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批评/新锐批评家丛书

唤醒批评/新锐批评家丛书
作者: 梁静
出版社: 北岳文艺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29.40
折扣购买: 唤醒批评/新锐批评家丛书
ISBN: 9787537850933

作者简介

梁静,笔名骁驰,山西省作协首届签约文学评论家,文学创作二级。出版有文化批评集《交叉小径——游走于蒙昧与清醒之间》,发表评论、小说、诗歌及文化随笔四十余万字。

内容简介

我们很难不把乌莎同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思考, 因为我能随手拈来自己身边的乌莎,这些乌莎显然和 小说中的乌莎一样,虽然不至于出生就被杀死,多半 也是家里多余的不想要的分子,虽然她们的父母也会 不忍和不舍,但比起他们偏好男孩的性别取向和不可 理喻的义正词严,处理掉一个女孩这种貌似理智的残 忍,似乎是最合情合理的一种选择,谋杀和抛弃就在 这样一种强大的畸形的文化习俗面前得以实施了。在 这一点上,印度和中国没有太大区别,重男轻女的观 念同样畸形地影响着中国人对待女孩的方式。从20世 纪8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民间的胎儿性别鉴定和堕胎 技术,是加剧性别失衡的技术性因素。据中国新闻网 报道,印度30年问被流产女婴约1200万,弑婴行为并 不罕见,2001到2011年之间的0—6岁儿童女男比例分 别是927:1000,914:1000,十年时间,女孩比男孩 减少数从600万扩大到7lO万,并且还在不断扩大,这 一事实已令许多印度人深感恐慌,目前印度女男整体 数量比为940:1000,两性比例严重不协调使印度“ 适婚女子匮乏让‘租妻’生意红火起来,无处娶妻让 ‘买春’现象激增”,尽管如此,报道中称:“印度 儿童性别比仍然是世界上最糟的情况之一,尽管好于 中国。”由此可见,中国比印度,在面对女孩的态度 上,更胜一筹。中国什么情况呢,2011年人口普查统 计结果是,男女性别比高达120:100,男女人口出生 性别比为117.78:100,有关媒体就此推断,到2020 年,中国将出现3000万光棍。光棍将要出现了,我们 的男性便甚为焦虑了,于是,各种办法出台了,让人 感到寒心的是,目前在社会心理上反映出来的焦虑, 几乎没有是关乎于女婴拥有的生命平等权的,而是把 更多的焦虑集中于可能找不到老婆、娶不到媳妇的光 棍们的身上。先不说以后,只说眼下,120:100的男 女比例所催生的社会问题同样令人深思,与印度无二 。2012年2月21日,央视12频道播出了一档节目,主 要内容是破获了一起70余人发卡的组织卖淫团伙,70 余人中,2人为头目,66人为发卡人员,3人为制卡人 员和司机,无论从判决人数统计上看,还是从报道中 女头目的交代推断,该团伙中从事性交易的女性比例 都少于组织服务人员,大概人数在十几名左右,而且 ,据办案人员了解的情况分析,这些人都从中牟取了 暴利,那么,据此推论,这个70余人的犯罪团伙,完 全是被十几个女性在养活着。这只是中国破获的许多 组织性交易案的其中一起,很多团伙人员都是由女性 的性交易供养着而牟取暴利,真正从事性交易的女性 其实赚取得并不多,她们付出肉身的结果只为了生存 ,她们的劳动果实却被一层层榨取了。这种现象与印 度“无处娶妻让‘买春’现象激增”无本质区别,小 说《秘密的女儿》中,同样有所揭露,比如希尔皮在 “两个印度”一节中写到的一些家庭中的女性通过长 期做妓女供养家庭,就如同清末民初北京胡同里的暗 门子。印度“租妻”现象的火爆,让我想起了柔石的 《为了奴隶的母亲》,这些被租出去的妻子,不正是 那“奴隶的母亲”的再版吗?中国出现的什么借腹生 子、代孕人与那“奴隶的母亲”又有什么区别?再举 一例,2011年,某省台播出一档亲情栏目,题目已记 不清楚,事情由一名父亲无钱救治身患重疾的儿子而 决定把豆蔻年华的女儿嫁给一个五十岁老头换取五十 万的治病费用为起因,该栏目组将这一家人请到现场 ,专家和观众同聚一堂来讨论这件事,栏目中力阻父 亲嫁女儿的母亲辛酸的泪水和对父亲愤怒的踢打震撼 了全场,爱的力量和无奈求助的哭泣让所有专家和观 众对该父充满了痛恨的情绪,那位母亲悲痛欲绝的形 象永恒地停留在了我的脑海之中。中印现实和小说中 的这些情节,正是女性被严重歧视的杰作,因被歧视 而引发的女性被遗弃、被收养、被下流、被伤害、被 暴力、被杀害、被骚扰、被结婚、被妻子、被母亲、 被主动卖淫、被不敢辞职、被不敢生育、被主动下岗 、被选择做全职太太的这些杰作,其实仍然天天在中 国大地上不断地上演。女性既被男性无可救药地需要 着,又被男性无情无耻地踩在了脚底下,既被社会所 希望地提供着广博而深刻的作用,又被贬低和忽视着 这些重要的价值,这是十分矛盾和荒诞的理论和实践 完美结合的社会建构。两性性别比越失调,地位越低 ,女性被物化地就越严重,如果女性生存状况和政治 、经济权利得不到保障,地位不提升,人类社会的两 性关系就会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社会建构的最终走 向,必然以人类全体速亡为终结。 P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