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味百变-食在家常
作者简介
中国烹饪大师,菜品鉴高级顾问,深圳饮食协会名厨委员会专家委员 。精通粤、鲁、湘、赣、闽等诸多菜系美食的烹调,擅长冷热菜制作、食品雕刻、面点工艺,特别是对新派菜品的研发。
内容简介
川菜是怎样“炼”成的 川菜历史悠久,发源于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在隋唐五代时期得到了较大发展,两宋时期开始向外传播,到明末清初逐渐形成菜系。此后,川菜不断融合和创新,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菜品的种类,足迹也早已遍及国内外。究其根源,川菜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以下三个关键因素。 1物产丰富,自然条件优越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境内江河纵横,四季常青,烹饪材料丰富。其中,既有山区的山珍野味,又有江河的鱼虾蟹鳖;既有肥嫩味美的各类禽畜,又有四季不断的各种新鲜蔬菜和笋菌;还有品种繁多、质地优良的调味品和下饭小菜,如自贡井盐、内江白糖、阆中保宁醋、德阳酱油、郫县豆瓣、茂汶花椒、永川豆豉、涪陵榨菜、叙府芽菜、南充冬菜、新繁泡菜、成都辣椒等,这些都为各式川菜的烹饪及其变化无穷的调味,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尚滋味、好辛香,独特的饮食习惯 据史学家考证,古代四川人早就有“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惯。日常饮食,在四川人看来不仅是追求生存的需要,更是追求享受的心理需要。他们把食之乐、味之乐看作是一种很重要的人生乐趣。贵族豪门嫁娶良辰、待客会友,无不大摆“厨膳”“野宴”“猎宴”“船宴”“游宴”等名目繁多、各具风采的筵宴。普通百姓家虽然无力承办豪华宴席,但对于美食的追求也不甘示弱。在婚丧节庆的时候,也都会筹办“家宴”“田席”“上马宴”“下马宴”等。在宴席之后,热情好客的四川人通常还会让客人带一些杂糖、酥肉、咸烧白、点心之类的杂包回家,让没有到席的人也分享一下快乐,使尚滋味的饮食习俗扩展成为饮食情趣,无形中推进了川菜的发展。 3吸收外来经验,乐于对烹饪不断研究 川菜的发展,不仅依靠其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传统饮食习惯,还得益于广泛吸收外来经验。无论对宫廷、官府、民族、民间菜肴,还是对教派寺庙的菜肴,它都广泛吸收消化,取其精华,充实自己。从秦到清,川菜吸收了包括湖北、湖南、广西、陕西、河南、山东、云南、贵州、安徽、江苏、浙江等地饮食习惯,逐渐形成 “南菜川味”“北菜川烹”的烹饪文化,从而形成了风味独特的川菜体系。 正是由于以上因素,川菜成了巴蜀文化的代表之一。川菜具有取材广泛、调味多样、菜式适应性强等优点,具体看来,可以分为筵席菜、大众便餐菜、 家常菜、火锅、风味小吃五大类。 筵席菜:多采用山珍海味,搭配时令蔬菜烹制而成,比较讲究菜肴的艺术性,其辣味较少,口味较温和。 大众便餐菜:菜式多种多样,以小煎、小炒为主要烹制方法,其味道以辣味等浓烈的滋味为主,口味较重。 家常菜:为寻常百姓家常制菜式,操作简单、取材广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间家庭风味,深受人们喜爱。 火锅:火锅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食具,距今已有1000 多年的历史,它是从古代的“鼎”逐渐演化而来的。常见的有红汤(以麻辣味为主)和白汤(以咸鲜味为主),但也有一种鸳鸯锅,锅里分为两部分,可同时盛装麻辣的红汤和咸鲜的白汤。川味火锅广受欢迎,人们不但喜欢在寒冷的冬天吃火锅,就是在高温不断、挥扇不停的炎夏也照吃不误。 