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的20位经济学家(名人传记珍藏本)

影响中国的20位经济学家(名人传记珍藏本)
作者: 编者:名人传记编辑部
出版社: 河南文艺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22.68
折扣购买: 影响中国的20位经济学家(名人传记珍藏本)
ISBN: 978755590310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张五常:“狂人”之狂 ◎文/王海宾 特立独行,永不从众,七十一岁的张五常是目前 中国最有争议的经济学家之一。这位年过七旬的老头 儿,有点像金庸笔下的老顽童周伯通,不滞于物、口 无遮拦,招来了骂声一片,但武功高强,更令人叹服 。 这是一个有争议的大师,他张扬、孤傲,性格怪 异,从不谦虚,自己也承认喜欢信口开河。然而,也 正是这鲜明的个性成就了他传奇的人生。 寒门浪子竟是天才 1935年12月1日,张五常出生于香港筲箕湾邻近 的西湾河太富街十二号二楼一个商人家庭。张家人丁 兴旺,子女共十一人,张五常排行第九。 在张五常眼里,父母都是有些传奇的人物。 父亲张文来在香港最初的职业只是扫地,后来开 始在街边卖香烟。张父为人要强,不甘人下,卖香烟 的同时,还一边帮人家打石头一边学电镀,晚上还要 自学英文,最终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了香港电镀业的大 师傅,在中环永乐街二十号经营文来行。张父为人诚 实守信,威望极高,1954年谢世时,他的生日被电镀 行业定为师父诞。 母亲苏红,又名燕琦,长相俊美,且颇具气质, 曾在香水工厂里装过香水,也养过猪。虽然她只上过 三个月小学,但人很聪明,过耳不忘,尤其在投资方 面,如有神助。在日军攻占香港前,张母就提前着手 购买黄金,又储存大量的食盐与花生麸。香港沦陷后 ,市场用日本的军票,港币市值急泻直下,张母又收 购没人要的五百元面值港币,以小铁箱装好埋在地下 。她坚信等香港光复后,英国政府不会不承认旧港钞 。这项投资后来赚了不少钱。 张父对任何人都评价苛求,独独从来不干预张母 办事。而张五常后来的不少经济学文章,也与张母对 他耳濡目染的启发有一定关系。 此时的张家,虽然住在平民区,但日子还算富裕 。 日军占领香港不到一年,有一天,张父张母商量 :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一大群孩 子应该分开来带比较保险些。于是,张父带着几个比 较大的孩子留在香港,而张母带着包括张五常在内比 较小的七个孩子到广西逃难。这时的张五常还不到七 岁。从此,贫困悲惨的日子开始了。 逃难路上,母亲仍采用分散策略,除了三个小孩 子跟着她到了曲江,其他的都不知到了哪里。后来在 桂林会合,后来又分散,又会合,如此反复地乱逃一 通,竟然没有一个死掉,堪称奇迹。 在逃难过程中,张五常也进过几所学校,但都不 曾长久。老师要逃难,不停地换新老师,而小同学也 要逃难,还有很多小同学饿死,身边也在不断地更换 新面孔。 母亲深知没有办法养活所有的孩子,便让张五常 背着曾被一位桂林医生断言不可能活下去的三岁的妹 妹,到田野里去自寻活路。张五常背着小妹妹,在荒 野田垄里四处找吃的。废田的零碎农植,山溪的小鱼 小虾,原野的草蜢与不知名的小动物,生火烤煮后皆 可吃。妹妹竟然也活了下来。 这段在田园荒野觅食的经验,使张五常了解了很 多中国的农村生活与农植操作,为他后来写《佃农理 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4年,九岁半的张五常和家人从广西回到了香 港。 战前还算富裕的家境却没有了,家里孩子又多, 父母疲于生计,没有太多精力教育孩子,“自由”的 张五常变得十分顽劣,成了一个浪子。 小学毕业时,张五常想进华英学校读中学,但没 有考上;一年后终于考上了,结果又被退回小学。大 过小过不断的张五常,以顽皮闻名于华英学校。 这个时候的张五常,整日填不饱肚子,衣服也破 破烂烂,头发又乱又长,也没有钱去理。他又喜欢逃 课,常常一个人跑到佛山的田园里呆坐到黄昏;学习 又差,逢考必败。老师同学提起张五常,无不摇头叹 息。 …… P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