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学科重构与大数据分析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1章 导论:劳动科学视域下的新时代劳动教育
1.1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提出背景
劳动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教育的核心是使劳动者自身变得更好(娄雨,2020),新时代劳动教育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习近平总书记论述的劳动教育内容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卓晴君,2019)。如何在劳动学科下具体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劳动教育的讲话精神既是一个理论课题,又是一个时代课题。因此,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学科重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徐茂华和周梨洪,2019)。
1.1.1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研究现状
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劳动教育得到了学术界的持续关注。鲍忠良(2013)探讨了社会劳动教育;廖婷(2018)探讨了劳动教育课程改革;王坤等(2019)提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研究的时间轴,即分为四个阶段:学习过渡阶段(1949~1959年)、偏离正轨阶段(1960~1978年)、崭新发展阶段(1978~2000年)、丰富深化阶段(2010~2019年)。本研究将劳动教育分为传统劳动教育和新时代劳动教育两个主要阶段分析。
1)传统劳动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劳动教育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在时代更迭变化中,劳动教育理应根据时代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孙瑞芳,2019)。檀传宝(2018)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但也存在劳动教育的短板。赵荣辉(2012)认为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劳动教育的本义遭到扭曲,成为学校获得经济利益的工具、惩罚的手段以及规训的方式,这是劳动教育弱化、淡化、虚无化的体现。朱桃英(2003)认为中小学生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使其出现人格方面的缺失。鲍忠良(2013)认为劳动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良好思想品德,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何云峰和宗爱东(2019)发现中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李作林(2019)认为学校应加强对劳动教育内涵的深入理解,强化劳动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作用。胡倩云(2019)认为应重视劳动在学生情感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何云峰和宗爱东(2019)认为中小学应有效强化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习惯,以及拥有一定的职业和劳动技能。总之,传统劳动教育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既彰显了劳动与生产结合培养学生一定的劳动技能的重要作用,也暴露出其在劳动价值观培养方面的不足。
2)新时代劳动教育。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和国家遵循教育方针与时俱进的规律,不断发展完善对“劳动”以及“劳动教育”的界定和阐述,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认知和丰富发展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卓晴君(2019)认为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论述的以及在其他时间和场合论述的劳动教育内容,构成了含有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目的任务、主要内容、途径方法等多层面的丰富的习近平劳动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徐茂华和周梨洪(2019)认为加强青年学生劳动教育,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理论,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黄燕(2019)认为新时代劳动精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思想精髓,体现了广大劳动者劳动实践的丰硕成果,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劳动人格、劳动权利、劳动使命、劳动实践、劳动成就等方面蕴含着丰富内涵。王洪泠和李明胜(2019)提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五大功能,即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以劳强体,以劳创新,以及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课程建构。李习文等(2019)认为以劳育人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合理性。王英伟和陈凡(2019)认为技术求善,艺术求美,可以形成以劳育美。李旭芳(2019)提出新时代高职艺术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及特征。赵伟(2019)认为职业教育的劳动教育要与生产实践和专业发展结合起来。李丹(2019)认为实现了五育并举的内在统一性,成为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逻辑。黄玉芬(2019)认为优质、高效的劳动教育需要学校与家庭凝聚合力,构建双向互动、通力协作的劳动共育模式。班建武(2019)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徐海娇(2019)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在促进个体生活现代化的同时,也带来了私人生活公共化、个体意义碎片化和人际关系陌生化的危机与挑战。