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上下)(精)
作者简介
胡干,原名韩卫东,1960年代生于华北大运河边,幼年贫寒,198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于某大学。后辞去教职,加入外企,为公司高管。几年后,从外企离职,创业至今,成为企业家,任职之余,潜心于文学创作。
内容简介
一、火车站迎接“相爷” “相爷”到达霞口火车站,走下火车的那一刻,“ 瘸国梁”也正拖着两条越来越不听使唤的瘸腿,行进 在去公社的路上!论年纪,“相爷”如今已经七十挂 零,足足比“瘸国梁”大了十几岁,可他的腿脚依旧 轻便,好像一只敏捷的猫,手里提着一只皮箱,从火 车上跳下来照样那么麻利,落地几乎悄无声息,他手 里那根据说能弯成对头弯都折不了的黄藤拐杖,也只 是在方砖砌成的地面上,轻轻地点了那么一下,发出 的那点儿声响,即便竖起耳朵也难以听到。比他小了 十多岁的“瘸国梁”,相比之下可就差多了,两条原 本应该用来支撑身体的腿,如今都已经成了废物,就 算架上双拐,再使出吃奶的力气,想让双脚的脚尖彻 底离开地面,也已经不可能了,所以他的行走,与其 说是行走,还不如干脆说是拖拉,靠两只拐杖一前一 后支在地上,轮流拖拉着两条腿前进。冬天的乡间土 道,早已被来来往往的大车轱辘碾压得结结实实,溜 光锃亮,钉了驴蹄马掌的牲口走在上面,都轻易踩不 出来什么痕迹,但让“瘸国梁”的脚尖这么一拖拉, 坚实光亮的土道上,却留下了两道显而易见的深深的 沟痕。 在上千公里长的津浦铁路线上,霞口这个小站简 直毫无名气,从来都不曾与任何伟大的人物或者重大 的事件发生过什么联系,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位置 也实在太不起眼,往南几十公里就是东光县城,虽然 也没有多大,好歹是个县城,往北几十公里是泊头, 又叫泊镇,听这名字就能知道,这里也曾经是个南来 北往、车水马龙的运河码头,铁路一通,自然也就有 在这两个地方设立车站的必要,两个车站也**没有 辜负这番好意,多少年来上下车的旅客一直是熙熙攘 攘,川流不息。霞口车站窝窝囊囊地夹在它们中间, 就像是遇上了婆婆与丈夫的可怜的填房媳妇,从一开 始似乎就不那么名正言顺,进门之后又不*人待见, 自个儿又确实也拿不出来什么露脸的事儿来,自然也 就没有了大声说话的份儿。从东光再往南几十公里就 到了德州,而从泊头再往北几十公里又到了沧州,名 字里一带上“州”,这城自然也一下子大了不少,尤 其是沧州,因为跟水泊梁山那帮好汉牵扯上了一些关 系,声名显赫得简直堪比两京了,在它们面前,霞口 车站*是连头都没有昂起来过,自然也就没有了正眼 注视它们的胆量,*不用说存什么攀比的妄想了。车 站的后面是一大片开阔的庄稼地,别说城镇集市,几 乎连人烟都瞧不见,*近的镇子也要走三四里地,还 得过了运河,车站的名字就是这个镇子的名字。所谓 站台,其实也不过就是孤零零的四五间瓦房,在一望 无际的大平原上,尤其显得落寞不堪,除了距离上的 考量,实在想不出还能有什么值得一提的理由,需要 在这样的一个地方特别设置一个站台。 东光县城还有一个名字叫“铁佛寺”,因为县城 中间有一个不大的寺庙,里面供奉着一尊年代久远的 大铁佛。霞口也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接佛寺”,当地 流传着一首歌谣:“铁佛寺铁佛搬不动,接佛寺管接 不管送。” 不知道是不是这“管接不管送”的态度惹怒了佛 爷,接佛寺打建成的那天起就只是一座根本没有佛像 的空寺,按说佛学本来讲究的就是这“空”里面的学 问,没有泥塑木雕的佛像,空寺空佛,岂不是禅机* 深?可芸芸众生偏偏只愿意给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佛 像供奉香火,顶礼膜拜,哪里有人会愿意面对一片空 际穷究佛理,接佛寺开始建成的那几年,里面还有几 个外来的和尚念经参禅,顺带着打卦抽签,给人们断 断吉凶祸福,多少也有零星的信众光顾,虽然算不上 香火旺盛,好歹也算是风不着雨不着饿不着,可惜这 样的好*子坚持了没有几年,就开始了兵荒马乱,兵 马过后,又跟着起了绑匪,人们不用打卦抽签,也都 知道不会有什么好*子过了,烧香拜佛也一时半会儿 看不见效果,出门在外还要提心吊胆,自然也就没有 什么人还有心思光顾庙门了,没有了信众也就没有了 供养,肚子一空,比四大皆空都管用,几个应名的和 尚立马开悟,赶紧各奔东西,寻找能填饱肚子的机缘 去了,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座空庙,夜晚偶尔传出的野 猫的叫声,不断地提醒着人们整个院落早已经荒芜破 败,*深几丈,连门上的铁锁也已经锈成了铁疙瘩 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