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鲤鱼跳龙门(金近永恒纪念版)/传世儿童文学名家典藏书系](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191030/16/20191030160222218.jpg)
出版社: 天地
原售价: 19.80
折扣价: 10.90
折扣购买: 小鲤鱼跳龙门(金近永恒纪念版)/传世儿童文学名家典藏书系
ISBN: 9787545515466
金近(1915—19**),原名金知温。浙江上虞人。幼年时他历尽辛酸,但刻苦自学,后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37年发表了**篇童话《老鹰鹞的起落))。抗*战争爆发后,先后做过教员、编辑、记者和英文翻译。1944年至1946年在上海《文汇报》的《社会百态》专栏上,他连续发表了杂文、小品几十篇,揭露旧社会的丑恶与黑暗。1947年,出版童话《红鬼脸壳》。1950年,由他编剧的动画片《谢谢小花猫》拍摄完成。20世纪50年代,金近出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组副组长,并发表了许多深*儿童欢迎的童话和诗歌,如《春姑娘和雪爷爷》《新年的前夜》《小鲤鱼跳龙门》等。1977年至1987年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发表童话作品《春风吹来的童话》《爱听童话的仙鹤》《金近童话集》《大毛和小快腿》《**欢迎的小猫》《哈哈笑的小喜鹊》等。这些作品无不*到小读者的欢迎,有的还被译成外文流传国外。金近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使他们得到真善美的熏陶。
有一个小村庄,远处都是连接着的青山,近处一 座山的山脚下,有一条小河,河边种满了杨柳,几棵 桃树正吐出鲜红的花朵。燕子在麦田上像箭一样地低 低掠过,一下子又飞得很高。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穿 梭飞舞,闻着花的香味,又在绕着圈子飞。几只蜻蜓 落到小河边的一丛菖蒲叶子上,有几条小鲤鱼游过来 ,望望水面上的蜻蜓,又游开了。 有一条领头的小鲤鱼在河中间叫它们: “你们快来,我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 小鲤鱼们都围拢来问: “什么好消息?” 这条领头的金色小鲤鱼说: “我刚才试了试,我能跳过那座小桥啦!” 小鲤鱼们齐声说: “你吹牛。” 领头的小鲤鱼说: “我为什么要吹牛?要不信,你们来看好啦!” “好!我们去看它跳过桥去。” 有一座小石桥,桥背是拱起来的,是一座古老的 石桥。桥边的石缝里长满了野*,还有一棵小槐树。 领头的小鲤鱼摆好跳跃的姿势,它说: “你们 瞧着,我跳啦!”它身子往上一纵,只听到啪的一声 响,又听到咚的一声,这条领头的小鲤鱼真的从桥这 边跳到桥那边去啦! 远远地听到一条老鲤鱼在叫它们,这是小鲤鱼们 的奶奶: “孩子们!快快过来。” 小鲤鱼们都游过去了。 鲤鱼奶奶很严肃地说: “谁叫你们去跳桥的?这多危险,万一碰在石桥 上碰伤了怎么办?” 小鲤鱼们都说: “不会的。” “碰伤就来不及了,还是让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 吧!” 金色的小鲤鱼说: “好,请奶奶讲故事给我们听。” 小鲤鱼们排成半个圆圈,把鲤鱼奶奶围了起来。 鲤鱼奶奶就讲故事了: “听老一辈的鲤鱼说,世界上有一个龙门,矗立 在大海和大河交界的地方。那龙门挺高挺高的,要是 鲤鱼能从这边跳过那个龙门,就能变成一条大龙,可 以像云彩一样游到天上去。你们的爷爷,还有爷爷的 爷爷,都去跳过那个龙门,可是谁也没有跳过去…… ” 金色的小鲤鱼问: “奶奶,我能跳过去吗?” 鲤鱼奶奶说: “你还小着呢,可千万别去跳,就是将来长大了 ,也不一定能跳得过去。” 小鲤鱼们问: “奶奶,那个龙门在哪儿?” 鲤鱼奶奶摇摇头说: “这我可不知道。” 小鲤鱼们直嚷嚷起来,它们游到一边,大家在悄 悄地讲话。 领头的金色小鲤鱼跳起来说: “嗳!你们去不去?我要去找那个龙门,要是能跳 过去,变成一条大龙,那多有意思!待在这条小河里 闷极啦!” 小鲤鱼们都嚷起来: “我去!” “我去!” “我也去!” 有一条*小的小鲤鱼说: “我也要去,可是我跳过去还要回来的。” 金色的小鲤鱼瞧瞧它,不满意地说: “那你趁早别去。” “好,那我去。你们到哪儿,我也到哪儿。” 领头的小鲤鱼带着这一群小兄弟,悄悄地游开去 了。 它们顺着这条大河游着,游着,一直向前游去。 那条领头的小鲤鱼一次又一次地往水面上跳着,老是 找不到那个龙门,它们不管,还是向前游去。小鲤鱼 们都相信,只要耐心地找,一定能找到龙门的。 这群小鲤鱼在大河里拐了几个弯,再往前游,觉 得大河宽多了,水也深了。它们穿过了急流,游到水 势缓和的地方,露出水面吐着气,觉得舒服极了。 这时候,*小的小鲤鱼也游了过来,喘着气说: “到哪儿去找龙门呢?” 有一条小鲤鱼也说: “是呀,龙门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那条领头的小鲤鱼说: “奶奶不是说了吗,龙门是很高很高的,那一定 是在上面,反正我们向上游去,总可以找到龙门的。 ” 于是,这群小鲤鱼又很快地向前游去了。 它们穿过水*,很小心地一直向前游着。 *小的小鲤鱼一个不小心,尾巴给水*缠住了, 怎么也挣不脱。 忽然,有谁粗声粗气地喝道: “喂!谁跑到我的树林子里来啦?”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