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就是好好说话(亲子沟通的18个神奇方法)/好妈妈书架
作者简介
林玟莹,**亲子教育专家,**女性幸福学**,现任中国**幸福学研究院院长、爱加幸福学研究院院长、慧才幼教商学院院长,是幸福学六大系统工程及亲子幸福学创始人暨首席导师。作者从事教育辅导工作超过24年,对于儿童、青少年、大学生行为及心态有着深入且专业的研究,举办超过5000场次授课,深*广大家长及学员的欢迎。数度被评为中国百强讲师、中国亲子教育十强讲师、十大**学员欢迎培训课程主讲导师。
内容简介
学会威熟型的沟通方式 1.家长与孩子沟通的三种常见类型 一般家长与孩子*常用的沟通方式有三种,而这 三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与后遗症,家长们需 要好好了解与避免。 (1)指责型 指责型父母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即使被证明 犯错也很难让他们承认,甚至还要用各种理由来矮化 对方、为自己辩解。充分的支配与掌控是指责型父母 捍卫自己**的**指标,所以指责型父母只会发现 孩子的错误,并不断地给孩子压力,让孩子觉得是自 己对不起父母。 指责型的父母经常使用的语言是:“你怎么那么 笨呀?”“你是怎么搞的,连这都不懂!”“我不是 已经跟你讲过了吗?你要我讲几遍?”“再不用心点 ,看我怎么修理你!”“你是要把我气死你才甘心吗 ?”甚至连“我怎么会生出你这样的孩子”都说得出 口。 指责型父母的情绪通常是愤怒的、冷漠的、不满 的、束缚的、猜疑的。通常他们很不容易快乐,孩子 一点点小事都可能让指责型父母勃然大怒。 指责型父母的行为通常是否定的、批评的、挑剔 的、*击的、打骂的、敌视的。因此孩子通常会对指 责型父母采取逃避、表面配合、敷衍、说谎等行为, 特别是孩子认为自己的表现无法让父母满意时,就会 用这些行为来争取一时的安全感,以避免*到父母的 指责。 指责型父母养育出来的子女,对他人说的话都是 以“不同意”为基本模型,也就是用“否定别人”来 撑起自己,处处质问责难他人,身体语言也会不由自 主地摆出*击、责骂、批判的架势,就像在昭示“我 才是老大”“我就是老板”,要求大家都得听他的, 而其实他们的内心却总是存在着不安全感、寂寞与无 成就感。 ****导演吴念真,曾以自己的父亲为脚本拍 了一部名为《多桑》的电影,深刻诠释了指责型父母 的心态与行为。吴导演的爸爸是矿工,虽然是入赘的 人,但是家里的经济靠他撑起,所以对待妻子、孩子 总是盛气凌人。 矿工的家庭很辛苦,吴妈妈省吃俭用就为了养育 孩子长大。而每次吴爸爸从矿井休假回到家,吴妈妈 总是得把握机会跟吴爸爸要钱,否则等吴爸爸回矿井 又要好几天才能回来。 只是吴爸爸很厌烦吴妈妈看到他就要钱的行为, 这种厌烦的情绪不断积蓄,逐渐发展成强烈的指责与 批判。 吴导演说他小时候印象*深刻的是妈妈每次跟爸 爸要钱,都得采取很卑微的态度,先是把头低下来, 眼睛往上看着吴爸爸,语气温柔怯懦地说:“拿钱, 家里没钱了。” 接着就看到吴爸爸瞪大眼睛,很凶地看着吴妈妈 说:“拿钱!**到晚就知道拿钱,上次回来才拿了 ,这次又要拿,我又没赚多少钱,**到晚要钱,没 钱啦!”然后转身就走了。到了晚些时候,他会从口 袋掏出些钱拿给吴妈妈,依然是用很凶狠不耐烦的口 吻说:“拿去!拿去!以后不要再拿了!” 吴爸爸强势的态度与表达方式让孩子个个对他敬 而远之,加上吴爸爸长时间在矿井工作,回家的时间 不多,因此跟孩子之间就形成了一种莫名的隔阂与距 离,孩子不跟他说话,怕接近他。 30年的岁月就在无声无息中飞速地过去了,孩子 也都长大成人出外成家立业了,吴爸爸也早就从没落 的**煤矿业退休许久。吴导演回顾说:打从吴爸爸 退休回到家,加上孩子都能赚钱拿回家,吴爸爸长期 被采矿摧残的老迈身躯就不再有**的**了。 吴导演说,他们这些孩子每次回到家,总是把钱 拿给母亲,而他们竟然发现,30年后家里出现天翻地 覆的变化,变成了吴爸爸用卑微客气的方式跟吴妈妈 要钱,而吴妈妈一反年轻时的态度,反倒像极了吴爸 爸年轻时的气焰,提高音量对吴爸爸说:“拿钱!一 天到晚就知道拿钱,上次才拿了,这次又要拿,我又 没有赚钱,**到晚要钱,没钱啦!”然后转身就走 了。到了晚些时候,吴妈妈会从皮包里掏出些钱拿给 吴爸爸,然后用凶狠不耐烦的口吻说:“拿去!拿去 !以后不要再拿了!”这种变化让他们这些孩子惊觉 ,真是30年风水轮流转。 如果你发现自己是指责型的父母,请一定要提醒 自己,指责型的方式在孩子还小时可能是见效*快的 方式,但是孩子常常不是心甘情愿地配合,只是迫于 你的威慑而不得不顺从。而一旦孩子的承*力到了极 限,孩子就会逃避、说谎,甚至跟你对着干。等到孩 子不愿再屈服,*伤的亲子关系就很难被修复,有些 孩子甚至一辈子跟父母没话讲,造成一生无法弥补的 遗憾,这几乎都是父母指责型的沟通方式造成的。 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