如何超越技术理性中物的尺度,实现生活活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就成为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1.1.2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学科定位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将劳动教育提升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向兵,2019),标志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提出。“劳动科学”这一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同时在高等教育界有极高的关注度。学科是以一定的共性的客体为研究对象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或分支(朱茂林,2007)。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设置了14个学科门类,至今还没有劳动科学一级学科。2010年,赵健杰首次给出了劳动科学一级学科的概念,即劳动科学是指以人类劳动实践作为总的研究对象,以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劳动问题以及与劳动问题相关的一切自然和社会关系及其调整问题作为研究内容,而形成的具有内在联系和分布规律的学科群。劳动经济学、劳动法学、劳动关系学等具体劳动学科成为构成劳动科学一级学科的基本要素,而劳动科学也成为具体劳动学科形态的统一体。2016年,在制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调研过程,刘向兵校长结合学校的劳动特色本科优势专业及工会领域的科研特色提出了“劳动+”和“工会+”的学科建设规划思路,第一次明确了“劳动+学科”的大科学命题(陈虹和杨俊青,2017),从理论上探讨了支撑劳动教育国家战略实施的劳动+学科发展规律。
1.2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发展趋势
1.2.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1)数据来源
劳动教育研究分析的数据来源于历年来有关于劳动教育研究发表的论文。数据文献从中国知网(CNKI)上下载。在CNKI上以劳动教育为主题,兼含技术教育、评估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生产教育、家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关键词。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2019年10月1日,剔除其中的教学改革、无作者的通信、会议通知和卷首语、书籍介绍等非学术论文数据。检索出符合要求的文献,再成批量(500篇文献一批)进行作者、机构的下载和导出,并将数据保存为Refworks格式,建立劳动教育数据库。
图1-1表明,劳动教育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1980~2019年,在传统劳动教育阶段(1949~2017年),2000年达到最大值428篇,而新时代劳动教育阶段(2018年至今),呈现新的快速发展趋势。
图1-1 1949~2019年劳动教育研究发文量统计
(2)数据分析方法
对数据处理和分析,使用知识图谱分析工具CiteSpace进行分析。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来自CNKI的数据,如作者、单位、关键词、年份进行可视化强度分析,并对由软件生成的图进行直观性地分析。对于数据,首先是在CNKI上搜索符合各个关键词要求的相关论文,导出论文的简介、作者、单位、发文时间等信息,再将各个关键词数据库合并到一起导入CiteSpace软件中。导出作者和单位的分析图,经过对得出节点的整理,可显著分析出各节点 所谓节点就是数据对于不同关键词、不同作者、不同单位的分类,各节点之间又有连线关系,说明各节点之间并非相互独立而是互相关联。之间的顺序与关联。
1.2.2 数据结果与可视化分析
本研究以“劳动教育”为搜索主线,同时为了获得更全面的数据,使用“劳动+评估教育”“劳动+素质教育”“劳动+生产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劳动+家庭教育”“劳动+思想政治教育”为二级词汇进行检索,最终获得有效期刊文献9724条,硕博士论文1648条。将所得文献作为数据来源,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关键词、作者和机构以及硕博士论文主题热点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势的分析。
(1)主题整体分布与演化
如图1-2所示,在1949~2019年的数据中,人们在研究劳动教育这一主题过程中,所检索的关键词排名前10的为:劳动(频次1022)、劳动教育(频次791)、学校(频次727)、思想政治教育(频次574)、素质教育(频次465)、劳动技术教育(频次40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频次343)、学堂(频次308)、职业技术教育(频次289)、生产力(频次267)。其中,最为关注的内容为劳动和劳动教育,见表1-1。
图1-2 劳动教育研究中的关键词图谱(1949~2019年)
表1-1 劳动教育发文量前10的关键词(1949~2019年)
从图1-2中可以了解到,学者们对于劳动教育的研究可以分为9个板块,#0~#4板块是几十年来劳动教育的传统研究方向。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劳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重视,学者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停留在以前劳动教育的本质研究上,怎样通过新的劳动教育方式培养一批思想政治素养过硬且具有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也成了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进而#5~#8板块的节点逐渐增多,体现出所对应研究主题的重要性。图谱中#9“人工智能”版块目前虽没有太多文献涉足,但能预见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深化,“人工智能”将会渗透到不同的领域,与许多研究话题结合形成交叉。
(2)硕博士论文的主题整体分布与演化
如图1-3所示,在1979~2019年的数据中,高等院校硕博士在研究劳动教育这一主题过程中,所检索的关键词排名前10的为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教育、大学生、人力资本、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农村、中国共产党。其中,最为关注的内容为职业教育,见表1-2。
图1-3 硕博士论文劳动教育研究关键词图谱(1979~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