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通史-中华王朝的开端:夏
作者简介
郭泳副编审,文柏讲堂总编辑,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创始人之一,曾担任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编辑、记者、《当代学生》编辑部主任等职。 著有《空谷幽兰马湘兰》、《大夏史》、《孔子的故事》(合著)、《陈昕出版思想评传》等,编写京剧电视艺术片《凤还巢》剧本,还参与编撰“当代学生阅读经典丛书”及大型辞书《师典》。
内容简介
万年前的中华文化起步 “万年”对人类,尤其对 已经在神州大地生息、繁衍 了二三百万年的中华人来说 ,寓意着吉祥如意。 万年陶、万年居、万年 稻、万年猪、万年货、万年 祭……这些来自人类文明黎 明时期的遗存,都在告诉世 人:在地球的东方,早在一 万年前,中华人就迈开了向 文明进发的第一步。 万年陶 江西上饶市万年县大源 镇郊外的一座小山上有个宽 敞而深邃的仙人洞。20世纪 60年代和90年代,考古学 家进人了神秘的仙人洞,在 洞中采集到了两百多块古朴 的陶器残片。经碳14测定, 是一万多年前我们祖先制作 出来的陶器的残片。专家们 命名为“华夏第一陶”。之后 ,考古学家又在广西壮族自 治区桂林市甑皮岩遗址、江 苏南京市溧水区神仙洞遗址 、河北保定市徐水区南庄头 遗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市豹子头遗址、湖南常德市 澧县彭头山遗址等地,发现 了若干距今万年左右的陶器 残片。 同样的创造发明,在相 近的时间出现在华夏大地那 么广袤的幅员里,这显然不 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一万年前,世代居处生 息在神州大地上的中华人, 取一方净土,制作出了中国 ——也许是世界上的第一件 陶器。中国被世人称为“陶 瓷王国”,现在看来其起点 就在一万多年前。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真正 称得上创造的大事之一。“ 万年”只是个约数,考古发 掘告诉人们,最早的制陶业 要追溯到万年之前。历史因 这一创造而显得分外精彩。 正如恩格斯所说,“陶”的发 明,使先民一下走出了稚嫩 的蒙昧时期,进入了野蛮时 代。陶器是一种特殊的“世 界语”。万年陶让世界认识 了中华,同时又让中华走向 了世界。 万年居 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 而猿是居住在树上的,最初 的人类也是居住在树上的。 中华神话和古典文献中说的 “有巢氏”,实际上是对人类 婴儿期生活的依稀追忆。后 来,地球上的气候条件发生 了剧变,大批森林消失,于 是,人类走向平地,在严酷 的自然环境和弱肉强食的生 存条件下,不得已住进了洞 穴。 以洞穴为家,人类一住 就是上百万年。 然而,洞穴绝非人类永 远的洞天福地。洞穴阴冷、 潮湿,极不利于人类的生存 和发展。考古资料表明,穴 居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二十岁 左右,不少人患有严重的关 节炎。 洞穴绝不是久居之地, 走出洞穴,走向大地是早晚 的事。 距今一万年前后,先民 终于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 中华大地上出现了长期定居 的村落。在河北武安市的磁 山遗址中,发现了距今八九 千年的“半地穴”建筑。先民 们在地面比较坚实的地方挖 上一个六七平方米的小坑, 将地面夯实,再铺上点小石 子,四壁用火烧烤,使之“ 陶”化,然后在坑上的地面 盖上屋面。如此低矮的半地 面半洞穴建筑是人类的一大 创造,它既可防止风雨的侵 袭,又可享受阳光。这种“ 万年居”让人类享受到了更 多的光明,也让人类开阔了 视野。 到了距今五六千年前, 一幢幢民居开始升起在华夏 大地的地平线上。在半坡遗 址(今陕西西安市东郊)、 姜寨遗址(今陕西西安市临 潼区北),人们可以约略看 到当年地面建筑的英姿。房 间的面积扩大了,从十多平 方米到二十多平方米不等。 在建筑上有“基”有“础”,有 “门”有“窗”,有“框”有“架” ,人类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动足了脑筋。再后来,有 了“干栏式”建筑,有了“榫” 和“卯”的发明。 人类从寄居于天然的洞 穴,到用双手营建起房舍, 那是一个多么伟大、多么了 不起的文明进步啊! P1-3 1.在文献与考古发现中梳理出的夏朝史自五帝时期写起,历数先夏时代如何渐渐累积起王朝建立的基础,夏朝如何一步步建立,慢慢步入兴盛,再慢慢走向衰亡。作者于书中详细介绍了夏朝在各种制度方面的成就,并努力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2.用力颇勤,详解最古老的夏朝面貌夏朝历史一贯面目不清,一些史籍虽有记载,但是缺乏佐证,学界采信时多有所保留,书写不易。作者参考了大量古代文献,还梳理了神话传说、诸子文献中的吉光片羽,分析并遍寻佐证,于其中发现、梳理夏朝的线索,又多方汲取最新的考古发现成果加以佐证,尽量还原夏朝的真实面目。在此基础上,作者使用浅显流畅的语言来书写该时期的历史,对于普及历史知识,尤其夏商时期一般人不太了解的那段历史,是很有意义的。3.文本通俗,图文并茂,装帧精美本书作者精心梳理各种典籍,梳理出夏朝的发展脉络,并注重援引最新考古发现的成果,为大众读者撰写出一本夏朝历史的普及读物。其语言通俗,知识点信实,并辅以大量随文插图,可读性强。内文排版舒朗悦目,封面设计选取本朝代独具特色的器物、古画作为核心元素,辅以各种纹样,颜色选择则较为明亮、现代,突出本套系今人讲史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