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寸心(丁丙书札中的十九世纪杭州)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丁丙(1832-1899), 字嘉鱼,号松生,晚自称松 存,别署钱塘流民、八千卷 楼主人、竹书堂主人、书库 抱残生。浙江钱塘(今杭州 )人。 一、丁丙其人 丁丙是抢救文澜的功臣 ,清末著名的藏书家、出版 家,著述颇丰的学者;同时 也是资助难民,修复杭州文 教场所、文物古迹的社会慈 善家。他一生所为,赢得了 很高的声誉,直到民国时期 ,文化界还为他举办百年诞 辰纪念活动,褒扬他一生的 杰出成就。 (一)藏书世家 丁家藏书,非一蹴而就 ,而是世代积累。祖父丁国 典,字掌六,以梅东楼为藏 书地。因羡慕北宋先祖丁凯 ,曾藏书八千卷,于是请书 法家粱山舟题“八千卷楼”匾 额,作为书楼名。其父丁英 ,勤于读书,并继承了藏书 传家的癖好。因丁英长期在 外经商,可见四方古书,加 之经商积累了一定财富,故 家藏渐多,八千卷楼进入了 快速发展期。丁申、丁丙二 人,均年少好学,淡泊仕途 ,遂形成了喜读书、精收藏 、善考订的家风。经过二三 十年的经营,增书八九万卷 ,且续有增益,但绝大部分 藏书在太平天国军队占领杭 州后被毁。 丁氏兄弟战后重建了八 千卷楼藏书楼,并将其新增 加的藏书楼命名为“后八干 卷楼”“善本书室”“小八千卷 楼”,总藏书室名“嘉惠堂” ,藏书近20万卷,其中善本 珍藏2000余种。在同治光 绪年间,努力搜求,又聚书 数万卷,孙峻在《八千卷楼 藏书志》的序言中回忆道: “两丈以诸家所蓄,荡焉泯 焉,谓斯文坠地,将何以征 文考献乎?于是弃车服之荣 ,乐□□之业,恶衣恶食, 朝访夕求。凡齐、楚、燕、 赵、吴、越、秦、晋之间, 闻有善本,辄邮筒往复,期 必得而后已。内而秘殿所储 ,外而岛夷所蓄,力之所至 ,鲜不征求。历三十余年, 几及万种。”’所以我们现在 一般定义的八千卷楼的藏书 为太平天国以后丁家的收藏 。战争迁徙之时,丁家一方 面对文澜阁《四库全书》全 力搜求,另一方面也购得了 一大批战乱中散失于民间的 别家藏书。能在二三十年间 ,一举名列中国晚清四大藏 书楼,有丁丙、丁申的竭尽 全力,也有时势造就的因素 。 (二)文澜搜救 咸丰十一年(1861), 太平天国军队进攻杭州,丁 家遭毁。丁氏兄弟在杭州西 溪留下镇滞留期间,发现大 量文澜阁阁书散出,随地拾 得十大册,到此时他们才知 道文澜阁的《四库全书》已 四散飘零。于是不顾危险, 返回城内,将拾得图书运出 杭州,一路历尽艰辛,至上 海保存。 在上海期间,又委托书 商周汇西返杭,以集“惜字 纸”为名,四处搜求四库阁 书。搜来的书籍,有十分之 一能装订成册,剩下的打包 ,每包两尺高,有八百包之 多,运往上海。丁氏兄弟将 之整理,连同杭州带来的书 籍,共计8689本,占文澜 阁四库总数的四分之一。同 治三年(1864)二月,兵 乱刚结束,丁申、丁丙就将 书籍全部运回杭州,因文澜 阁被毁,暂时存放于杭州府 学尊经阁内。(图1.1、图 1.2、图1.3) 当时的浙江巡抚谭钟麟 ,因为阁书旧存尚在,有一 定的基础,故将修复文澜阁 提上了议事日程。此事刻不 容缓,光绪六年(1880) 九月文澜阁图样送谭钟麟审 看。谭即命丁丙、应宝时为 主事,同时命浙江布政使司 拨款动工。从开建到光绪七 年(1881)九月竣工,不 足一年,丁丙就把书阁建得 焕然一新,且将围墙、假山 、御碑亭等附属建筑及存放 书籍的书橱、夹板等都置备 齐全,又在书阁东面新建了 “太乙分青之室”。重建后的 文澜阁,“花石亭榭之胜, 过于旧观”,设施水准为全 国前列,成为杭州的地标性 建筑。光绪七年(1881) 十月前,原暂存于杭州府学 的库书和谭钟麟所购《古今 图书集成》,通过船只从水 路全部运抵孤山文澜阁贮藏 。(图1.4)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