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演(精)

诗经演(精)
作者: 木心
出版社: 上海三联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20
折扣购买: 诗经演(精)
ISBN: 9787542669469

作者简介

木心(1927—2011),本名孙璞,原籍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82年定居纽约,晚年归根故里乌镇,被海内外华人视为深解东西方艺术传统的精英和传奇人物。 生前定稿出版有文集13种著作,即散文小说系列6种《哥伦比亚的倒影》《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即兴判断》《素履之往》《爱默生家的恶客》,诗歌系列6种《西班牙三棵树》《我纷纷的情欲》《诗经演》《巴珑》《伪所罗门书》《云雀叫了一整天》(引发刷屏的小诗《从前慢》即来自《云雀》),包括答问录1种《鱼丽之宴》。逝世后,另有“世界文学史讲座”整理成书《文学回忆录》(即听课学生陈丹青笔记),及作为《文学回忆录》补遗的《木心谈木心》。陈丹青说,《文学回忆录》布满木心始终不渝的名姓,而他如数家珍的文学圣家族,完全不知道怎样持久地影响了这个人。 不止文学。英国BBC制作大型文献纪录片《世界文明》(20世纪以来的公众艺术教育电视片经典),中国部分,拟拍摄宋元以降的山水画。这部影片将探讨逾千年的中国山水画之路,摄制组为此来到乌镇的木心美术馆,拟将画家木心作为BBC千年历程纪录片的“一个开场的故事”,以诠释艺术的力量。

内容简介

李春阳《注后记》选摘—— 《诗经演》如何演?试以《肃肃》一篇解析。此诗典出《唐风?鸨羽》,原是控诉征役之作。《诗集传》曰:“民从征役而不得养其父母,故作此诗。”以下是木心先生的新作: 肃肃鸨羽 集于茂梓 世事靡盬 艺不得极 骐子何怙 曷其有所 肃肃鸨羽 集于茂桑 生事靡盬 为谋稻粱 骐子何尝 曷其有常 亘太平洋 在天一方 原诗二十一句,七句一节,三节。鸨,鸟名,似雁而大,无后趾,故不能稳栖于树端。《毛诗正义》曰:“鸨鸟连蹄,性不树止,树止则为苦,故以喻君子从征役为危苦也。”梓与桑,落叶乔木,《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原诗以“王事靡盬”出以三叹,木心先生一改而变为“世事靡盬”“生事靡盬”,易二字,大变。“父母何怙”“父母何食”“父母何尝”三句,改为“骐子何怙”“骐子何尝”,青黑有斑纹之马,是为“骐”。 原诗的“曷其有所”“曷其有常”,作者保留了,但上下文意义有变;“不能艺稷黍”“不能艺黍稷”“不能艺稻粱”,则新诗改作“艺不得极”与“为谋稻粱”,意思很清楚:古人欲莳稷黍而不得,欲事父母而不能,盖因“王事靡盬”,“王事”改为“世事”,一字之易,古意去尽,转入现代,暗指苛政。因苛政而“艺不得极”的痛楚——即艺事不得施展、不能达于极致——全然基于现代人的价值观,其感触迥异于古人;一位诗人不但“艺不得极”,还因“生事靡盬”而不得不“为谋稻粱”,相较古人不得事亲的痛感,尤为深沉。 我们注意最后两句:“亘太平洋∕在天一方”。全诗至此,立意为之大变,境界全出——原诗因“鸨”不能稳栖于“梓桑”而为之三叹的“悠悠苍天”,在《肃肃》中被弃除,易为现代词语“太平洋”,适切而坦然。“亘”,谓事物之绵长,由此端穷竟彼端,又指月升当空,人处两地:“如月之亘,如日之升。”(典出《小雅?天保》)因“太平洋”句嵌入古语终嫌突兀,置一“亘”字,既葆全四言,字面、字意、音节、意境,旋即相谐——《肃肃》因这最后两句,豁然呈示诗人不惜远隔家国的理由和气度。 统观《肃肃》全诗,亦为三节:前六句一节,无韵;后两句为第三节,中间六句为二节,两句为断,与商籁体节奏共鸣;二三两节同压ang韵,流利连贯。全诗计十四行,五十六字,其中三十五字为《鸨羽》原字数,新置二十一字,成全一首崭新的“古”诗。 读《诗经演》三百首,同样的例,密不可察,随处皆是。 ★ 一个汉字就是一部文化史,匪夷所思的“木心版《诗经》”—— 木心是“作家里的作家”,木心诗集《诗经演》是一部匪夷所思的“木心版《诗经》”。木心晚年亲自编订,依据《诗经》创造性地注入现代内容,每首14行,整整300首,分为内篇、外篇,文字是古典的,观念是现代的,赏玩修辞之美,俨然一场纵意迷失于汉字字义、字型、字音的纷繁演义。一个汉字就是一部文化史,一个汉字就是一把锁,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 木心定稿×首次布面精装—— 木心手写文章,就像手工一样,看上去一气呵成,其实通常改六七次,好文章是磨出来的。甚至从1986年《散文一集》在台北出版,这是木心开山之作,到2006年新编为《哥伦比亚的倒影》在中国大陆首亮相,也还在推敲字句。从此,木心晚年定稿系列均交理想国完成出版。今“木心全集”汇齐15种文字著作(含讲稿《文学回忆录》《木心谈木心》),一字一句,悉从木心生前的定稿(及陈丹青听课笔记),素雅设计,由设计师陆智昌担纲,均首次布面精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