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传/中国文库](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1113/19/20231113194137350.jpg)
出版社: 人民
原售价: 21.00
折扣价: 15.70
折扣购买: 唐太宗传/中国文库
ISBN: 7010049106
(四)李氏父子的各自作用 从以上事实来看,李渊决不是昏庸无能之辈,而是一“素怀济世之略, 有经纶天下之心”的人,是一个老成持重、富于策略手段的人。晋阳起兵是 在他主持下进行的,所谓“皆世民之谋”则不足信。王夫之评论说:“人谓 唐之有天下也,秦王之勇略志大而功成,不知高祖慎重之心,持之固,养之 深,……非秦王之所可及也。” 就某些细节而论,李渊态度似乎不如李世民干脆。其实,这与他的身份 有关,不能视为没有足够的勇气。在隋末动乱的年代里,李渊却官运亨通, 直至任太原留守,掌握军事重镇兵权。隋炀帝重用他,证明他不是无能之徒 。正因如此,炀帝对他很不放心,特地安插王威和高君雅监视他,想除掉后 患。李渊深知炀帝的两面手法,也采取阳为效劳、阴为反叛的两手对付之。 所以,在公开场合,总是不摆出坚决起兵的架势,装出稀里糊涂的模样。不 能像李世民那样结交豪杰,毫无掩饰地鼓吹“举兵”。实际上,李渊时时处 处在窥测方向,密商策划。及至大业十三年春夏间,隋王朝面临最后畴台的 局面:杜伏威据历阳,自称总管;窦建德自称长乐王;梁师都曙郡起兵;刘 武周进取汾阳宫;薛举自称西秦霸王;李密攻下兴洛仓,以逼东都。……李 渊看准时机,利落地干掉了王威与高君雅,公开起兵了。正如王夫之指出: “高祖犹慎之又慎,迟回而不迫起,故秦王之阴结豪杰,高祖不知也,非不 知也,王勇于有为,而高祖坚忍自持,姑且听之而以静镇之也。”李渊的坚 忍镇静,李世民的勇于有为,真是交相辉映,保证了晋阳起兵的胜利。 当然,李世民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年轻有为,无所畏惧,善于募兵 ,擅长计谋,交结和收罗了不少英豪人物。早在大业十二年,他跟随李渊来 到太原,奉父命“密招豪友”。当时,长孙顺德和刘弘基亡命在晋阳,李世 民以优礼待之。这两个人在策划起兵中,协助世民募兵,起了重要作用。此 外,世民和晋阳令刘文静交谊甚笃。他们初次见面,就谈得十分投机。对于 刘文静提出的“取天下”策略,李世民笑道:“君言正合吾意。”及至大业 十三年上半年,李世民善于“观天时人事”,多次地向李渊提出起兵的具体 建议,表现了“聪明勇决,识量过人”的才智。 至于李建成与李元吉,则没有来得及参加“首义”壮举。他俩在河东接 到父亲的紧急“追书”后,急忙地奔赴太原。路途上碰见柴绍,“人雀鼠谷 ,知已起义,于是相贺。”六月初,他们才到达晋阳。因此,论“首义”之 功,他们自然不能与世民相比较。 P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