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香九重-食在家常

川香九重-食在家常
作者: 甘智荣
出版社: 江苏科技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1.49
折扣购买: 川香九重-食在家常
ISBN: 9787553785271

作者简介

中国烹饪大师,菜品鉴高级顾问,深圳饮食协会名厨委员会专家委员 。精通粤、鲁、湘、赣、闽等诸多菜系美食的烹调,擅长冷热菜制作、食品雕刻、面点工艺,特别是对新派菜品的研发。

内容简介

川菜的渊源 经典川菜亘古香 川菜的历史源远流长,起源于古代的巴国和蜀国,距今已有2000 多年。随着历史的发展,川菜也变得越来越丰富。秦国建立后,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使川菜进一步得到发展。 到了宋朝,川菜逐渐开始向外传播,一脚跨入了宋朝的国都(北宋的国都为东京,即今开封;南宋国都为临安,即今杭州)。 到了明清时期,辣椒开始传入中国,并很快促成了川味的第一次革新。川人利用辣椒,对传统川菜”重滋味,喜辛香”的调味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使川菜获得长足的发展。清乾隆年间,四川著名文人李调元就系统地搜集了川菜的38 种烹调方法,如炒、滑、爆、煸、熘、炝、炸、煮、烫、糁、煎、蒙、贴、酿、卷、蒸、烧、焖、炖、摊、煨、烩、焯、烤、烘、粘、汆、糟、醉、冲等,以及凉菜的拌、卤、熏、腌、腊、冻、酱等。不论官府,还是民间,都有许多名菜。 清代同治年间,成都北门外万福桥边有家小饭店,面带麻粒的陈姓女店主用嫩豆腐、牛肉末、辣椒、花椒、豆瓣酱等烹制的佳肴麻辣、鲜香,十分受人欢迎,这就是著名的”麻婆豆腐”,后来饭店也改名为”陈麻婆豆腐店”。 清代以后,川菜逐步形成地方风味极其浓郁的菜系,具有取材广泛、调味多样、菜式适应性强的特征。由筵席菜、大众便餐菜、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风味小吃等五类菜肴组成完整的风味体系。其风味则是清、鲜、醇、浓并重,并以麻辣著称,在长江上游和滇、黔等地均有相当大的影响。现在,川菜的足迹已遍及全国,以至海外,享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之美誉。 丰富川菜抓住你的”胃” 川菜的声誉与日俱增,川菜馆不仅兀立于全国各大城市,而且远涉重洋,名震异邦。其丰富的种类,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抓紧众多人的“胃”。系统地看,川菜系中有精美的筵席菜、实惠的三蒸九扣菜、丰富的大众便餐菜、独异的家常风味菜,以及多彩的民间小吃,在各地甚至国外都有广泛的适应性。 精美宴席菜 精美宴席菜烹制复杂,工艺精湛,原料一般采用山珍海味搭配时令鲜蔬,名菜有大蒜干贝、清蒸竹鸡、如意竹荪、樟茶鸭、辣子鸡丁等。宴席菜的特点是品种丰富,调味清新,色味并重,形态夺人,气派壮观。 三蒸九扣菜 这是最具乡土气息的四川农家筵席菜,一般就地取材,采用荤素搭配的方法,汤菜并重,加工精细,偏重肥美,比较实惠。从筵席的菜式看,大都以清蒸、烧烩为主,席间虽有泡菜鱼等带辣味菜品,但绝大多数都是“吃”咸鲜本味,如粉蒸肉、红烧肉、蒸猪肘、烧酥肉、咸烧白、扣鸭、扣鸡、扣肉等。 大众便餐菜 大众便餐菜中,麻辣味与其他口味的菜各占一半,主要特点是烹制快速、经济实惠、口味多变、适合各种层次的消费者需求。大众便餐菜中既有像宫保鸡丁、蒜泥白肉、水煮肉片、麻婆豆腐等麻辣风味十足的名菜,也有锅巴肉片、烧什锦、烩三鲜、口袋豆腐、香酥鸭等不带麻辣味的佳肴。 家常风味菜 这类川菜以居家常用的调料为主,取材方便、简单易行,是深受大众喜爱且食肆餐馆和家庭大都能烹制的菜肴。在四川、重庆等地,很多家庭都爱制泡椒或家酿豆瓣,用它来烹制菜肴,自然是多微辣,如豆瓣鱼、家常豆腐、鱼香肉丝、回锅肉、盐煎肉、肉末豌豆、过江豆花等。 民间小吃 四川的民间小吃品种繁多,异彩纷呈,特点是独特,如龙抄手、担担面、灯影牛肉、夫妻肺片、五香豆干等,都令众多食客为之倾倒。 