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乐水(历代山水小品)/中华传世小品
作者简介
蒋松源,1942年1月出生,上海市人。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明清小说戏曲方向博士生导师、戏曲戏剧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江晓英,作家,策划人。已出版《山水见君心》《只为回首,不为阑珊》《苏青:风从海上来》等多部社科书籍。 江晓英,笔名紫翘。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四川内江人。曾担任文学网站高管,安徽省诗歌学会会员,诗人采风杂志执行主编,曾担任文学网站高管,《诗人采风》杂志执行主编。已出版人物传记《月若有情月长圆 ,痴不过张爱玲》,古诗词赏析《只为回首,不为阑珊》,在二十多家刊物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杂文近百篇。
内容简介
这篇小品,承“初游”之续,开头连用六个“宜 ”字发论,总结昼游泛览的观感,由于是得之于乌龙 潭常见的情景,所以由此发问:造物主“岂以予为此 拘拘者乎?”表现了作者不可自遏的游兴,也为下文 大笔勾绘潭上暴雨奇景作了很好的铺垫。 文中勾勒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客七人 ,姬六人”遭遇狂风、暴雨、震雷、疾电的天气变化 ,作者笔下所呈现的感觉、视觉、声觉及幻觉等跌宕 交替,极尽奇幻,构成了一幅如同海市蜃楼的壮观图 画。这幅画面上的乌龙潭,不澄、不静、不稳、不朗 ,却以其“风物倏忽”“咫尺相乱”的奇情幻境,* 为贴近作者追新求奇的心性,所以产生了审美上的愉 悦和感情上的陶醉。再是作者通过对“湿幔”“持盖 ”“湿透”“惶恐”“无措”“移席”“未定”“掩 耳”“谈笑”“极畅”等场景和情态的勾勒和描写, 将游者的动作和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有如身临其境 之感,醉美其间,顿觉酣畅。 文中惊雷疾电、飙风飞雨中的乌龙潭,正是竟陵 派山水小品所要描绘的“荒寒独处,稀闻渺见”这种 自然景观的典型意象,也符合谭元春奇诡幽僻的审美 情趣。 游灵岩记姚鼐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 月四*,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叠石为城墉,高千余 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 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 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澄澈,寒光动寺壁。寺后 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 ,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趋,帷 张而*行。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 ”。僧出器,酌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 人刻字,有墁人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 ,曰“政和”云。 余初与朱子颖约来灵岩,值子颖有公事,乃俾泰 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 岭,则人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人 济;琨瑞水西北流人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 澄之弟子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法于灵岩。 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当苻坚之 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 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众 。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 书以告子颖。子颖他*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 岩,北至历城,复诉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 缘泰山东麓,以返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张峡夜 宿。姚鼐记。 (注释) ①姚鼐(173l一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号 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 至刑部郎中。后辞官,主讲梅花、钟山、紫阳、敬敷 等书院达四十年之久,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主张文 章必须兼具义理、考据、词章之长,要讲究神理气味 、格律声色,使桐城派文论进一步系统化。 ②灵岩:在山东济南长清区。四面方正,又名方 山。东晋时竺僧朗来此说法,传说能使猛兽归伏,乱 石点头,白鹤起舞,因名灵岩。 ③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 丈为一雉。 ④翳:遮蔽。 P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