今,他是纵情山林的旅人与诗人,长期从事自然观察旅行、拍摄与绘画、书写。 代表作有《望远镜里的精灵》《野趣童年》《山黄麻家书》《十五颗小行星》《11元的铁道旅行》《风乌皮诺查》《消失中的亚热带》《自然旅情》《快乐绿背包》等。
内容简介
张君雅小妹妹的小镇 电视广告里,村子的广播器大声放送着:“张君 雅小妹妹,你家的泡面已经煮好了,你阿嬷限你一分 钟以内赶紧回去呷……”这时只见,仍穿着学校白衣 黑裙的她,套着笨重的木屐,喀隆喀隆,着急地跑下 石板道的巷弄,赶回家去。 这一淳朴的小镇画面,相信大家都还印象深刻。 张君雅跑过的石板道叫中华街。如果这是真实的故事 ,我猜,她本来可能正在铁道边和同学玩耍,那儿有 一家打铁铺,老师傅已经很少开炉。 此段中华街约一百公尺。按理,张君雅小妹妹跑 下去的时间,可能是下午放学没多久,也有可能是暑 假。 总之,这时段绝不是节假日。如果是那时候,张 君雅一路跑下去,绝对会撞到许多游客。甚至,根本 不用跑了。街上太多游客的喧哗声,再如何广播,恐 怕都没几人听得清楚泡面的讯息。 张君雅赶回家的路上,会先经过几家仍在营业的 老店。右边的新建益商号,里面摆列着五金和农耕器 具。三四十年前惯用的农家物件颇多。老板娘最爱津 津乐道,张君雅跑下去的场景,仿佛昨天才发生。一 提到她,好像在谈出嫁的女儿。 斜对面则有一家杂货行,叫新永隆商店,贩卖一 些传统的食材,都会罕见的萝卜丝、红花米等,这边 还相当常见。它的旁边是一间此地著名的顺发黑猪肉 铺,这时可能打烊了。 张君雅继续跑。越过平溪桥前,桥头有一家咖啡 简餐店,但经营没多久就歇业。此一早夭,告知了, 此地并不流行咖啡这种时髦饮料。隔邻的菁桐迄今约 有八九家,这儿却一间也难以维生,显见两个小镇间 ,在生活内容与观光发展上,势必有着微妙的歧异。 越过平溪桥时,旁边墙壁漆涂着爱护小区、关怀 他人之类的标语和漫画。这些图文被刻意彩绘,似乎 突显了,此一小镇意欲维持的民风。 随即,张君雅来到了小镇惟一的十字路口。 如果她家在左边,沿着这一方向的石底街,起始 就是间卖稻草粿和刺壳粿等乡土糕食的小店。但这款 时日,没什么客人,制作的老人多半在二楼休息。 只有对面的手工芋圆依旧热卖,便宜大碗,芋头 又特别香。美好的口碑,早就传开甚久。晚近,它也 常被拿来和九份的芋圆比较。此间的芋圆原料主要来 自大甲,早年是一位老先生经营,后来由外甥女承继 ,已经开了三十多年。 张君雅若住的更远,接近石底桥那边,她还会经 过更多店家。比如,她偶尔感冒要拿药的瑞安诊所, 专卖豆饼和中药草的杂货铺,还有名闻遐迩的福昌餐 厅。这家店以传统的办桌料理出名,在餐厅从事炊煮 工作的,都是老妪和老汉。平溪小镇的餐饮特色,当 以此店为鹄首。 张君雅的家若是从十字路口继续往前,那儿是公 园街。一家倚着铁道斜坡搭起的小摊,叫红龟面店, 生意挺兴隆的。一对小姊妹花放学后,常在这儿帮忙 父母。节假日,更常忙得不可开交。她们都就读平溪 小学,学校就这么一百人,张君雅一定认得她们。 假如张君雅的家位于学校附近,她应该向右转, 经过装潢焕然一新的山泉豆花店,还有那间主要贩卖 着阿嬷化妆品的杂货铺,里面还陈列着救面真珠膏、 白熊脂润肤霜和明星花露水等旧式的化妆保养品。她 若继续往上跑,旁边就是每隔一段时候,都得去剪头 发的晴雯理发店。然后,再过去,从立着绿色老邮筒 的邮局,往上瞧,小学校就不远了。 笼统说来,不论张君雅跑向哪一边,这一个范围 大抵是平溪小镇最热闹的精华区,也是节假日时,观 光客最爱走逛的老街。 我却喜欢非节假日到来。黄昏时,徜徉在街道上 ,想像着张君雅小妹妹跑过石板道,踩踏出响亮的声 音,以及那急切的表情。 我也会看到张君雅的同学们,在这条老街周遭的 角落,继续他们的捉迷藏,或者在基隆河钓鱼。也有 的,在家里帮忙做生意,或照顾着店面。这里有老人 缓慢的声音和身影,但也有很多孩童稚嫩而吵杂的欢 笑声,支撑起平溪小镇的岁月,也活络了近邻的十分 和菁桐。 只是,晚近听闻,平溪线三小镇的三所小学,因 招生不足,可能要合并为一所。其中的两个小镇,将 会没有小学。这是晴天霹历的可怕消息。你能想像菁 桐竟无小学,十分老街也没有孩童来去的情景吗?小 镇只剩下老人和外劳,它还有什么朝气? 还有,这个废校政策,其实也跟我们的旅游休闲 息息相关。它们或许不是什么充满建筑特色的小学, 值得参访。旅游指南里,也不会有这些小学的介绍。 但走进校园参观,都能清楚感受此地师生的用心。 这是三所不同风貌的乡村小学,各自摸索着地方 的日常风俗。当来自都会的孩子看到这些乡下孩童对 待自然的角度,以及呈现的作品,一定感触良多。大 人也会有一个对照,了解乡下的孩子,如何在计算机 网络不发达和没有便利商店的地方成长。 除了天灯、瀑布、煤矿和火车,平溪线的美好, 更在于,还有这么几所充满特色的小学。这一个面向 ,始终被人忽略。三个小镇,三所近百年小学之存在 ,让平溪线呈现细腻的多样化。张君雅小妹妹能够无 忧无惧地跑过街上,也是因为这些学校强调乡土与自 然教学。 在这些偏远的小镇巷弄,除了老人,继续有小学 的钟声,以及孩子嬉戏的笑声,平溪线才算正常地活 着。P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