风味小吃:多以米面、杂粮制作而成,以精巧玲珑、调味讲究、经济实惠为特色。许多有名的小吃,发源于旧时城镇的沿街叫卖的小贩模式,经历上百年的发展,如今已形成如龙抄手、钟水饺、担担面、珍珠丸子、夫妻肺片等招牌小吃。 川菜的特点 注重调味 川菜调味品复杂多样,极有特点,讲究川料川味。调味品多用辣椒、花椒、胡椒、香糟、豆瓣酱、葱、姜、蒜等。在川菜烹调中,以多层次、递增式调味方法见长。此外,在川菜中,不仅有麻、辣、酸、咸、甜、香六种基础味,还产生了十几种变化多样的味型,形成“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烹调风格。 选材认真 烹制川菜要对原料进行严格选择,一般做到量材使用,物尽其用,既保证质量,又注重节约。不仅选用的食材注重新鲜,调料的选择也讲究地道,若制作麻辣味的菜肴,必须选用四川的郫县豆瓣酱;制作鱼香味的菜肴,必须用川味泡椒。 刀工精细 刀工是川菜制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操作者认真细致,需要根据菜品的需求,将原料切配成形,使之大小一致、长短相等、粗细相当、薄厚均匀。这样不仅能使菜肴便于调味,整齐美观,而且能避免成菜生熟不齐、老嫩不一的情况。 合理搭配 烹调川菜,要求对原料进行合理搭配,以突出其独特风味。川菜原料分独用、配用,讲究浓淡,荤素适当搭配。味浓的应单独用,不搭配;味道清淡的多搭配使用,淡者配淡,浓者配浓,或浓淡结合,但勿使其夺味。这就要求,除了选好主要材料外,还要做好辅料的搭配,使菜肴滋味调和、丰富多彩。原料配合主次分明,质地组合相辅相成,色彩协调美观鲜明,使成菜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更富营养价值。 精心烹调 川菜的烹调方法很多,火候运用极为讲究。烹制川菜的方法多达几十种,常见的有炒、熘、炸、爆、蒸、烧、煨、煮、焖、煸、炖、焯、卷、煎、炝、烩、腌、卤、熏、拌、糁、蒙、贴、酿等。每种做法都独具特色,必须根据原料的性质和不同菜品的要求来选择。在烹饪的时候,必须把握好投放材料的先后,火候大小,用量多少,时间长短,动作快慢,同时应掌握好成菜的口味浓淡。 制作川菜,需选好原料 粉条 粉条,是由红薯(四川俗称红苕)、绿豆、蚕豆、豌豆等原料中提取的淀粉,进而制成的丝状或条状食物。俗称水粉,具有很好的附味性,能吸收各种鲜美汤料的味道,口感爽滑而又柔嫩,是酸辣粉、肥肠粉、火锅等的主要原料。 米粉 米粉,又叫米线,是以大米为原料,经过浸泡、蒸煮和压条等工序制作成的条状食物。米粉质地柔韧,富有弹性,配以各种菜码或汤料进行汤煮或干炒,爽滑入味,多用作小吃原料,在四川,以南充的顺庆羊肉粉最为著名。 魔芋豆腐 四川是魔芋的主要产地,魔芋块茎经过熬煮、冷却、凝固而成的块状食物,就是魔芋豆腐,以烧为主,是四川小吃常用的配料。 竹荪 竹荪为名贵食用菌,在四川以江安县和长宁县蜀南竹海的竹荪最为闻名。竹荪的营养价值很高,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凝神健体的作用,多用于高级筵席的清汤菜式。 鱼腥草 鱼腥草,又叫折耳根、侧耳根,叶颜色紫红,茎粗壮,质地脆嫩,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在川菜中,鱼腥草多用于凉拌。鱼腥草还可以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作用。 泡菜 四川泡菜味道咸酸,口感脆生,色泽鲜亮,香味扑鼻,开胃提神,醒酒去腻,老少皆宜。制作泡菜的原料很多,不论是根茎类,还是叶果豆瓜类,都能泡出好味道。在四川,泡菜不仅可直接食用,还能用作调味料。 1. 77道超下饭的家常川菜,好吃不上火,让你打包口福。 2. 食材处理、制作手法,图文同步示范:材料用量、烹饪秘诀,细致全面分享;2000+张高清图片示范,一步一图,轻松易上手,做出麻辣新鲜的家常川菜,吃出温暖和幸福的味道! 3. 每一道菜品特别附加美食简历、相宜搭配、温馨小贴士、养生常识,让您食在好吃,食在好健康!