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中国历史--三国故事
作者简介
林汉达,1900—1972,浙江慈溪人,著名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1924年毕业于上海之江大学,1937年赴美留学,曾任燕京大学教务长、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及通俗历史读物写作。教育方面的著作有《向传统教育挑战》《西洋教育史讲话》等;文字改革方面的著作有《中国拼音文字的出路》等;通俗历史读物有《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故事集》《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前后汉故事新编》《三国故事新编》等,深受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读者的欢迎。 林力平,1954年出生于北京,林汉达长孙,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从小受爷爷的熏陶,喜爱中国历史文化,著有《童年的梦》《悲剧的审美与演绎——评京剧“伏生”》等文章,论文《昆舞艺术的成因与审美特征》荣获中国文联第七届全国文艺理论评论奖;曾审校修订《林汉达讲中国历史故事》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桃园起兵 东汉末年的几个皇帝都是“宝贝”,好像成心要比一比谁最没出息,个个昏庸到了家。这些帝王完全没有了主心骨,把朝政统统让给了外戚和宦官把持着,任由他们胡作非为,自己只图个醉生梦死地活着就行了。 由于宦官与外戚相互间尔虞我诈,轮番乱政,朝廷处在一片刀光剑影之中;地方上的地主豪强与军阀趁机为非作歹,加剧了掠夺与割据;连年爆发的灾荒和疫情的蔓延,使水深火热中的百姓雪上加霜,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甚至出现“死相枕藉”(成语,形容死亡的人非常多)、“民相食”的人间悲剧。 这期间,冀州巨鹿郡(今河北省巨鹿县)涌现出三兄弟,一时成了知名的人物:大哥叫张角,二哥叫张宝,三弟叫张梁。张角创立了“太平道”,组建起黄巾军,提出“致太平”的理想,他们用太平道的基本教义和理念,广泛联络和教化各地百姓,以推翻黑暗的东汉统治。十年来,太平道传遍了八个州,教徒多达几十万。 他们流传着四句话作为推翻汉朝的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苍天”指汉朝,“黄天”指太平道。张角三兄弟秘密约定教徒们在甲子年(公元184 年,汉灵帝第十七年)一同起义,那就是“天下大吉”的日子了。 为了镇压各地纷纷起义的黄巾军,大将军何进请汉灵帝下了一道诏书,吩咐各州郡加紧防备,不少郡县就招募起民兵来了。各地张贴榜文,招兵买马。招兵的榜文到了涿郡的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涿zhuō),人群里有个二十七八岁的青年边看边叹气。没想到背后有一个大汉瓮声瓮气地说:“大丈夫应当替朝廷出力,杀敌立功,光叹气有什么用?” 那个叹气的人是个没落的贵族,排起家谱来,属于宗室,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子孙,叫刘备,字玄德。他从小死了父亲,跟着他母亲靠着卖鞋、编席子过日子。到了15 岁那年,他母亲叫他去求学。可是学费从哪儿来呢?好在宗族里有个叫刘元起的人是刘备的叔父,后来成了刘备的大贵人。 刘备年幼的时候,常和同村的发小们在一棵大桑树下玩耍。远远望去,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桑树,就像豪华的马车篷顶(车盖)。刘备见了就满怀信心地说:“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意思是我当了皇帝,就要乘坐这样气派的皇帝座驾。他叔父听了,不禁感叹道:“此儿非常人也!”那时,他就预见刘备将来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故事里的中国历史”系列图书跨越半个多世纪,由林汉达先生创作奠基,其长孙林力平先生续写完成,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刘恒、周梅森、徐剑倾情推荐——一部书稿两代人,血脉相承,赓续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