川菜的常用食材 川菜的常见食材有很多,不胜枚举。下面仅列出几种,并说明在烹制川菜前应该注意的食材的一些作用和其他一些小细节,以便让我们吃到更正宗健康的川菜。 五花肉 五花肉又称肋条肉、三层肉,位于猪的腹部,猪腹部脂肪组织很多,其中又夹带着肌肉组织,肥瘦间隔,故称”五花肉”。这部分的瘦肉最嫩且最多汁。需要指出的是,五花肉要斜切,因为其肉质比较细、筋少,如横切,炒熟后会变得凌乱散碎,斜切可使其不易破碎,吃起来也不塞牙。五花肉营养丰富,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的作用,还有滋肝、润肤作用。此外,五花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并提供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猪血 猪血,又称液体肉、血豆腐和血豆花等,味甘、苦,性温,有解毒清肠、补血美容的作用。猪血富含维生素B2、维生素C、蛋白质、铁、磷、钙等营养成分。猪血中的血浆蛋白被人体内的胃酸分解后,产生一种解毒、清肠的分解物,能够与侵入人体内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发生化合反应,易于将毒素排出体外。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粉尘的人,特别是每日驾驶车辆的司机,应多吃猪血。另外,猪血富含铁,对因贫血面色苍白者有改善作用,是排毒养颜的理想食物。 猪蹄 猪蹄,又叫猪脚、猪手,前蹄为猪手,后蹄为猪脚。它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质,脂肪含量也比肥肉低。近年来在对老年人衰老原因的研究中发现,人体中胶原蛋白质缺乏,是人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猪蹄能防治皮肤干瘪起皱,增强皮肤弹性和韧性,对延缓衰老具有特殊意义。为此,人们把猪蹄称为”美容食品”。猪蹄对于经常性的四肢疲乏、腿部抽筋、麻木、消化道出血等病症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鳝鱼 鳝鱼肉嫩味鲜,营养价值甚高,尤其是富含DHA 和卵磷脂,有补脑健身的作用。鳝鱼所含的特种物质”鳝鱼素”,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祛风消肿、润肠止血的作用,能降低血糖和调节血糖,对糖尿病患者有较好的辅助食疗作用。 草鱼 草鱼俗称鲩鱼、草鲩、白鲩。草鱼含有丰富的硒元素,经常食用有抗衰老、养颜的作用,而且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草鱼肉嫩而不腻,很适合身体瘦弱、食欲不振的人食用。 泡菜 泡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等营养物质,既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又能预防动脉硬化等疾病。由于泡菜在腌渍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并且亚硝酸盐的含量与盐浓度、温度、腌渍时间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因而泡菜不宜多食。 牛蛙 牛蛙有滋补解毒的作用,消化功能差或胃酸过多的人以及体质弱的人可以用来滋补身体。牛蛙可以促进人体气血旺盛,使人精力充沛,有滋阴壮阳、养心安神、补血补气的作用,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滋补康复。 酸豆角 酸豆角,就是腌渍过的豆角。它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可补充机体所需的营养素。其中所含B 族维生素能起到维持正常的消化腺分泌和胃肠道蠕动的作用,还可抑制胆碱酶活性,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川菜的烹调特色 川菜的特色一部分来自于川菜的不同烹调方法,也就是”一菜一格,烹法多样”;另外一部分来自于烹饪前的准备,也就是”以味见长,百菜百味”。下面,我们详细介绍川菜的烹调方法及其特色。 烹法多样 川菜烹调方法多达几十种 ,常见的有炒、熘、炸、爆、蒸、烧、煨、煮、煸、炖、焯、卷、煎、炝、烩、泡、卤、熏、拌、贴、酿、水煮等。其中,炒、煸、爆、煎、烧、水煮、泡等烹饪方法更具特色。 炒 在川菜烹制的诸多方法中,”炒”很有特点,它要求时间短,火候急,汁水少,口味鲜嫩。其具体方法是,炒菜不过油,不换锅,急火短炒,一锅成菜。 煸 “煸”是一种较短时间成热菜的方法,原料多加工成丝状,放入少量油锅中,中火加热不断翻炒,原料见油不见汁水时,加调味料和辅料继续煸炒,炒至原料干香滋润即可。爆 “爆”是一种典型的急火短时间加热、迅速成菜的烹调方法,较突出的一点是勾芡,讲求芡汁要包住主料而油亮。 煎 “煎”一般是以温火将锅烧热后,倒入能布满锅底的油量,再放入加工成扁形的原料,继续用温火先煎好一面,再将原料翻过来煎另一面,放入调味料,而后翻几次即成。 烧 “烧”分为干烧法和家常烧法两种。 干烧之法,是用中火慢烧,使有浓厚味道的汤汁渗透于原料之中,自然成汁,醇浓厚味。 家常烧法,是先用中火热油,入汤烧沸去渣,放料,再用小火慢烧至成熟入味,勾芡而成。 水煮 “水煮”的特点是”麻、辣、鲜、香”,是指原料(肉片、鱼、蔬菜等)未经过油,以水煮熟而成,吃起来肉嫩菜鲜 ,汤红油亮,麻辣味浓,最宜下饭。水煮做好的关键是要单炒郫县豆瓣酱,且撒上的花椒、辣椒面不用炒,最后淋上去的热油一定要高温。 泡 ”泡”是将原料泡渍发酵的一种烹调方法,属于对原料进行的”冷加工”。在泡的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料的有益成分。泡菜可直接做下饭菜,萝卜棵儿、芹菜条儿、白菜叶儿等大部分泡菜都属这种;还能做烹饪菜肴的辅料,如泡椒、泡姜、泡蒜。 烹调特点 选料认真 川菜要求对原料进行严格选择,做到量材使用,物尽其用,既要保证质量,又要注意节约。原料力求鲜活,并要讲究时令。除了菜肴原料选择,还要挑选调料,比如麻辣菜肴就很重视辣椒的选择,鱼香味的菜肴必须选择川味泡椒等。 合理搭配 川菜烹饪,要求对原料进行合理搭配,以突出其风味特色。川菜原料分独用、配用,讲究浓淡、荤素适当搭配。味浓者宜独用,不搭配;淡者配淡,浓者配浓,或浓淡结合,但均不使夺味;荤素搭配得当,不能混淆。这就要求不仅要选好主要原料,还要搭配好辅料,做到材料滋味丰富多彩,原料配合主次分明,整体色调美观和谐,让菜肴既富有营养,又具有欣赏价值。 精心烹调 川菜的烹调方法很多,火候运用极为讲究。比如,炒、煸、爆、煎、烧、水煮、泡等常见做法就别具一格。每种菜肴采用何种方法进行烹制,必须依原料的性质和对不同菜式的工艺要求决定。在川菜烹饪带共性的操作要求方面,必须把握好投料先后、火候轻重、用量多少、时间长短、动作快慢;要注意观察和控制菜肴的色泽深浅、芡汁轻重、质量高低、数量多寡;掌握好成菜的口味浓淡,菜肴生熟、老嫩、干湿、软硬和酥脆程度,确保烹饪质量上乘。 刀工精细 刀工是川菜制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要求制作者认真细致,讲究规格,根据菜肴烹调的需要,将原料切配成形,使之大小一致、长短相等、粗细一样、厚薄均匀。这不仅使菜肴便于调味和摆盘,而且能够避免成菜生熟不齐、老嫩不一。如水煮牛肉和干煸牛肉丝,它们的特点分别是细嫩和酥香化渣,如果所切肉丝肉片长短、粗细、厚薄不一致,烹制时就会火候难辨、生熟难分。 1. 爱上川菜,做幸福的“吃货”!78 道精选家常川菜,换着花样享受美味。 2. 食材处理、制作手法,图文同步示范:材料用量、烹饪秘诀,细致全面分享;2000+张高清图片示范,一步一图,即使是新手,也能轻松做出满分的好味道! 3. 每一道菜品特别附加美食简历、相宜搭配、温馨小贴士、养生常识,让您食在好吃,食在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